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练践行“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图书馆、档案馆、教育博物馆和红烛校史馆等馆际文化阵地协同育人作用,不断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激活文化育人优势、构筑文化育人体系、彰显文化育人特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文化育人。

陕西师范大学特色文创产品“师大折扇”

深耕文化育人底蕴,传承大学精神。学校依托图书馆、档案馆、教育博物馆和红烛校史馆不断挖掘文化育人资源,厚植文化育人土壤,赓续文化育人脉络。一是结集出版《校史》《图史》《校史人物传略》《师大故事》《图书馆馆藏精品集萃》等文献资料,开发“师宝”“师大折扇”等具有学校特色文创产品。二是征集收藏学校各历史时期的文献史料和展藏实物,整合丰富校史资源,深挖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为传承师大人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精神品格、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提供现实载体,讲述师大故事、传播师大声音、传承师大精神。

陕西师范大学“我爱博物馆”社团志愿活动

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创新大学精神。学校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着力打造馆际协同文化育人平台。一是努力创新协同文化育人体制机制。学校持续激活四馆“第二课堂”“第三空间”作用,在服务实践中践行师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多年来四馆共招募、培训、表彰学生志愿者数万人,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四馆的日常工作和讲解中,不断得到成长、锻炼与提高。二是积极营造校园书香文化,主动担当社会教育责任、提升公众科学与人文素养。四馆现已成为学校开展爱国爱校教育的重要基地、社会公众教育的重要平台以及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多年来共开展校内外民族团结教育、师德师风涵养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研修研学实践等学习教育数千次,接待培训数十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民阅读示范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西安市师德涵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基地。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全景漫游

构建文化育人环境,培育大学精神。学校重视大学建筑等实体环境和网络媒体等虚拟环境在培育大学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一是着力打造教育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该馆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主持设计,兼具中国传统韵味和鲜明时代特征,集教育、研究、收藏、保护和展示功能于一体,既补充优化了我国博物馆体系,又填补了国内综合性教育博物馆空白。二是积极推进四馆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图书馆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97个平台、145种数据库,拥有电子图书273万册、电子期刊8万余种;档案管理系统可读取目录合计1347737条,数字化全文合计1311849件;推出“图书馆VR”和“教育博物馆全景虚拟馆”,实现了三维全景漫游、展品信息浏览、全方位数字参观等功能,做到了“闭馆不闭展、温情不打烊、精彩不缺席”。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博物馆共同承办馆藏长安文献展

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弘扬大学精神。学校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依托四馆积极营造文化育人氛围,联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秉持“三全育人”理念,通过举办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育人活动,锤炼品德,培根铸魂,弘扬精神。一是展览讲座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先后举办党建主题展、国际交流展、特色文化展等大中型展览百余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图情档与文博系列讲座百余场。二是宣传教育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连年在世界读书日、国际档案日、国际博物馆日及国际志愿者日等相关节庆日,以及学生毕业季、科技活动月、科普活动周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经典晨读、女书临摹、奇妙剪纸、文物修复、诗词创作大赛及知识挑战赛等系列活动。三是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先后承办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全国教育文物研究学术年会、全国高校博物馆馆长培训班、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及档案数字化培训班等国家级、省级会议和培训班,持续开展“博物馆进双百校”和图书捐赠献爱心等宣传教育类活动。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