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龚健辉从陕西西安高新区带领团队拓荒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区域教育,创建了辖区内第一所民办学校——西咸沣西第一小学。

龚健辉曾经在西安一所久负盛名的小学担任副校长,并且执教多年,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但是这样的光环在招生时并没有显现应有效应。建校第一年的暑假,龚健辉带着老师们头顶烈日,走街串巷进行招生宣传,但是学校最终只招到了44名学生。当时的“惨淡”光景,第一批老师每每回忆起来都会潸然泪下。

尽管看似前途渺茫,但丝毫没有影响龚健辉的办学心态,她对老师们说:“我们有来自区域的大力支持,有业务顶尖的师资团队,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未来何愁没有生源、没有发展呢?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办大校、办名校,踏踏实实做好教育!”

在龚健辉的鼓舞下,老师们铆足干劲,更具向心力与凝聚力,这44个新生也成为老师们的集体团宠,他们像幼小的青苗一样,在老师的精心呵护灌溉下,茁壮成长。

几年过去了,西咸沣西第一小学现有一至六年级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上千人。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陕西省平安校园、西安市文明校园等殊荣。

但是,龚健辉依然非常感激第一届44个学生的家长,正是他们的信任与支持,让自己和团队拥有了继续坚定办学的信心和勇气。

2019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龚健辉带领团队又领办了一所公办学校——沣西新城第三小学。

两所学校,一个民办,一个公办,体制不同,管理与教学模式也不同:一小重内涵上水平;三小打基础上规模。龚健辉深化“一长两校”管理,努力尝试探索公、民融合的新体制办学方法,把一小和三小打造成区域内“名校+”教育联合体,两所学校彼此借力,资源整合,开展了以下教育教学项目:

倡导“绿色教育”;建构“润美课程”;发展“全息德育”;研发“码行天下”。

现在,两所学校均拥有了新城“名校”身份,“名校+”教育联合体的教育教学活动齐头并进,多点开花,在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已成为区域内一张靓丽的名片。

“绿色教育”打造育人高地

学校的海绵广场种了许多梧桐树,梧桐树长得挺拔秀美,昂扬向上,每一片绿叶都向阳而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学校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如绿叶一般向阳生长。

龚健辉带领团队围绕“绿色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打造生态校园,形成了“有故事、有温情、有美感”的“绿色教育”样态:

首先,体现在外部环境建设上。学校拥有一整套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建校之初就享受到区域试点推行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铺设了雨水收集管道,对雨水进行二次处理后循环利用;采暖设备使用的是中深层无干扰地热清洁能源;校园内广场使用再生砖铺装。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等科学知识有了清晰的认知。

其次,体现在校本课程上。沣西新城区域内高科技企业众多,有着丰富的高新技术资源,给予学校的教学支持力度很大。建校初,微软工程师给孩子上信息技术课,为孩子们打开了科技之门;当天公不作美,连下大雨时,海绵城市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会给孩子讲如何设计城市的排水系统,从而避免城市内涝;遇上雾霾天时,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给孩子讲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最后,还体现在劳动教育实践上。学校建立有校外种植园,老师会在不同阶段带着孩子们挽起裤角、撸起袖子下地种植劳作,体验感知劳动的全过程,丰收的果实将被进入食堂,如果这一餐里的菜是种植园里采摘的,孩子会吃得格外香。有时,孩子们也会把采摘的果实带回家,与父母一起品尝。有时,也会在校门口、到社区进行爱心售卖,分享劳动的喜悦。

校外种植园活动

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应用技术课程和教学资源,开阔了视野,收获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他们正在逐渐成长为“笃志、善学、乐创、尚美”的绿色学子。

“润美课程”促进多元发展

龚健辉和团队成员在全校构建绿色“润美课程”体系,“润”是途径和方法,“美”是目标和效果,以润达美,以美育人,诠释学校“绿色生态教育”的理念,用绿色浸润生命,用美好润泽人生。

“润美”课程分为三级四维度,从“国家课程核心保障、地方课程整合提升、校本课程生命绽放”三个层级实施绿色生态教育,整合、拓展、转变后形成了“智”“行”“趣”“德”四个维度课程。课程着重在学科内、学科间与学校活动之间进行统整、转化,形成多元立体绿色的网格化课程体系。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全面奠基,学科群延展。“绿色润美”课程的核心是“润智”课程,如语文学科群,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五分钟的微演讲,形成5+35的课堂模式,统整零星时间完成的晨诵午写课程、指向写作的阅读悦写课程。学科群的建立,让国家基础性课程与学科创生性课程有益互补,相得益彰。

第二,同频共振,课程无边界。“润行”课程主要由师生共同开发,着眼身边事物,强调真实的学。沣西新城古时是西周国都所在地,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定位,为学校课程的设置找到了依托。学校立足区域,将社会资源变成课程资源,与区域同频共振,在关注学科融合的同时,实现知行合一。

第三,个性生长,一人一素养。“润趣”课程是根据学科拓展需要和教师自身特长开发设计课程,采用自选走班、混龄编班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一人一课表,一生一素养,在丰富课程体系的同时,也丰润学生的生命。

第四,以德向美,课程助未来。围绕德育设计开发的“润德”课程,用课程连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形成一主三翼课程结构。“润德”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龚健辉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坚守。希望“润美课程”能够温润孩子生命,帮助他们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全息德育”培养核心素养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龚健辉带领团队确立了“全息德育”的发展观,不断深化“1+10+N”活动体系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大德育”的环境格局,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

“全息德育”理念,就是用全场景、全时空、全介质、全评价,覆盖全学生,促进全成长。“全场景”身临其境的活动体验、“全时空”无障碍的活动模式、“全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内容、“全介质”互联网+的活动工具以及“全评价”多元化的评定方式。“全息德育”模式,让德育工作变得鲜活灵动,吸引力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爱心义卖活动

“1+10+N”培养模式,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落实“习惯养成、校园书香、学科品牌、心理健康、阳光体育、安全自护、劳动创造、研学探索、职业体验、志愿公益”等10大培养路径,末端的“N”代表着“全息德育”对于学生未来的N种可能性预设,彰显出了素质教育特色。

沣西一小把“全息德育”、“1+10+N”培养模式融入到各项主题活动和公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蓄力:

先后发起了西安、武汉两地三校持续180余天的“汉镐队员手拉手”活动,与远在武汉的小学生同心抗疫;

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实践,让学生以“环保小卫士”身份,深入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当好宣传员、引导员;

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楼层书吧、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成为孩子们的乐学空间,开展最美读书声评选、儿童诗朗诵会、经典诵读以及参加辖区全民阅读、“真人图书馆”交流等活动,营造美好的校园书香氛围;

种植园种植出的果实在校外进行售卖,所有收入全部存入“红领巾银行”,进行爱心公益活动捐助;

……

“全息德育”的熏陶、“1+10+N”模式的培养,对学生们的改变非常大。

在2021年学校新春晚会录制现场,龚健辉惊讶地发现,孩子们不仅个子长高了,懂事了,刚入学时腼腆羞涩的模样也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快乐、阳光、自信,与老师同学们沟通时也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成功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气质,融入他的精神,并且对真善美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也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龚健辉感慨地想。

“码行天下”赋能美好未来

学校以二维码为载体,进行了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并与陕西微软创新中心合作,开发了“码行天下”小程序。同时,建立了实体码空间,形成了系列码课程和学科码书。学生们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扫码,让学习方式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在校园里实现了全覆盖、全应用。特别是“扫码探校园”“扫码学课程”“扫码识活动”“扫码保安全”等板块,更是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

“码行天下”全国教育创新年会发声

所有的二维码都是学生自己制作开发出来的,他们既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开发者”“制作者”和“发布者”,其中,尤其以“码书”最受学生欢迎。

“码书”是码资源系统性、实体化的呈现,里面的内容是老师课堂知识和书本知识的延展。孩子们课下可以随时扫码学习,进行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码书”为孩子们提供了更方便、更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孩子们的课本上也贴有二维码,他们都兴奋地说:“课本变厚了,知识丰富了,老师好像也住进了课本。”

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龚健辉说:“未来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的介质也更加多元化。‘码行天下’是一场对未来教育的尝试与探索,它真正实现了资源无边界、学习全时空、课程自选择、过程全体验,同时,用智慧网格实现‘码’上全覆盖,以核心素养促进‘码’上全成长,也让孩子们提前体验、感知未来的学习趋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我希望——当未来已来的时候,我的学生早已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人!”

不久前,龚健辉接到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的电话,虽然,她已记不清这个学生的模样,但是学生却清楚地记得当年在课堂上,龚健辉曾教育他们的话,并且说:“龚老师,您当年穿的衣服和发型,提醒我们多吃点饭,我都记着呢!”

龚健辉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有一对喜结连理,他们一定要请龚健辉当证婚人,举办婚礼的酒店也是她当时结婚时的酒店。还有的学生有了宝宝,宝宝的名字也是请龚健辉帮着起的。

教育,真的是静待花开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怎样做才能不被时代抛下?龚健辉是这样阐述的: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拔节孕穗,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作为校长,更要成为一名思想独立的革命者、数字时代的探索者、兼容并蓄的集大成者、脚踏实地的践行者!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们要应时而变,与时俱进,最终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但不变的,永远是眼中的光芒与心中的热爱!”

来源:校长派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