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就意味着要用更短的时间、更轻的负担、更高的效能,获得更大的人才成长效益,就意味着一方面要保住“减负不减质”的底线,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减负更优质”的目标。这就对所有学校、所有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链条、全场域、全资源”,让“双减”真实地发生。

西咸沣西第一小学

所谓“全链条”,就是指更多的关注可能影响“双减”工作开展效果的要素,梳理这些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前后关联,在厘清基本逻辑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工作。比如“双减”的核心是课堂,一方面,学校要高度关注“课堂短链条”,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测试评价”等课堂关键环节,让课堂高效,高质量开展;一方面,要延展“双减长链条”,向前看,抓教师,抓顶层设计;向后推,抓课后服务、五项管理,抓家长的成长和培养,抓社会的协同和助力,形成“学校顶层设计——教师专业成长——课堂革命推进——课后服务多元——家长同长共进——社会推波助澜”的“双减”长链条,长短链条平行交织,长短链条协同发力,让“双减”的过程更加落地,让“双减”的效果更加明显。

所谓“全场域”,就是指在横向链条思维的基础上,增强空间场域思维意识。汇聚所有因素,协同发力、共同激发学生成长的多元可能。一是形成“全学科互动”场。“双减”背景下,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其中,变的是学习时间、学习负担;不变的是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才能真的让负担“减”下来,让学生“长”起来,让人才“强”起来。二是形成“数字化沉浸”场。“双减”背景下,要借力“科技与智慧”的力量。用技术手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用技术手段跟踪教与学的效果,用技术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投放更具有分层性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建立在科学模型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减负增效。

沣西新城第三小学

所谓“全资源”,就是指更有效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形成资源合力。一是进一步调动教师资源,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最直接的影响者和引领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准,用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更科学的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减负提质”。二是通过开设由专家主讲的“家长学堂”,以及由家长入校开设的“家长讲堂”,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准,增强必要的家校互动,在成长、看见和理解中形成合力。三是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双减”为孩子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时空和更多元的成长可能。学校既可以让“海绵城市”“管廊机器人”等这些区域优质资源走进来,也可以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污水处理厂”,让这些区域资源“活”起来,为学生的成长所用。

“全链条、全场域、全资源”,让“双减”工作,更有效地落地,更真实地发生,也为孩子们的成长积蓄力量,帮助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