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大代表龚健辉:一体化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05-13 11:39:28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龚健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如何更好的实施’,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2024陕西两会上,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龚健辉谈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在龚健辉看来,一方面,需要“强育人”“重规律”“建体系”,打造教育生态,完善培养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尝试突破学段壁垒,建构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路径,强化过程衔接贯通,提高人才培养质效。
龚健辉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三个核心素质,即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能力,以及主动融入社会的能力。这些素质与能力,需要幼儿奠基,少年实践,青年点燃以及终身培养。面对同一个孩子,是一个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过程。同时,人才效能的溢出应该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早期发现,早期培养,早期产出。
龚健辉表示,目前,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在人才培养中教学模式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路径探究等方面仍需再探索。同时,也还存在学段衔接贯通不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终端向社会输出创新人才拔尖性、创新性特征不够凸显的情况,人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成本有待进一步集约。
对此,龚健辉从顶层设计、教学组织实施、社会实践应用三方面给出了对策及建议。
在顶层设计上,建议成立“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办公室,进行顶层设计,指导路径探索和具体实践。如出台中小学与高等学校深度共建制度,定期交流、专项联合培养机制,用个性化的育人模式,增强学段衔接贯通,缩短培养周期,降低培养成本,高效人才培养。
在教学组织实施时,分学段设置试点学校,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向大学打通,向小学落地。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进行跨学科教育。立足国家课程,加快各学段进阶课程设计,制定差异化、针对性强的区域地方课程,校本特色课程,层级设计,贯通培养。
在社会实践应用中,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结对,倡导资源共享,提供学习、实践平台。强化核心素养教育,特别是重视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让“小小科学家”的梦想深深扎根,为拔尖创新学生成长发展奠基。
来源:群众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