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程非常重视,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中物理老师不仅要担负起讲解物理知识的教学任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爱国情怀。但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受思政教育认识不足和教学模式固定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贯彻思政教育。所以,需要积极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的新型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联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既是高中物理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描述,又是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和学科目标的构建依据,还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为了培养新时代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集中体现。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彼此之间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中物理知识中有许多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例如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涵盖哲学意味的物理学公式等。物理教师通过放大其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思政内涵。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既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策略,又可以延伸物理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课程思政的具体育人策略

(一)将课程思政作为扩充高中物理教学外延的媒介

物理教师教学观念应由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物理教师可以适时将思政元素融入物理教学内容,延伸物理教学的课堂内容,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例如,在讲解“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可以将焦耳、赫尔姆霍兹等科学家的故事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引入课堂教学,这不仅能使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深入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哲学原理。

(二)增加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入方式

高中物理教学融入课程思政不能只是以一个图片或一句话来完成,而是要不断深挖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此来提升物理学科内容的趣味性以及人文性。应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前导入、课中展示和讨论、课后扩展三个环节中,以情境引入法、类比法及讨论法等方式渗透给学生。渗透的过程应有的放矢,既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又要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明明白白收获物理知识,并深刻理解物理学科中的哲学思维。例如在讲解“质点”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可在课前,通过情境引入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课程思政的融入。物理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跨栏夺冠的视频,让学生在解说员和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体会刘翔夺冠的意义,让学生带着民族自豪感去学习“质点”的教学内容。其次,可在课中,通过类比引入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切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实质和蕴含在物理知识中的人生哲理。例如在看完视频后,通过慢放和分析跨栏和跑步的起点、过程及终点,让学生理解“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思考运动员是否可以被看成“质点”,运动过程中的哪一部分可以看成“质点”等问题,最终总结出“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在深挖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体会“理想化模型”中蕴含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最后,可在课后,通过讨论法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切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深入讨论哪些物质也可以被看作“理想化模型”,看作“理想化模型”后还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三)深挖问题原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行动的先导。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抛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超重和失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用一根快要断了的细绳提起重物是否可以?这一问题并不陌生,学生可以自己创造实验工具去完成猜测。在完成的过程中有些同学会快速提拉重物,结果不仅没提起绳子还断了,有些同学则小心翼翼地提起重物,最后不仅将重物提了起来而且绳子也没有断掉。同样是怕绳子断掉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会在新的问题中寻找答案,从而一步步建立起加速度、拉力和超重这三者的逻辑关系,形成“力”和“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

(四)剖析公式规律,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情感观

在教材的“科学漫步”中,有这样的描述:“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由此可知,数学演算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剖析公式形成过程的方式,培养及调动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行星的运动”和“相对论时空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这两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仔细剖析天体运行速度、公转周期、角速度、中心天体的质量等众多物理量之间的公式,体会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究这些公式和定律背后的科学家们的奋斗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挖掘典籍文化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爱国情怀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唐代《昌黎先生集序》有这样的记载:“文者,贯道之器也。”其意为文章是贯通“道”的工具,强调文章要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而在学生通用的物理教材中,多以国外科学家发现的公式和定律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认识不足而难以坚定文化自信。实际上,我国古代的许多著作也记载了很多物理知识,很多著作中描述的物理现象不仅比西方提出的时间更早,而且能够详细说明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本质原因,这对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很大的帮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中,对热学方面的知识有这样的记载:“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将金属的热加工清晰阐释,时至今日仍被冶炼工人使用。在《列子·天瑞》一书中对“物质守恒”的思想也有记载:“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其意为物质在一个地方受损,必然会在另一个地方丰盈;在一个地方成功,则会在另一个地方失败,这比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的相关论述早一千多年。教师可以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挖掘物理知识,并将这些物理知识整理成问题抛给学生,再让学生结合当前的生活情境将古人的问题转换为自己遇到过的问题,这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而核心素养则是对这些研究的高度凝练,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思政育人策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能优化高中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和育人模式。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c类课题《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培养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2023C601);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学科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研究》(2022ZJY187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