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发展的手段,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一所学校绝不是在复制、效仿中成长起来的,而应因地制宜设计合适的“一校一策”方案,从实处发力精准施治,方能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

一、打造发展特色,激活教育管理发展动力

基于优秀,树立品牌。学校在发展中形成湖滨特色: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阳光评价体系和“271”课堂为抓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科学方法让爱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始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民主集中,权利共享。在新制度推行前,召开教代会或邀请家委共同确定方向,起始年级校长做“保持初心,家校共建,共育阳光好少年”家长学校培训。让教师、家长成为学校管理共同体,使学校工作随时处于迎检状态,这能使管理更高效有力。

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学校各部门以轻重缓急为原则开展工作。政教在助力教学、学生成长等方面展开实践探究。后勤落实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及时解决问题,让教师轻松愉悦地投入工作,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二、突出守正创新,落实常规管理严、细、实

一是守正创新。教师小黑板写字促进基本功提升是常规举措,而发挥教师书写示范、丰富学科知识等多重功效是创新。小学低段小黑板是教师书写示范,小学高段是时政与知识拓展,初、高中是知识考点。

二是抓住契机。每一个教育契机都源于问题的出现。墙壁、课桌涂画,第一次晚自习,第一次住校……错失“第一次”的教育契机,会让教育工作走弯路。在队列队形展示、广播操比赛、跑操比赛、校歌比赛中强化学生习惯养成,形成集体凝聚力。只有把每个起始年级根扎正,才能奠定良好的学风、校风和教风。

三是遵循规律。教育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找到原因,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成长。面对初中生第一次上晚自习兴奋、说话、完不成学习任务等问题,不能一味说教,而是要教给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方法,要努力做到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确保晚自习纪律。

三、建构多元模式,推动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一是探究“136”课堂。“1”是以学生为中心;“3”是“271”课堂与导学案、五人小组学习相融合;“6”是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136”课堂还学生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这也充分说明,能抓住课堂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能抓住课堂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能抓住课堂的学习方法才是好的学习方法。

二是不断丰富课程和实施全员走班。重视成绩但不唯成绩,引导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学校开设158门选修课,每天下午全员走班进行兴趣特长培养。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坚持上不封顶原则,挖掘学生潜力,已有三位学生获国家专利证书。未来学校将持续丰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心里面埋下科学探究的种子。

三是加强教研实现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公开课注重评课环节,要求评课及时并做到“三个一”,即至少提出一个优点、一个不足、一个建议。湖滨讲堂深受教师喜爱,集中教师教学智慧编撰而成的《湖滨讲堂》促进教师在学中教、在教中用,最终转化为他们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聚焦评价应用,促进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

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校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多元、立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正面激励、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研发“阳光136”信息化工具,实现线上与线下评价相融合,动态更新学生“自画像”,描绘纵向多阶+横向多维的成长轨迹,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激励,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快乐中成长。评价数据能帮助和指导学校改进管理,助力教师精准施教,践行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校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形成了“行为观测—实施评价—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结果反思—改进行为”的闭环式双向驱动机制,实现了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目前阳光评价体系已被五省百余所学校使用,十多万名学生因此受益。

从学校层面来看,探索一校一策, 精准施治,是把国家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学校的育人“施工图”。只有把握好这一环节,才能明确学校发展的具体路线,破解学校发展难题。为此,学校秉承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施政方略形成闭环,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 西安湖滨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