让孩子不再迷失“回家的路”
作者:段官敬
发布时间:2024-10-13 20:00:00 来源:西安网
拐卖儿童,人人喊打。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引发广泛关注,众人纷纷谴责,随着个中隐情被扒,公众更是感到愤怒与震恐。在贵阳再次开庭审理中,被其拐走的儿童数量从11名增加至17名,更令人咋舌与匪夷所思的是,余华英卖的第一个孩子是自己儿子。
其实,无论是被拐女孩杨妞花的辛酸寻亲历程,抑或余华英作恶多端的歹毒与残忍,无不告诫公众一个简单的道理,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打造儿童友好型社会,构建平安、和谐、幸福、友善的社会环境,让孩子不再迷失“回家的路”。
热点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更是一段有声且深刻的反面教材。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网络聚焦流量,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拐教育课,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唯利是图不法分子的恶毒之心,值得全社会引以为戒、高度重视,共同替青少年儿童筑牢和谐安定、自由阳光成长的绿色家园。此外,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为防拐教材,加强家校联合教育,让孩子树牢安全意识与风险意识,掌握防拐知识与技巧,避免陷入被拐的漩涡而迷失“回家的路”。可以说,这才是热点的正确打开方式,以此为鉴镜,警醒他人,防止类似痛失亲人的事件发生。
当然,防拐这道社会考题,需要你我同题共答。每个人都曾是孩子,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千家万户组建家国天下,只有人人在防拐上同频共振、心心相印,才能筑牢防拐防骗的钢铁长城,坚决将那些拐卖儿童的歹徒挡在门外。比如,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与家庭做好安全教育 ,社会与公众面对被拐事件敢于亮剑,等等;又比如,相关执法部门加强社会安全秩序建设,健全拐卖儿童惩处机制,等等,上下发力,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切实让拐卖儿童付出惨痛代价,让拐卖行为无处遁形。
由于历史原因,加上通讯落后、交通不发达、信息缺失等,导致一些被拐的孩子还在“呼喊回家的路上”。所以,要与“新”而行,让被拐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DNA检查比对、生物面部科技等优势,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每一个等待阖家团圆的灵魂不被辜负。毕竟,时间不等人,岁月催人老。真情割裂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剧,既要致力于寻找被拐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宝贝不再丢失,用好“新”技术提升防拐能力,这才是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带来最好的启示录。
儿童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希望。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造成了社会强烈恐慌与极其恶劣影响,戕害了被拐家庭的团圆,摧残了被拐儿童的命运,法治文明社会必然不会容忍,法律自然会给出公平正义的答案。只不过,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当以守护祖国花朵的使命为责,织密防拐防骗的网格体系,坚决替孩子守护岁月静好和自由成长的坚实堤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