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后,但愿我们还是可爱的人
——我和我的教育故事
作者:龚健辉
发布时间:2024-05-13 11:35:57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为你读诗”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一个微信公众号,2020年9月,在教师节前夕,“为你读诗”选择了这样一个标题:“长途跋涉后,但愿我们还是可爱的人”。我一看就心生欢喜。说来,18岁从师范毕业,到如今有33年了,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从语文老师、班主任,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到现在管理两个学校,在教育路上,我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化用老舍先生《养花》一文里的言语,“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从教’的乐趣”。只是一直有一个愿望,活色生香也罢,甘苦辛劳也罢,长途跋涉后,但愿我们还是可爱的人……
那一部电影
《苗苗》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和她们班孩子们的点滴故事,很多情节已经记不大清了,唯有一处是苗苗老师为了教育一个小调皮,从高处跳下,崴了脚。看电影的时候,应该是三年级左右,10岁的样子,年龄不大,但老师的形象却深深地烙在了我脑海里,以至于上初三,无意间听说可以报考师范,我毫不犹豫地选报了初中专,中间虽有波折,但我还是选择了中等师范学校。与此同时,初中班主任牛老师专程把母亲叫到学校,苦口婆心地劝说,“这孩子学习好,应该上大学。”
那时候真是铁了心要上师范,义无反顾地继续报考,参加了面试、笔试,同时也正常地参加了中考。许是没有压力的缘故,中考考了全班第一、年级前茅的分数。再后来,就是三年的师范生活。
现在想来80年代的师范,进行的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除了学习所有的文化课,每天坚持早锻炼,视唱练耳、弹风琴,练“三笔字”、做石膏模型……基本上是全科培养。回过头看看,还真是和眼下教师培养的一些先进理念不谋而合。
再后来,就有了18岁参加工作,于是,也就有了——龚老师。
那两位老师
许是因为当老师、做管理的缘故,心里面总会这样那样,自觉与不自觉地描摹老师的形象,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对自己影响很大的那些老师们,尤其是这两位。
一位是上师范时候的物理老师,胡柱子。老师的名字很有特点,身材也是敦敦实实的,比较爱穿灰色的中山装,戴一副圆圆的红框眼镜。对物理老师最鲜明的印象是他上课的情景。永远是富有激情的,一只手拿课本,另一只手随讲课的内容做这样那样的手势,以至于很多年后,老师慷慨激昂的“加——速——度”,还常常在耳边响起。也因为这个,我更多一分听课的认真。后来在毕业纪念册上,老师写道:“在物理课堂上,总有那么一双眼睛,它也是我上课的心理安慰……”
另一位老师姓荆,是夜大时的老师。可能是因为师范期间没有开设英语课,对英语多少有点心心念念。在选择专科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
荆老师当年应该是70来岁,个子不高,人不胖,精精干干的“海派”老头,头发永远一丝不乱,身板永远笔挺板正。老师教的是精读,夜大三年里,无论风霜雨雪,他从不迟到,总是早早地站在课堂上。上课的时候,从不坐着讲课,也从不中途喝水(这也影响我养成了这样的职业习惯)。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时候一些课上得没有那么及时,但我一定会找时间认认真真地补上笔记。也还记得一个冬夜,九点多放学,在车棚取车时和老师偶遇,他说:“你经常不上课,成绩还挺好,蛮聪明的嘛。”虽然现在的英语依然不是那么精进,但是觉得英语的学习,帮助自己打开了另一扇认识世界的门,而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另一种思维方式,也会让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那三件礼物
从教生涯中的小确幸是常常会获得孩子们最真诚的喜欢,也常常会收到这样那样来自孩子们的礼物。充满爱的眼神,大大的拥抱,一颗糖,一张精心绘制的卡片。但最难忘的却有这样几样:
一封信,被长久地保存在钱夹中。虽然夹子已经换过了几个,虽然信因为保存得太久,已经有了深深的折痕,但我还是会常常拿出来,细细地品读。用“美女”开头,细数那些一起度过的岁月,上过的课,改过的作业;老师头上的倭堕髻,腹中的锦绣诗;毕业纪念册上那一句“离别是个伤感的话题,但愿我们不再提起”……最后不忘一句祝福,“生日快乐,天天快乐,让美丽永远驻于你的笑颜中”……然后端端正正地签上四个孩子的名字。
一幅画,放在办公室一进门的桌子上。淡雅的米色衬底,寥寥几笔的线条勾勒,几乎全白描。画面上的自己阳光明媚,白短袖、鹅黄色的裙子,是日常的装束。披肩的长头发,开心的笑容,还没忘记勾勒出嘴角的上翘,舌头调皮的伸出,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右边还有题字:“亲爱的龚校长,六二班全体学生爱你”,这是今年6月份毕业典礼上收到的礼物。六年级二班的主要班底,也是2015年,沣西一小建校时,第一批招录的44个孩子中的大部分。——是什么,常常让我们泪湿了眼眶……
一个名字,让我升格为“奶奶”。1989年参加工作,带过一个三年级后,就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一带就是六年,后来大家说,你们班孩子都有了你的影子呐。在丰禾路小学,这所当年还是城乡接合部的学校里,度过了自己青春岁月,结婚、生子。度过了自己从教的第一个十年,也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学生摸爬滚打、淘气劳神,成为欢喜冤家。后来,孩子们辗转找到我,一起吃饭,一起回忆。再后来,马亚莉要生孩子啦,专门来到现在的学校,拜托我给孩子起个名字。认真地翻了字典,要找好的寓意;认真地回忆带过的学生,哪些名字的孩子发展不错。最终选定了几个供他们挑选,“天贻”,天赐的宝贝呀,当然,我也因为这个名字正式升格成为了——奶奶。
那几段喜欢的话
“我有过一种经验
我有一种骄傲的眼神
我教过孩子们伟大的诗
在我的记忆深处”
—— 陆忆敏《教孩子们伟大的诗》
我先生经历比较丰富,后来做了银行工作,工作环境尚好,薪酬也还优渥,结婚25年,除了对我的工作支持有加,更多的常常是发自内心的艳羡:老师不得了,是活在孩子们心里面的人。
是啊,老师是活在孩子们心里面的人。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种别人无从有过的体验,那就是,“以一种骄傲的眼神,教过孩子们伟大的诗”,并持久地留在彼此悠远的记忆中。
“每个人都曾受教于形形色色的老师,但那种点亮你生命的老师却无比稀少”。
回顾我们的求学生涯,遇到的老师不在少数,但如上所述,真正点亮生命的却为数不多。今天,我们也成为了师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不仅仅是一个角色,而是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美好印记,让孩子因为遇见我们而成为终其一生的幸运。这可能也是对于师者最大的褒奖。
“他没有将台下的学生视作生产线上的容器,只管往里面注入一样的养料,而是穿过统一的校服、家世学历、成绩排名单……看到每个人宝贵的、独一无二的质地。”
这是对《死亡诗社》里基汀老师的一段描述。
的确,一个好的老师,一定会穿越成绩、知识、世俗还有阶层,透过冰冷的现实,透过同一性,发现孩子不一样的特质,去寻找“丛林里的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好的老师就像一位灵魂的雕刻者,他不仅只是拉着你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而是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以他自身的为人处事方式、一些宝贵的品质提供给你观看世界的不同角度”。
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定义多少有点狭隘与偏颇,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作为与学生亲密相处,甚至共处时间有时候会超过父母的人,其投足举手、一颦一笑,在处世为人等方面,都会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刻在孩子的生命里。
所以,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他的身上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光芒,不夺人眼目,而是温煦如初秋的阳光,但你一旦沐浴过那样的光,便无法忘记,便也有了淡淡的信心,甚至会在日后越来越污秽不清的生活中,想到那道光,它提醒你,就像所有给过你触动的人、书、事情……在你即将沉沦时,像缰绳一样牢牢牵住你”。
曾经与一个相熟的朋友交流过这句话,他说有点晦涩,我却以为这是对教师职业较为精辟的描述。好的师者,一定是温润如玉、君子谦谦;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在混沌与污浊中,汩汩流淌。许多年后,即使我们已不再授教,他(她)依然会如遥远的太阳,不知不觉地温暖如昔,也用这种温暖,提醒现在的你,未来的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说实话,相较于其他职业,在享受更多幸福的同时,教师的工作也会多一些疲累和辛劳,也常会有困惑,有迷茫,希望去寻找一道光。
但——长途跋涉后,
愿我们还是那个“可爱”的人!
来源:教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