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时代下,正确掌握不同的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沟通方式,智慧教育和虚拟学习环境的转变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本文对信息技术在不同类别、教学中的运用形式,以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行了探讨,并从同步通信技术、异步通信技术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等不同层面阐述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指出将信息化教学成功融入高等教育、促进人与技术的和谐关系、拓宽传统师生角色等举措,是有力推动智慧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智慧教学  教学模式

课题:本文系2022年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路径研究》(SGH22Y1329)的结项成果。


引  言

信息化时代下,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智慧教育和虚拟学习环境的转变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高校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大量信息技术与智能平台涌入教学领域。在新的教育教学生态背景下,应将教师的信息素养纳入专业素养当中,让技术为教学赋能,进一步探究多元化教学方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知识的建构者。实践证明,提高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有效促进教育技术改革,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逐渐成为商业、学校及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可以使人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技术的力量。学生期待新的科学技术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信息技术在强化现有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丰富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不同类别

1.社交网络技术

近十年的时间我们见证了社交网站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交网站的目的在于促进用户间的社会交往,如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这些均支持用户在网络上发布个人信息、用户间进行异步或同步交流,以及上传照片、文本文件等。用户可以根据相似的兴趣、爱好或目标与千里之外的他人交流。社交网站的普及与便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目前,网络社交平台开始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拓展其教育用途:(1)支持社交互动。借助于社交平台,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和谐、融洽的交流。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在课后与教师讨论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与教师展开交流。(2)提供、补充教学资源。通过社交平台,教师可以上传相关教学资料或课后练习题等,以供学生在课后复习或预习。(3)进行线上教学。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进行线下授课时,教师可通过社交平台,如QQ群、腾讯课堂等在线为学生授课,不会影响教学进度。

2.网络教学平台

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技术工具,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灵活、专业的网络教学条件。例如,学习通、超星、U校园等网络资源平台都是目前国内高校运用较为广泛的网络教学系统,这些平台的显著特征是能够支持教师上传或制作课程文件(如教学大纲或教学课件),建立和实施在线评估体系(如测验考试或上课考勤)。同时,平台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补充资源,如教学资料、网页链接、视频和播客等。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播放教师的授课课件,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或将课件分享,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对于教师而言,使用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某位教师的课程内容是阅读原始文献,那么该教师可轻松地将阅读材料上传到平台,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教学平台不仅便于教师上传资料、布置作业、进行测验,还可通过在线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以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以更好地搭建教与学的沟通桥梁。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通过网络整合多模态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定制化,但因教师的授课内容、个人素养、信息化运用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重构自身知识架构,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驾驭能力。

当前,网络已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大学入校时,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师生之间的技术背景差异常常会给高校教学带来极大挑战。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有的教师习惯于对教学环境拥有掌控权。而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已不适应新环境,教师的知识权威性受到影响,甚至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信念带来了一定冲击。在“互联网+”时代下,掌握不同类别的信息技术对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基本形式

信息化时代下,正确掌握不同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沟通。通信技术有两种基本形式:异步通信技术和同步通信技术。异步通信技术是提供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学生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现实或虚拟),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最普遍,起步时间较早的异步通信技术就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为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课程活动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途径。其他形式的异步通信技术还有学术论坛、博客等,每一种都能够促进师生持续对话,强调合作型学习,为合作成员提供了便捷的思想交流平台。如今,国内的异步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如大学MOOC、超星尔雅等平台,都为学生提供了名师精品课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同步通信技术支持用户进行同步交流,最常见的同步通信形式是网络聊天工具和即时通信工具,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工具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其提出建议,或开展一对一的在线互动。在国外,有一种同步技术案例运用相对广泛,就是课堂应答系统。通过该系统,学生可根据提示选择答案、单词、词组或一组数字。教师则能够立即展示、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保存学生的学习记录。应答器可用于多种教学场景,如测验或其他形式的低风险评估,还能收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馈。例如,通过美国学者丹尼斯.M.沙弗尔和迈克尔.J.克鲁拉的实地调研,发现与未使用应答器的学生相比,经常在课堂上使用应答器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优秀,课程体验和参与度更高。

当前,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项挑战。教师可以通过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工作更高效,在课堂外与学生保持持续对话和互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学习资料。

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便捷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录制音频,同时还能够拍摄视频。教师可以实时录制课堂教学情况,或其他教学素材,以便与其他人分享。近年来,视频分享网站以及一些教学软件发展飞速,使得视频传播比以往更加便捷,用户可以上传原创作品并将其分享给网络上的任何人。

在国外,这些技术同样运用广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YouTube Channel深受师生欢迎,其中包含1300多个视频文件,这些视频根据学科分为微积分、计算机科学和化学等不同频道,目前已有83000余名用户订阅,浏览量约两千万次。可视化技术支持实时视频播放,可通过即时语音沟通工具支持用户与用户之间开展视频聊天及多用户间的视频会议。在线上授课中,任课教师能够可视化展示课程内容,并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这类信息技术大多具有广泛普及、易于接受、价格适中等特点,不需要掌握太多的技术性知识,因此,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采纳。同样,音频和可视化技术操作的便捷性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大量教学辅助工具,使教学方式更具灵活性、适应性,教学内容更多样。教师在决定采用某个或多个特定的信息技术时,需要结合课程目标、教学策略及教学计划,认真思考使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或某个特定概念的理解;信息技术能否巩固并加深学生所学知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教授给背景不同、学习程度不同,甚至世界认知都不同的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一些学生可能更善于从程式化的授课与讨论中受益,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实践活动和信息化教学能更快速地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非正式学习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上有很多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高校教师能够自主选择、自我调控,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最佳策略之一是在课程中逐步引入,有步骤地构建新教学体系,让学生慢慢熟悉并适应,而不会产生被动的感觉。所以,教师要合理调整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让学生逐渐适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使课堂教学达到一定效果。

在这一模式下,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技术的支持者、知识的分享者,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讲授知识的重难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订阅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及最新的网络资料。例如,在大学英语授课中,教师讲授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时,可以穿插播放原文音频、英文影视作品以及介绍西方文化的相关视频等,提升学生的英文听力技能,加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为课堂增添活跃气氛。这一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传统“一言堂”单一教学的沉闷,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学期结束时,教师应该从自身和学生的角度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或某种测验开展科学评估,要对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反思,以帮助教师判断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是否掌握;学生是否认为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今后应如何改善和提升信息技术在授课过程中的应用效率。通过有效反思,可为设计课程学习目标或制订课堂活动计划提供新视角。正确掌握信息化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参与感与主体意识,还消解了教师面对虚拟教学环境的不知所措与孤立无援感,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使其获得更大的工作满意度与信念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加强多元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有的教师,尤其是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较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较为生疏,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刻板、教学过程不流畅,甚至产生了职业危机感,可以看出,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给部分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挑战。对学生而言,多年来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式学习,有人还不太适应基于应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例如,近年来很多MOOC平台推出了大量精品课程,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在MOOC平台上自学的习惯。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目前,异步在线教学平台在国内有很多,如超星尔雅平台、中国大学MOOC、录播课平台等。正如前文所述,异步在线教育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供更多的学生在线学习,大多数异步在线平台都建设有精品在线课程,而这些课程通常都是由不同领域的教学名师录制并制作的,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可通过异步在线教育平台近距离接触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学生而言,在线学习更便捷,对时间、地点都没有限制性的要求,他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不同时间段学习网络资源。这就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一定要求,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要自觉完成网络课程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向学生介绍、推广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逐步对异步网络资源提高重视,习惯这一类型的学习方式。

相较于异步在线教学,同步直播教学则更强调“教”与“学”的同时发生,类似于课堂教学,同样是教师讲、学生学,只不过要依赖于一些网络传输媒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同步教学讨论。目前,国内的同步教学平台也有很多,例如ZOOM、腾讯课堂、钉钉直播、QQ群直播等。同步直播教学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实时互动,教师可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课堂反应,基本上再现了课堂授课的氛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过同步直播教学,在网络保持畅通的情况下,授课过程比较顺畅,与学生互动的效果良好。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反映出教学信息化的综合利用,即综合运用异步教学与同步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笔者曾经在超星平台上录制专业课程,课前将录制的课程章节PPT和语音讲解整合,上传至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教学资源可反复播放,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面对面提问,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内容;课后,在平台上发布针对该章节的作业,促使学生强化重点知识,并通过测验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与此同时,学生也可在平台上发布自己没有明白的问题,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进行答疑解惑。“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了完整链条,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从多个角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定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以有效避免传统课堂教学单一刻板的弊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乐趣,提升了学习自觉性。

结  论

信息时代下,智慧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所趋,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育生态、环境、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等。为提高教学实践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并全面、有效地评估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无法取代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但科技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具吸引力,所以,提高高校教学信息化、促进人与技术和谐、增强师生沟通,是有力推动智慧教学改革和提升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宋雪敏.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与高校信息化教学建设路径研究[J].数据,2022(11):85-87.

[2]惠振阳,夏元平,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地方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21(12):17-20.

[3]董碧莹.智慧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2(11):100-102.

[4]Bernstein, D. J.Reliability and fairness of grading in a mastery program[J].Teaching of Psychology,2019:6.

[5]Boeding, H. C.,& Vattano, F.Undergraduates as teaching assistants: A comparison of two discussion methods[J].Teaching of Psychology,2020:3.

[6]周玉霞,朱云东,等.同步直播课堂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52-57.

(吴洋: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