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其目标之一是如何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前,尽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可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概述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了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并进行了尝试,以期为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高职院校求学期间,既是学生学习技能型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心理快速成长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部分学生因接触社会少、心智不成熟,面临学业压力、自理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容易陷入自我矛盾和冲突中,有时甚至出现了易怒、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对此,需要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迷茫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有的学校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仅注重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技能,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以建筑与测绘工程专业学生为例,探索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开展多年,形成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访谈为主的治疗方法,且初见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面临新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另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个人发展与社会期待的差异,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未跟上时代的脚步,过于重视技能教育,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职业观念引导结合不紧密;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足,未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精准评估;第三,师生沟通交流较少,致使心理健康流于形式;第四,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整体拉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当前,受教学内容供求关系失衡、教学师资能力结构失调、师生互动失效及教学评价效果反馈失真等因素影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笔者认为,可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以更好地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急速的经济社会转型与网络化成长经历的叠加,使得高职生的生活世界总是充满现实与虚拟的交织,拥有迥异于传统模式的生命体验和社会化认知。部分学生还未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偏向个人化、人生观偏向享乐化、价值观偏向实用化,自我约束力较差,思想行为较自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高职学生性格上的鲜明特点是: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对网络过度依赖;喜欢追求张扬的个性,心理却较脆弱。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科学,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该理念为指导学生中长期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掘人性中较为“积极”的一面。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可为学生创建自由成长的环境,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爱”“勇气”“创新”“理想”等因子,可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和“爱”,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

1.利用积极心理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用积极心理学蕴含的“积极向上”理念为学生营造阳光、积极的氛围,并借鉴相关教学案例,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即做好“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五项任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从优点角度思考问题,认为每个人都有优点,而且这些优点是可以被发掘、提升和利用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鼓励,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2.利用积极心理学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坚信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秉持“改变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的育人理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积累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教师从多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学生心理健康的“潜能”,以新视角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让其充分认识和理解自身的心理与行为,形成正确的“三观”。

例如,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学校会定期举办“宿舍艺术节”,倡导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将积极心理学中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化性的内容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寻找素材、亲自动手等,锻炼、充实、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育人的效果。

此外,学校还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积极”矫治工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更明确,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和实践性。

3.以“积极”认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渗透“积极”理念

高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置于同一高度,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学生。如教师可有计划地开展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因子,让学生在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中学到心理健康科学小常识和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小档案、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切合实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积极心理,扫除成长途中的心理障碍和烦恼。另外,学校还应开通“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全面激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子互动”,让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彰显“理论指导实践”的优势,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家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2)在思政大课堂中融入“积极”理念

针对高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变化,学校应差异化地开展思政大课堂教学,剖析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经常遇到的问题,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师科学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尽早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积极、强大的内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起始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进度,再付诸具体的教学实践。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序运行,高职院校应在常规课程之外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开设频度,并丰富教育方式。例如,在思政大课堂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展现出来,让学生分角色饰演心理话剧中的人物,大幅度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第二,以“五育并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全面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服务,使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更佳的效果。如学校可办《心理校报》,以报纸为载体,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聘请校外专家教授对学生进行心理讲座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辅导和帮助。在班级选举心理委员,让其成为学生心理动态的观察者以及师生情感沟通交流的桥梁。班级心理委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的不稳定因素,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维护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以在班级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第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了更好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信息沟通不足的问题,学校特开通了微信平台,以微信公众号作为宣传心理健康的“新发地”,经常向学生讲述“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发布心理健康建设方面的积极内容,在舆论层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添砖加瓦。考虑到当下教师面临的心理素养不足等问题,将壮大“师资队伍”与“教师减压放松活动”等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工作效率。

第四,以丰富的活动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入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积极生活、科学学习、健康成长。例如,借助开展瑜伽活动、举办“幸福沙龙”、在毕业季启动毕业生考前焦虑干预方案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都有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3)在教学全过程中渗透“积极”理念

在专业建设中,学校除了要落实和贯彻“积极造福社会”的健康心理理念外,还应强调学科渗透、科学施教相结合,制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学期计划。学校要明确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形成“积极回报社会”的心理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激发自身“学以致用”的潜能。

在实践教学环节,可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论功底,为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奠定理论基础。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机理,挖掘其解决问题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自适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借鉴积极心理学中的发展性、预防性、治疗性知识,让学生在应对心理问题时具备“判断性思维”能力,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以积极心理学的“激发性”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未来岗位有更清晰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在需求动机上,要收集能陶冶学生情操、契合其发展目标的“积极”内容,让学生更正确地认识自我、科学地发展自我,进而达到完善自我的效果。

高职学生的就业热情较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应将“积极”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意志训练、择业指导等相关联,让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有据可循。

(4)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离不开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由此,学校应强化教师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例如,通过定期举办培训会夯实教师的理论素养,加大实践教学考核力度,促使教师提出各种灵活可行的应对策略,以适时应对突发状况。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生的“共性问题”,以此为出发点重新规划教学方案,为教育注入新活力。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从体验中自我调节,以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创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归宿,重视“问题学生”的心理矫正,帮助学生有效改善学习障碍、考试焦虑等不良心理。

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成立心理服务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人。学校可聘请心理卫生专家、政治教师或辅导员等“加盟”心理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心理健康“专家号”,或组织智能化“非面对面”“匿名”交流等活动,既能保护学生隐私,又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积极心理学理念付诸实践的两点尝试

1.“推陈出新”理念的应用

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推陈出新”元素,突破思维定式,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一则,构筑社会、家庭和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联动系统,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让教育彰显“创新性”。例如,在建筑与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探讨多元的“积极教育”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大课堂”与专业建设整体融为一体,满足学生的心理辅导咨询需求。

二则,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学生心理生活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效果。

三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适时、积极地评价和解释教学中存在不良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教育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以班集体为理论实践结合部,创建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顾客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四则,将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联,共创“家、校、社”积极教育联动机制,为学生优化积极生活的环境,发布有利于滋养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例如,以“积极的心理”引导学生,让学生正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收获成功,获得幸福。教师要借助心理健康课的“积极阳光”理念,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获得更佳的情感体验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2.“辞旧迎新”理念的应用

当前,加大学生思想教育力度的呼声越来越大,一方面关系着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健康的身心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标准。对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思维,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培养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思想端正、职业素养优秀的学子奠定基础。

教师可借鉴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活动体验,达到知、情、信、行相统一的教育效果,这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高效课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培养诉求,通过构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全新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体系,使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从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向协同育人体系全面升级。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高职院校要强化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力度,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持久化、科学化。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和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要构筑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结  语

经实践证明,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性”“推陈出新”“辞旧迎新”等重要理念,可提升心理教育育人功能,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有效干预心理危机提供了改革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咪咪.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生心理危机与干预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21(11):59-61.

[2]程小红.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0(16):85-88.

[3]郭薇.高职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应对策略——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手册》[J].中国高校科技,2020(10):98.

[4]刘惠娟,黄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9):99-103.

[5]王东平.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11-13.

[6]李永国.论高职铸造专业思政课程实践要素表征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2,42(1):143-144.

[7]刘小琴,闵靓.应用体验式教学创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29-32.

[8]杨金石,张宝忠.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1(17):59-61.

(韩雨杉: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