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构建“五育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体系。在县教体局指导下,由县教育研究中心牵头,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设计、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符合本县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制定劳动教育“路线图”

县教体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基于县域特色的中小学生、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各部门以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意见及省市相关文件为指导,深入领会各级教育部门的劳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下发《眉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各校按照以下原则制定方案,开展活动。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握育人导向。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活动。三是体现时代特征,培养创新能力。四是强化部门协调,强化综合实施。五是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活动,避免“一刀切”。

灵活方式,全面宣传,营造劳动教育“好氛围”

一是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形式广泛宣传。利用眉县教育、眉县教研等公众号,全面进行宣传。基层学校对自己开展活动情况的组织、成效等进行宣传。鼓励“研学旅劳”活动参与者(师生)记录自己的活动经历,以撰写日志、心得体会等形式,并在社交媒体分享,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对各校组织的特色活动进行重点推介宣传,及时梳理归纳经验材料,上报给上级媒体进行宣传。

二是综合使用多种宣传形式,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指导各校利用自己的公众号、微官网及教师的朋友圈等进行文字宣传;使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视频宣传;在各级管理部门网站上进行的综合性宣传;邀请上级媒体进行的深度报道宣传。

三是会议宣传,增加受众,扩大影响力。制作发放“研学旅劳”产品手册和宣传册,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企业召开推介会时间,综合使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和家长广泛宣传“研学旅劳”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创新举措,开展活动,打好劳动教育“组合拳”

1.严格规范组织管理

县局牵头制定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规程,加强中小学生劳动安全教育,科学评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建立劳动实践场地安全应急机制,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组织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前报县局备案,切实做好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学校自行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委托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要选择与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或机构合作,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安全责任。

2.科学建构课程体系

一是开齐国家规定的劳动课程。结合学段特点,在中小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二是推动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强劳动价值观培育;在科学、综合实践、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强劳动操作、劳动技能、实验技能的培养。探索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劳动教育学习活动。

三是积极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指导各校结合区域资源、师资力量、学生需求、学校特色等因素,不断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建立劳动意识,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四是开发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要求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结合校本资源,开发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课程。高中普遍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有效组织学生参加学工、学农、学军实践。职中发挥职业体验中心资源优势,在形成校本特色课程的基础上,积极为其他普通类学校提供职业技能类实践服务。

3.全面统筹协调推进

一是形成家校联合运行机制。开展每月一主题的“家庭会议”“德育作业”或“亲子实践”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密切联系家长,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二是推动“研学旅劳”融合实施。积极落实县政府《关于眉县大中小学生“研学旅劳”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将全县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研学活动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劳动+科技文化”“劳动+历史文化”“劳动+传统文化”等专题的“研学旅劳”活动,全方位、系统化地对学生开展“五育”。

三是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眉县职教中心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省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扶眉战役纪念馆、张载祠等,根据就近原则,开展特色活动、劳动实践,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学校附近的社区、养老院联系,结合“学雷锋日”“爱国卫生日”等,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的公益劳动和社区志愿者服务,让学生掌握一定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意义,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4.健全完善评价体系

一是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劳动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指导学校把学生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要关注劳动强度、劳动效率、劳动时长等实践要素,关注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劳动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将学生劳动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二是加强劳动实践教育督导评估。县局将劳动实践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校落实劳动教育情况的专项督导。

打造典型,提升内涵,巩固劳动教育“新成果”

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指导各校结合本校特色形成劳动教育模式,并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如职教中心的“1359”模式、齐镇中学“1351”模式、实验小学“1541”模式、第五小学“五度”、示范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模式等。各校因地制宜,不断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探索推进劳动教育课的有效模式,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理念先行,保障有力。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各校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和先进的理念是劳动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二是活动多样,重视过程。开足开齐劳动课程,注重学科劳动教育的渗透,注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注重校内外的劳动教育相结合。积极开拓校外劳动实践方式,多形式推进劳动教育,劳动文化加入校园文化中,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在三个课堂均有体现,也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劳动教育模式。三是成效明显,社会满意度高。成果丰硕。通过多样化开展劳动教育,学生的各方面品质得到增强,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学校的品牌效应就凸显。

近三年,全县6所学校创建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所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为省市级基地,8所学校实践基地创建为县级基地,全县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12项,参与研究省市级课题研究2项,各学校累计开展1100人以上劳动教育实践活动256场次,受众85000人次,各类媒体报道113次,召开现场推进会3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全县学生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