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的绽放
作者:秦楠楠
发布时间:2024-09-26 15:14:41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
提起对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会浅显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教书育人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殊不知,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发展身心、修养品德的主要阵地,孩子智力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形成都是在“家庭”这个原生地中获得启蒙和熏陶的。儿童时期是孩子品行修养、性格脾气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但是修养、思想、见识却是伴其一生的。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当我们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的时候,孩子便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小天使;当我们用爱为小花朵浇水、施肥时,花儿便会绽放得更加灿烂;当我们用静静的守护和满满的爱滋养孩子的时候,孩子和我们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呢?
从情感上接纳自己的孩子
从自然状态来说,孩子既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又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当父母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的那一刻,就应该接受孩子的一切,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接受孩子与同龄人的差异。父母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品读、接纳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催促孩子往自己“想象”的方向成长。有些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对女孩充满嫌弃。或许在婴儿时期,孩子还读不懂大人的情绪,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不被待见的伤害会一次次地刺痛孩子的心灵,让幼小的她产生不被爱的心灵创伤,终生难愈。
与孩子成为朋友,平等沟通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家长与孩子横眉冷对、苦大“仇”深,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站”得太高了,没有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沟通,没有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是生命之光,是信任的桥梁。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尊重”是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需要。家长给了孩子生命,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家长的“傀儡”“奴仆”。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是他“命令”的执行者和遵从者,家长朋友们一旦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孩子随着年龄和智慧的增长,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忽略孩子的内心意愿和想法,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在此,我想呼吁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俯下身子,和孩子成为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并给出成熟的建议和合理的指导,我想这样的父母没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
父母要以身作则,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父母“吐槽”自己的孩子性格不够开朗,或者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自信勇敢,可是,这样的性格是孩子在襁褓中就形成的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的印象里,我爸妈的性格一直非常开朗。每个周末的早晨,我都是在爸妈的歌声中醒来的,甚至有时候我会赖在床上和他们一起哼唱。妈妈每次在厨房做饭时,爸爸便前去剥蒜掐葱外加“陪聊”,厨房变成了我们一家人做饭、商量家事、谈笑风生的重要场地。每次我做错事情时,爸妈总是先安抚我不要害怕,他们既没有过激的言语斥责,也没有穷追不舍的追究,他们只是告诉我做错事很正常,之后会教我如何有效地规避错误或者降低错误率。记得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里,我非常紧张。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尽管去考吧!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最好,但是考不上也没有关系,爸妈不会责怪你的,你不要有心理负担。”当时我的焦虑感一下子降低了许多。时隔多年,现在的我也是成年人了,回想自己的原生家庭,我满怀感恩。在爸妈身边成长的日子,他们没有指责抱怨,也没有嘲讽打压,更没有嫌弃和斥骂,正是在这个轻松有爱的环境中,在爸妈爱的滋养下,我才能在成长路上勇敢无畏地面对各种问题与困难。成年后的我对生活的松弛感和对他人的包容感都比较强,允许一切事物的发生,理性地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处事方式。
可见,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亲子关系及孩子的性格品行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父母和谐相处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层面的安全感,如果家庭氛围冷漠压抑,那么亲子沟通和疏导就会变少,进而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和孩子共同参与一种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其实很多,比如一起跑步、爬山,或者全家人一起野餐。大自然的美让人放松,春天的鲜花、夏日的鸣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雪,这些自然景象对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如果我们的家长在每个季节都能带孩子进行一次郊游,亲子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进一步。赏心悦目的景色会让孩子释放天性,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父母也能够放松身心,回忆起自己的孩童时代,共同的心境和语言让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年龄差瞬间弱化,各种教育话题也可在此时进行。
在晚饭过后或者节假日,可以组织一个家庭表演小剧场,一家人都参与进来,各展所长,目的是让家庭充满欢乐,弱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寓教于乐,让家庭教育在宽松、亲切、轻松自在的环境中进行。
学会向孩子道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家长,也有说错话、办错事的时候,甚至有时候还会错怪自己的孩子,而如何处理好这样的问题,则是家长的必修课。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关系中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如果是家长做错事了,或者冤枉了孩子,那么就该主动向孩子道歉,获得孩子的原谅。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这样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损自己的尊严,其实不然。如果家长敢于道歉,不仅能让孩子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也会使得孩子更加信任父母、亲近父母,这样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是利于孩子成长的。当然,家长在向孩子道歉时,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坦白,不能敷衍孩子。
一朵花的绽放,不仅需要阳光和雨露,更需要耐心呵护,用爱滋养。在家庭这方天地里,孩子这朵小花最后到底开放得如何,其根本在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方法是否得当。如果父母亲总是用一种负能量的方式(如指责、训斥、讥讽等)来教育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胆小自卑、懦弱羞怯,做什么事情都会畏首畏尾,从而影响学习;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能够带着鼓励与欣赏、宽容与接纳,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有十足的底气,属于孩子的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更加灿烂美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给予的教育是孩子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好的家庭教育会为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失败的家庭教育只会给孩子徒增累赘。
教育路漫漫,且教且研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健康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六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