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潼关县各中小学高度重视心理教育工作,通过“实”“细”“深”三字诀,扎实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潼关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统筹全局,在顶层布局上做“实”。一是在体系建设上做“实”。指导各学校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的制度机制。心育工作做到“三个面向”:面向学生、面向教师、面向家庭;突出“关注幸福心理体验的获得”;实现“三个统筹”:统筹旨在发展、预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统筹旨在评估、干预的“全局—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统筹旨在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教师心育能力提升工程。二是在保障机制上做“实”。增强资金保障机制,并逐步提升投入力度,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硬件与软件资源配置,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体系,进行专项督导与随机检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既有阵地又见实效。三是在联动机制上做“实”。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加强工作交流,壮大工作队伍。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心理障碍、社会心理困惑、社会心态失衡等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心理咨询服务。四是在家校协同上做“实”。向家长普及科学教育观念,推广先进家庭教育理念和经验做法,强化家校沟通、良性互动。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对于重点关注困境儿童这类特殊未成年人,积极做好重点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组织心理服务老师为其提供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提升心理素养。

突出营造氛围,在优化环境上做“细”。一是优化环境,在提升硬件上做“细”。各学校打造标准的心理辅导室,开展持续、立体、多元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营造“美育”氛围。二是开好课程,在课程育人上做“细”。各学校按照小学四到六年级、初高中起始年段每两周不少于一课时的标准,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各学校认识到位,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贯穿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三是扩面宣传,在营造氛围上做“细”。构建心理相容氛围,通过班队会、心理课、艺术课、心理潜能创意绘画、生命教育等多样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进校园等活动,倾听家长与学生的心声,为学生提供暖心的心理环境。

突出责任担当,在队伍建设上做“深”。一是加强师资建设,在提升业务能力上做“深”。加大心理教育培训力度,将学生心理辅导、校园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等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心理教育教学水平。二是重视测评,在干预体系上做“深”。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四级预警机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疏导、快速控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各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特色社团等作用,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等制度。三是体教融合,在身心发展上做“深”。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带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发现、培养一批有兴趣、有特长的运动员,争取在青少年竞技体育方面出效果,通过身心并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融合育人机制。

潼关县各学校将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五育并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格局,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