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韩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德育铸魂、智育强基、体育健身、美育涵养、劳育励志”五个方面,下大力气促进“五育”融通,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铸魂,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以“崇文明礼·德润韩原”德育品牌建设为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充分挖掘史记文化、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育人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改进德育方式,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强化德育效果,全力构建大德育模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定推进全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以高中领衔、各中小学齐参与的思政共同体建设,形成以“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为核心,全体教师齐参与的“全员育人”新局面,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举办“心语 心向”家庭教育启示剧展演、韩城市2024年少先队鼓号队展演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开设“父母课堂”,已开展家庭教育辅导讲座30余次,覆盖家长3000余人,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合力,积极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

智育强基,激发提质增效新动能。以“三名+”建设为依托,组建“名校+”共同体25个,发挥名校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名校+”教育共同体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不断缩小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让更多孩子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广泛开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在课堂”学习研讨活动,立足“双减”,深耕“韩城高效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新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印发《韩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征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重点任务落实的通知》,下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先手棋”,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市级“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和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建成智慧校园10所,数字校园15所。举办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韩城市选拔赛暨人工智能教育展示活动,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办好各学校编程、机器人、创客等学生社团,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体育健身,打造健康成长新赛道。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为核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不断健全体教融合育人机制,在开足上好学校体育课的基础上,坚持运动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传承传统体育项目并重,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扎实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推进韩城行鼓、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深度挖掘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优秀文化育人功能,促进体育锻炼与优秀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建立健全省市校三级体育竞赛体系,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积极举办组织参与省、市、校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掀起校园运动健身热潮。该市新城四中女子代表队获得2023年陕西省三人篮球赛八强、青少年运动员在2024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中获得乒乓球项目男子甲组双打第八名;举办2024年韩城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暨“奔跑吧 少年”校级联赛,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39支代表队2000余名运动员同台竞技,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和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健全人格、阳光成长。

美育涵养,树立崇德尚美新风尚。以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为导向,把握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打造“环境美育、活动美育、课堂美育”三大美育体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热爱美,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突出“环境+美育”,加强校园艺术环境创设,在各园校艺术墙、文艺走廊、美术角等,营造校园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艺术、感受艺术。突出“活动+美育”,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表现力,该市先后举办中小学生“唱响新时代”合唱展演、六一国际儿童节“阳光下成长”文艺演出、新城第八小学少儿合唱队代表韩城市参加“花开的声音”2024年陕西省少儿合唱专场音乐会,获得大家好评,进一步深化以美育人。突出“课堂+美育”,充分发挥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堂和各类艺术社团的作用,有机整合各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艺术创作、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使“美”的观念真正走入青少年心灵深处,成就广大青少年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劳育励志,搭建全面发展新平台。以教育学生“勤四体、分五谷、爱劳动”为目标,搭建全方位劳动实践育人平台,积极构建“个体与整体、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劳育模式,增强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坚持个体与整体相统一原则,运用系统思维建构劳动教育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统筹规划,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制定符合各学段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计划,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在普及劳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卫生大扫除、植树护绿、手工制作等劳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做、悟,展现劳动风采、珍惜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光荣。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统筹协调社会、家庭各方资源,推进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报国奉献的工匠精神融入劳育全过程,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体系,共画劳动教育“同心圆”,不断提升劳动育人质效。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