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社区老年教育的社会需求越来越旺盛,市场存量的老年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理当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于社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本文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基地建设、课程构建、培训覆盖、资源整合四个方面就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对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路径、方法、策略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老龄化  社区教育  老年教育  高职院校  服务路径

基金项目: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2021年度课题“‘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探究”,项目编号:HZZYJY2021127,项目负责人:曾良华。


引  言

社区教育是开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今,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日渐加剧,社区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备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不断发挥着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功能,老年教育将逐步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服务是以社区为单位,以老年群体为服务对象,以促进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学习娱乐、方便老年人生活,增强老年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服务的过程,其在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形式上更具便利性,方法上更具普适性。因其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而广受社区和老年群体的欢迎。

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和他们对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利用其学科和专业资源,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为社区提供包括老年教育在内的多种服务。本文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路径、方法、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以供借鉴。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汉中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有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旅游、农林牧渔、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土木建筑、医药卫生、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12个大类40个专业。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汉中市研学、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战略实施,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及时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不断提升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紧盯社会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社会培训、职业技能认定和技术服务。学校设有“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陕西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等20余个培训基地,年均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认定、技术服务8万余人次。

2009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建成“陕西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以来,由继续教育学院牵头,在汉中市教育局和相关社区协助下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专业、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优势,紧跟社区教育需求,不断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服务社区、服务群众,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着力构建由政府、社区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区老年人教育项目。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努力促进社区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为和谐社会、平安汉中建设贡献力量。

社区老年教育开展的现状与需求

截至2023年末,中国人口总数为140967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老年人参加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正相关的关系,老年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老年人除了自己身体力行,还能够带动家庭成员和亲友共同参与学习型和谐社会建设。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老年人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广,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居家养老的独居生活使他们感到与社会脱节,他们渴望参与群体活动,主动融入社会。

然而,目前老年教育还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许多城市的老年大学已连续多年出现“一座难求”的局面。一部分康养机构结合自身特点,以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健康讲座、心理疏导、文体娱乐等教育活动;其他小微机构和众多社区的老年教育活动则局限于民间组织的小型老年文体社团,大多呈现无组织、无场所、无经费的“三无”状态;而居民社区大多都不具备开展社区教育的条件,个别社区虽有场地,但十分狭小、条件简陋,师资匮乏、经费没有保障,办学条件较差。社区老年教育亟待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1.联合康养企业,打造社区教育基地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医学、文化、艺术、体育、美术、食品、老年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师生资源优势,调动各方力量,在“褒河康乐养护中心”建立社区养老教育示范基地。学院在教育基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无偿向基地提供相关数字化老年教育教学资源,基地配合建立相应智慧化学习资源平台,供社区内老年群体免费在线学习。学院为基地提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及认定等服务,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共同参与老年教育领域科研项目开发、技能提升和学术研讨。基地选派中高层领导、中高级养老护理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通过定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提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与等级认定、开发“智慧助老”系列课程等途径,围绕“医养在汉中”城市品牌建设,努力打造陕西高校“一校一品”社区老年教育品牌,建设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及示范性养老社区教育基地。

2.联合老年大学,科学构架课程方案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和师资优势,主动联合汉中老年大学,组织教师参与编写了《汉中老年大学教学大纲》,确定了各专业教材;选聘高校教授和行业专家任教,保证师资质量;强化教学组织管理,要求教师深钻细研精心备课,规范教学流程认真上课,交流观摩学习互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建党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书画摄影展、知识竞赛、文化下乡等活动,检验教学质量,展示学员风采。在融入高校智慧及相关资源后,汉中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学员认可度等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3.联合县区政府,延伸老年教育触角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基本方针,以各县区政府为依托,以社区文化中心(文化站)为枢纽,以建立多种协会为手段,以把各类教育活动延伸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渗透到家庭为目标,深入挖掘社区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拓展社区教育培训空间,积极面向各个县区开展老年教育活动。近年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社区教育团队根据汉中地域文化特点,针对不同群体,以“汉中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的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老年养生”“智慧助老”等内容为主题,依托汉中市社区教育网,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各类网络教育资源,采取面授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在汉台区、南郑区、西乡县、宁强县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系列培训活动,内容涉及“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老年性疾病的症状与预防”“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书法临帖与作品赏析”“老年性心脑血管病预防”“老年养生”“智慧助老”等20多个专题,年均受训2000人次以上。除开展培训活动外还指导汉台区、城固县、南郑区、宁强县、西乡县、勉县、镇巴、留坝等县区的部分社区建立了社区教育管理制度,健全了培训机制,厘清了工作思路,培养了一批主讲教师,为社区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联合三方机构,丰富老年教育形式

学院主动作为,依托“陕西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积极推动汉中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不仅将社区教育分校和家庭课堂开进社区老年活动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各社会养老机构,而且还注重加强与教育、旅游等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研学旅游+老年教育”模式,将教育、休闲、旅游三要素进行组合嫁接。

一方面以短期游学的方式,组织康养机构的老人,通过旅游和文化教育活动来增长见闻、结交朋友、舒展身心。如阳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东方老年公寓将养老与旅游和教育相结合,不仅将汉中的老人带至省外开展游学,还将北京、上海等外地老人吸引到汉中旅居游学;东方老年公寓依托汉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院联合开发“两汉三国”文化研学课程,让老人们在“慢游”中了解“真美汉中”的历史内涵,体验汉人老家的风土人情,感受水韵江南的文化魅力。这种方式让旅行不再走马观花,把课堂变成快乐旅行。在课程安排上,按照“一期一主题,一队一策略”的方式,根据学员构成灵活调整活动方案,上午讲授、下午参观,轻松学习。学习内容以人文知识为主,适当增加自然科学知识。场所选择多元结合,包括但不限于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博物馆、展览馆、民俗园等。

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老年教育资源,发挥老年人的余热,通过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提升价值感,增强自信心。例如东方老年公寓充分利用老红军、老党员、老劳模等资源,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党建”“团建”活动,举办多场“讲红军故事”“述名人事迹”“听劳模演讲”等活动。老红军、老党员、老劳模追忆峥嵘岁月,讲述奋斗历程,激励年轻人奋发有为。通过这些活动让老年人在发挥育人作用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育”,他们展现了自我价值、愉悦了身心,激发了生命的活力。

社区老年教育取得的经验与成效

1.强化宣传组织,打造优师团队

学院大力宣传社区教育理念,利用“汉中市社区教育网”广泛宣传社区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培训、指导交流等形式展示社区教育的内容和成果,促进参训学员个人修养、生活技能等得到相应的提升。学院发挥高校专业人才优势,遴选院外经验丰富的优秀的教师、行业领军人物,整合院内“乡村振兴”博士专家社会服务团队、“三区人才”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社区教育专家团队等师资力量,建成一支由160余名不同学科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组成的社区教育优秀师资团队(高级职称占80%),为社区老年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和智力保障。

2.对接市场需求,开展特色活动

近年来,学院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和地域特点,围绕居民文化生活和身心健康需求选取主题,先后联合医学类二级学院和附属医院在社区开展医疗保健、义诊等系列活动12场;发挥学院“志愿服务团队”功能,组织学院教师给汉中老年大学学员作有关文化、文学、礼仪方面的专题培训8场;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走进汉中社会福利院、汉中老年公寓开展志愿服务献爱心活动36次;进入农村社区开展“关爱孤寡空巢老人”志愿活动和“脱贫攻坚”养殖种植类专题培训25次,年均开班20个,受众超过4500人次。

3.录制百门课程,供线上线下学习

近年来,学院发动全校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先后录制了《老年养生课堂》《合理用药,健康相伴》《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老年人如何防电信诈骗》《健康生活,品饮绿茶》《果蔬农药残留的伤害与预防》《用心体验,快乐交往》等社区老年教育课程120余门。其中《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获得“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老年人情绪与健康》《老年养生课堂》《老年人情绪管理的金钥匙》《巧手匠心,手作课堂》《智慧助老,“码”上行动》《悦分享 乐成长——正确引导孩子树立分享意识》等课程获“陕西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有的课程还被“学习强国”等平台宣传推广。

4.注重成果凝练,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注重以项目建设推动事业发展,以事业发展推动科研成果汇聚,在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探索前行中,促进多项科研任务完成,汇聚了丰硕成果。推动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活动》和省级示范校建设《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工作创新》《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途径的探索和推广》以及第三批全省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项目》《关爱老人,从心开始》等近10个科研项目建设。其中,《社区老年健康服务项目实验》获陕西省第二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一等奖,《秦巴山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脱贫攻坚互融共进的“432”模式探索与实践》获2021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发表了“高职艺术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路径探析”“终身教育视角下社区老年教育师资现状及建议”“基层社区老年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开展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探讨”等有关老年教育的论文10余篇。

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几年的探索前行,我们发现成绩与不足共存,困难与机遇同在,值得总结反思。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顶层设计

社会各界对社区老年教育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不足,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感情层面,缺乏依法依规、履职尽责的力量支撑,缺乏全面统筹与系统规划。

2.硬件建设滞后

办学场地和硬件设备亟待投入。仅就汉中老年大学而言,就存在诸如场地狭小、设计不合理、硬件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汉中老年大学现有1200余名学员,仅有8间教室承担教学活动,这8间教室还是借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公室改造而成的,硬件设备简陋,无法满足教学和活动开展的需要。

3.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是制约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汉中老年大学是市属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尚不能满足运行需要,资金缺口很大,与现有办学规模不适应。各社区老年教育亦是如此,部分社团处于自主活动的状态,没有资金投入,缺乏必要的经费扶持。

4.课程建设滞后

由于人员编制不足,专职教师缺乏,聘用教师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等原因,目前老年远程教育课程设置与内容严重滞后,不能满足老年人学习、生活的个性化需求,平台建设、教材开发、课程录制等亟待加强。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呼吁相关部门正视问题与不足,切实把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提上议事日程,纳入相关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终身学习氛围。

对策与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

建议将社区教育纳入教育行政管理的系列,列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领导机构,实行归口管理,县(区)成立社会教育管理部门,统管除国民教育系列外的其他各类终身教育,切实依法依规管理,划拨专用场地,落实专人负责,使老年教育有人管、有场地、有事做、有钱用。

2.强化项目引领,促进各方协同

建议国家和省级层面加强对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研究,强化形势研判,确定研究方向,列支专项支持经费,引导和鼓励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基层社区、康养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申报的社区教育科研和实践项目,以活动促科研、以科研带教育、以教育托活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快速发展。

3.引入市场机制,助力社区教育

老年教育事业单靠政府输血式扶持发展远远不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议形成政府政策推动,企业运营助力,共同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格局。适度引进市场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老年产业,鼓励企业、民办教育机构及社会有识之士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并享受一定的税费优惠政策。

4.建立义工制度,弥补师资短板

建议“社区老年教育义工制度”,设立“社区老年教育师资资源库”,入库师资凭积分可享受相关社会福利及其他社会资源,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有效缓解社区老年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

5.建立资源平台,发展远程教育

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搭建开放、灵活、便捷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建成多种形式的远程老年教育资源平台,丰富学习内容选择空间,扩大社区老年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群众参与率,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

结  语

总之,社区老年教育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复杂而系统的惠民工程。在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今天,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也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康养机构等各个方面共同参与,从业务管理、政策支持、科研攻关、组织谋划、任务落实等多个方面入手,从经费、场地、人员、设备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建立起良性互动、各司其职的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机制,形成统筹谋划、协同作战、同向发力的社区老年教育网络体系,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努力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大国”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兵,张淑莲,任晶.“养教结合”社区老年教育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5):54-59.

[2]丁红玲,潘婕妤.我国养教结合老年教育实践进展及推进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1(3):51-55.

[3]陈文娇,刘巧巧,肖杨.基于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开发[J].成人教育,2021,41(7):35-40.

[4]周延军,李彦.新时代社区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6):8-14.

[5]许瑞媛,马丽华.赋权增能:美国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21,37(8):137-146.

[6]万蓉.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的融合:以开放教育机构参与老年教育为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17):46-51.

[7]张艺诺.老年大学与社区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探究[J].天津教育,2023(7):20-22.

[8]周俊英.老年教育服务社区发展治理的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3(4):42-46.

[9]李丽娜.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及特点[J].知识经济,2020(6):126+128.

[10]雒真.衡阳市社区老年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2):189-190.

[11]彭琳.新时代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36-38+49.

(曾良华、宋珊、叶秋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