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码行天下”是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以二维码为载体,进行的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搭建一个码平台、打造一个码空间、开发一批码资源、实施一系列码应用。“智创未来”就是呈现未来教育的基本样态——资源无边界、学习全时空、课程自选择、过程全体验。通过三年多的探索研究,形成了3000多个学习码资源及系列码书,在资源数字化、结构化、互联网化方面,取得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显著效果,尤其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综合评价改革方面成绩斐然。受到了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受邀参加第六届中国创新教育年会,做分享交流。

关键词:数码 创新 教学 实践 探索

一、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改革与发展。但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相对传统,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落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个性化发展不足,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效果尚待提高。我们希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二维码为载体,通过“码行天下”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新路径,构建教师的教学新方式、学生的学习新生态。一是建设云端资源库,使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零散资源系统化,对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统整。二是尝试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融合打通学生学习全链条,通过全过程的体验与实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

具体过程:

(一)“码行天下”的概念提出。“码行天下”是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以二维码为载体,结合时代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所进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方式变革。通过码平台和码空间的双线建设、系列码资源的综合应用,呈现出未来教育的基本样态——资源无边界、学习全时空、课程自选择、过程全体验,进而构建学生学习全链条、促进学生全人全成长。

(二)“码行天下”的设计思路。“码行天下”包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希望通过学校智慧网格——“码”上全覆盖,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码”上全发展。

(三)“码行天下”的实施应用。学校通过搭建一个码平台、打造一个码空间、开发一批码资源、实施一系列码应用,让“校园码——行天下”,全方位助力教育教学。

一个码平台。学校与陕西省微软创新中心合作,建设了专属云服务器,开发了“码行天下”云平台,平台分为电脑网页端和微信小程序两部分。PC Web端是教师管理后台及数据分析平台,供教师分权限进行用户管理、班级管理、评价管理、课程资源管理等。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可以清晰了解课程的建设情况及访问量,为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小程序端是学生自主学习、分享成果的平台,在微信里搜索“码行天下”小程序即可访问。一是学生可以在“学课程”版块选择课程,自主学习。活码导航技术,让课程资源结构化、体系化呈现,学习者可分学科、分年级检索,使用便捷。二是学生可以在“用户中心”板块上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分享见闻感悟、记录成长经历,开展学科争章活动,最终形成电子成长档案袋。 “码行天下云平台”为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为数字化、过程化综合评价提供可能。截止目前,平台上码资源3000余个,小程序用户6000余名。

一个码空间。学校打造了一个实体的聚合码资源的空间,同时让校园“码”随处可见,构建了具有教育价值的、学生可感知的、沉浸式的校园数字环境,实现“物理空间”学校与“数字空间”学校的“孪生融合”。一是无边界数字化学习中心。这是一个智慧学习空间,智慧黑板、平板电脑(PAD)、配套软件,为扫码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六边形桌椅设计,便于学生围坐讨论。这是系列码资源的承载空间,学科码资源以码书、码台签、码立方等多种而丰富的形式呈现。这是学生数字化自主学习中心,学生借助教室内的PAD扫码学习,课前的前置学习,课中的分组学习、课后的分层复习,学习方式的转型,让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是校园码空间。在校园里,二维码随处可见,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码空间。走出教室,师生扫描各种植物上的二维码,可以了解植物习性与植物文化;扫描七步洗手法海报上的二维码,可以观看演示步骤;扫描垃圾分类站台旁的二维码,可以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打破了教室的空间局限,突破了学校的物理边界。

一批码资源。以学校绿色“润美”课程为体系,“码行天下”提供了优质的各学科学习资源。线上,在小程序端体系化呈现;线下,主要以“码课本”和 “码书”两种形式呈现。“码课本”是贴有二维码的国家教材。它是国家课程的拓展、延伸与提高。它让平面的纸媒资源变得立体生动,例如,音乐书上的歌曲演唱码、英语书上的朗读码等,让课本变成有声书,让课本自己能讲课。它让书本“厚”起来,例如,语文书上贴的24节气微课码、数学书上的益智游戏码等,延展了课本的内涵与外延。它让学生能便捷地、有针对性地扫码学习,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码资源,反复学习自己感兴趣或没听懂的知识点。“码书”是资源主题性、系统性聚合的载体。它是资源主题性的提炼,如“传统节日”码书、“教师朗读”码书等,数字化资源以不同主题的码书呈现。它是资源系统性的梳理,以“24节气”码书为例,学习码以时间为序,对节气知识进行了体系化梳理。如果说“码课本”是资源散点式的呈现,那么“码书”则是资源统整性的聚合。它与传统书籍不同的是,翻开之后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个个二维码,它承载着比普通书籍更丰富的内涵和形式。

这些资源或来源于教师,或来源于学生,或是来源于其他渠道的优质资源。师生参与了资源筛选、资源生成、资源学习的全过程,构建了学习全链条。

一系列码应用。“码行天下”实施了扫码探校园、扫码学课程、扫码云争章、扫码识活动、扫码云办公、扫码云公益等系列码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校智慧教育添翼。其中最核心的应用是扫码学课程,学生在学校用PAD扫码、在家里用手机扫码,学习真实自然、随时随处发生,变革了教与学的方式,延展了课堂的长度与宽度。

一是教师有组织、有指导的扫码学习。在课前,教师以二维码的形式发送前置性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导学案、记录问题,带着自学成果或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小组交流,找到共性问题,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课中的重难点学习环节,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之上,引入其他二维码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扫码学习、进行重难点突破;在拓展性学习环节,教师分组发放学习资源,学生扫码学习、小组交流,提升课堂容量。在课后练习阶段,教师分层发送练习资源,学生不懂的地方还可以扫码回看。

二是学生自主的、选择性的扫码学习。学生可以在“码行天下”云平台检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码行天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选择及个性发展需求。此外,“码行天下”还应用于少队云争章,对接全国少工委“红领巾争章”体系,通过云平台记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实现了少队评价数字化、过程化。

三、成果与效果

“码行天下”实现了资源无边界、学习全时空、课程自选择、过程全体验,助力课堂革命,让孩子们提前体验、感知未来的学习趋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第一,资源无边界。“码行天下”打破了学校的学习资源提供特权, “教师”多元化,资源开放化,实现了未来教育的“去边界”特征。从资源提供的角度,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篱笆正在被拆除,让学生融入到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中。

第二,学习全时空。“码行天下”突破物理空间、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时空,让学习不仅在课堂,让教育不止在于校园,延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课程自选择。“码行天下”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哪里不会扫哪里、那里感兴趣扫哪里,学生自主选择资源,面对个性迥异、能力水平不一的学习个体,满足了个性多元的学习需求。

第四,过程全体验。在“码行天下”平台下,学生可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制作者”,更是资源的 “学习者”。全链条学习,多形式体验,最终指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人。

“码行天下”让教师的“教”变得更轻松,学生的“学”变得更高效,师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也明显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实地催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能量,突破了知识传授式教学的枷锁,“智创未来”构建了教与学的新形式,推进了学校智慧化教学进程,促进了全面、深刻、立体的“课堂革命”发生。

由于其系统性、便捷性、实效性、共享性的特点,“码行天下”在校园内外迅速生根和生长,真正、真实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受到了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受邀参加第六届中国创新教育年会,做分享交流。

四、反思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码行天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几个方面需要继续改进。一是码资源需要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提高”。二是“码行天下”从平台与空间的建设走向深入、全面的应用。三是更多地植入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元素,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匹配,尝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码行天下,智创未来。我们将带着对未来教育趋势的预判,持续深入地研究探索,与学生一起推开未来之门。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M]。出版地: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6月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M]。2019年2月

本文刊登在2021年第6期《陕西教育》

作者系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