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千渭初级中学 许建涛:初心,只为满园沁香
发布时间:2024-08-04 10:37:57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无怨无悔,全力以赴,不是因为这件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题记
许建涛毕业于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教务处主任。从教24年,他从山区到川塬,从川塬到城区,从普通教师到省级优秀教学能手,他一路追光,筑梦前行。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但他始终不忘初心,不改本色,不负芳华。他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技术标兵、宝鸡市学科带头人、宝鸡市优秀教师、陈仓名师等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纵然有鲜亮的光环,也未曾使他驻足,却反而使他向更高更深的山攀登,使他的教师之路更加开阔纯粹,更加芬芳蔚然。
用坚守筑梦
2000年7月,师范学校毕业的许建涛,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长途跋涉,一路颠簸,终于踏进了一所山区学校。封闭的环境,简陋的校舍,曾经也让他犹豫过,但没有击碎心中对教育的赤诚,同一批来的老师两三年后大都走了,他坚守了十年,成了这所学校的“老教师”。
2003年9月开学初,家住深山里的王同学来校途中与一辆摩托车相撞,左手臂多处骨折,头部受伤血流满面,路人紧急送医后,联系不到家长,跑来学校求助,学校多方联系无果,许建涛见状,即刻借来一位老师的自行车骑上便奔走了,他想用最快的方式到达学生家里。初秋的九月,山洪过后道路难行,能骑行时,许建涛加速飞奔行;翻越山石时,他扛起自行车一滑一行前行。一路上顾不得颠簸,任凭汗流浃背,硬是把受伤学生家长从十多公里外的山沟里驮了出来,家长感激涕零,拉着许建涛磨出血破的手相拥感谢。
王同学出院后医生叮嘱不能吃辣,家境困难的住宿王同学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想到孩子正长身体的年龄和已经落下很多的课程,许建涛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没想到的决定:我来照顾他!当时算是豪言,可现实也很有挑战,毕业两三年的他也只是个大男孩,他不会做饭,这个行动派说干就干,他从购买锅具食材开始,看食谱、请教同事、让母亲电话指导,从简单的熬稀饭、煮面条,到荷包蛋、排骨汤、蒸馒头,既考虑孩子忌口,又要兼顾营养,既当“一对一”的专职老师,又长兄如父般照料孩子。这份重担他一挑就是三个月。他还真越干越起劲,吸引的同事们常常跑过来要“尝尝手艺”,有时候大家齐动手,挖野菜、和馅子、擀皮子,热腾腾的、香气四溢的饺子出锅时,那份开心,那份融洽,完全冲走了几个月的辛劳,他的坚守感动了大家,老师们一起帮助孩子硬是把各科缺失的知识补了回来,和大家一起苦中作乐、守着“本心”的日子,他至今记忆犹新,“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这就是他面对困难的态度——坦然自若,迎难而上!
十年间,往返于家和学校的路,许建涛走了近10万里;十年间,他走遍了这里每一个村子;十年间,周末学校成了留守孩子的乐园,他坚持无偿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给孩子们讲外面的世界,看着他们一步步成长,成为他最大的快乐。
这十年,许建涛练就了坚忍不拔的意志,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练就了甘于奉献的赤子本心,也收获了山里孩子对他满满的爱。每一年教师节来自四面八方饱含深情的问候是对他无私坚守最大的褒奖。
用温情育人
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学生郭某学习成绩不佳,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养成了说谎、逃学的坏习惯,性格自闭且数次出走。为了帮助他,许建涛多次登门家访,与家长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孩子学习底子薄,书写速度慢,他单独设计作业,指导学习方法。在他的关怀和鼓励下,孩子内心的阴霾散开了,性格活泼了许多,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家长见了他,总是感激说:“孩子能碰到你这样的老师,我们真放心!”
平时吃过午饭,许建涛喜欢在操场散散步,这个时候也是他与孩子们约定的“第二课堂”,学生有不懂的题可以随时向他请教。无论夏日炎炎,还是冷风瑟瑟,总是可以看到许建涛身边围着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不一会儿就能听到阵阵开朗的笑声。看见有的孩子眉头紧锁、闷闷不乐,他会主动上前,听听孩子的心声,悉心开导;看到进步较大的孩子,他会及时肯定,帮助孩子总结方法,继续前行。许建涛常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为师者能多一份善良、多一丝温暖,或许,我们就可以遇见更多的纯真和美好。”
教育更要关注处境特殊的孩子。城乡的孩子情况比山里更加复杂,2012年9月他担任九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那个小成大眼睛、瓜子脸,黑瘦精干(脖子特别黑而花),右侧小虎牙笑起来牙齿亮白,贪嘴特别爱嗑瓜子、吃麻辣小食品,穿着一般但生活费不少,因为父母离异,奶奶给钱,三个姑姑、爸、妈大家互不通气都给钱,大人觉得亏欠孩子,孩子觉得大人对不起自己,心安理得地大把开销,她节节课间摇摆在九年级过道里,前呼后拥的,全是一些问题家庭的孩子,俨然一个“大姐大”。
开学一月,她远处打工的娘回来了,孩子偏听,把从八个月开始养她到十四的奶奶当仇家,把生父当敌人,学习的事自然再也不上心,抽烟打架旷课捣蛋紧随其后,作为班主任的许建涛,几乎把一半的精力用在处理她源源不断的问题,一转身任课老师便来告状,真想拿根绳子把她绑在腰上,她的玩世不恭让人焦头烂额,老师们被这个聪明的女娃娃一个又一个套路整得团团转,敌她不过。有一次她觉得学校没意思,拉着另一个女生直接越墙出走,不见踪影,半下午许建涛十分着急,这可是他从来没有遇到的情况,他和家长寻到了火车站,两人坐在台阶上嗑瓜子,一副给大人一个教训的神情,她们身上一共17.5元现金,原来人家就没打算离家出走,面对挑衅开始他很愤怒,但此时此景,必须控制情绪,他深吸几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小成爸爸气得抬手就要打,他急忙制止,先劝家长,本来打算让家长带回教育,此时他改变了想法,让家长先回家,他自己带两个孩子随后回来,两个女生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点摸不着头脑,等家长离开,他很平静地询问了她们的行踪,告诉她俩家人的焦急,看到孩子也沉默下来了,他很庆幸自己没有冲动,便告诉她们:今天咱不提这个事了,既然出来了,咱们一起逛逛再回。于是带着惊讶的她们吃了饭,送给每人一本喜欢的笔记本,回来的路上,她俩话很少,问什么说什么,但老师只字不提学习,没有说教,只让她们明天按时到校。
小成接下来的一周继续没有完成所有科目的作业,除了班主任布置的一样作业:把自己每天想干的事或感受记下来,写在老师送的笔记本上,就算完成了所有科目的作业。小成文笔还不错,可见小学基础挺好,她告诉许老师,自己小学得过很多奖状,说着说着小成的眼泪就下来了,就沉默了。许建涛知道,孩子的心结会打开的。每天,随时,课堂,课下他都关注着小成的状态和变化,班里纪律氛围也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有一次小成的笔记里写着:“这个班头,不一样……”
小成后来上了职业学校,学了美容美发,也常常发朋友圈晒自己的“作品”,许建涛一看见就点赞,他打心眼里为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而高兴。小成也长大了,懂事了,每逢节日,总要发祝福给许老师。
小成让许建涛深有感触:有问题的孩子总是被我们放大了问题,恶化了行为,似乎每件事都是别有用心、刻意破坏、针对班级,于是便与他们针锋相对、满脸冰冷。李镇西老师有篇《只想让教育成为教育本来的样子》,他现身说法,真诚不掩盖,指出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呼吁我们,用爱对待孩子,用爱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用爱才能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人说百年树人,原来教育真的不是一朝一夕、一年半载的事儿,很多时候,会很长很长,甚至终其一生,唯有真心相待、温暖心灵,才是为师者的“王道”!
用智慧教书
勤奋好学的许建涛深知:只有自己拥有了一桶高品质的活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自身知识的完善、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他坚持利用节假日参加学习,订阅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不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
耕耘二十四载,且行且收获。许建涛总是将课程标准的要求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围绕课标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计划,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他总是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实际,以达到理想效果。许建涛自学几何画板操作技巧,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绘图方法,他巧用动图演示功能,分解难点,层层破茧,既帮助学生研究了问题的始末,又锻炼学生迎难而上,坚韧顽强的学习品质。特别是在九年级中考复习阶段大幅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题技能,从根本上拓展着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他把教学问题归类研究,形成“微专题”,总结出解题方法,并设计针对性,拓展性题目进行及时训练,以达到预设目标。通过研究设计,许建涛撰写了《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利用对称求最值》《图形折叠问题》《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等微专题教学资料,在学校教研会上分享学习,启发和引领更多的老师思考和研究,并在教学中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以致远,研以深耕”是许建涛一直坚守的信念。一步步走来,在追求专业成长的路上,他不仅收获了教学技能的提升,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培养了自己教前认真思考设计,课中关注生成,教后及时反馈再设计的良好教学习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同时也为自己在教学教研路上更高更远地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用担当引领
学校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阵地在课堂、在教学,教学有研究才有出路。作为学校教科研发展的践行者,许建涛义不容辞,用智慧和汗水一步一个脚印,他和他的团队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依托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打造“抱团式”成长模式。自2015年12月11日,“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许建涛工作站”在千渭初中挂牌成立以来,他积极吸纳本校和联盟兄弟学校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入团队,师徒结对,抱团成长。
青年教师南老师苦于课堂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向许建涛求助,他便欣然应允深入南老师课堂,“把脉问诊,对症开方”。从学情研究,教研研究,课标研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把控,作业设计,课后辅导,检测反馈,教学反思书写,教学随笔记录等方面做全方位指导。班级管理和课堂组织方面,许建涛推荐李振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等书籍学习研究,推荐有经验的老师做南老师的师傅,并鼓励南老师多尝试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经过许建涛的悉心指导,南老师很快进入状态,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级管理工作都有了很大进步。从那以后,南老师便称许老师为“大先生”,以表引路感激之情。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站好讲台,许建涛身先士卒,带领他的团队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和校本教研活动,先后赴宝鸡三区九县、咸阳、榆林、汉中等地送教送培三十余次,受训教师两千余人次。先后指导陈洁、周林茜、苏露和兄弟学校等10多位青年数学教师而后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6位教师荣获市区级教学能手,他个人也被陈仓区委、区政府授予“陈仓名师”称号,被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宝鸡市优秀教师”称号。
借力课题研究,助推同伴专业能力提升。许建涛对课题研究有八字原则:善始善终、夯实过程。课题研究以本校省级教学能手为主阵容,坚持课题从课堂问题来,再回归课堂的路线,即课堂日常积极记录、反馈课堂问题生成—备课组汇总归类教法、形成问题体系—形成课题—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资料—过程性量化检测—形成成果—应用与实践——新的问题产生。他说,课题是引子,课题还是为课堂服务,既然做,就做实,就要“有用”;他说,为老师积极推广课题经验、推送资料、督察课题过程、解决技术难题、让大家共同成长,才是尽他教导之职责。他主持、参与、指导的省、市、区级课题十余项均顺利结题,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个人也被评为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先进个人。
推进教学改革,让“宝鸡好课堂”在学校落地生根,许建涛积极践行学校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情境导学—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点拨释疑—测评反馈”五环节教学流程,并多方聚力、示范引领、研训一体,由点及面,形成了各科生本特色,引领着学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教改特色,为“宝鸡好课堂”不遗余力、勇立潮头。
在学校由大校向强校奋斗的历程上,他只顾风雨兼程。回首走过的路,始终不变的是一位师者的初心,这颗种子埋在他从教之路的开始,孕育、萌发、成长了二十多个春秋,如今已然绽放,万紫千红、满园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