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是人智力启蒙和品行养成的重要阶段,而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五育”之一,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教育源自生活,生活又影响着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具有“生活力”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才能使幼儿健康地成长。那么,如何将“生活力”教育思想融入劳动教育中,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呢?下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挖掘生活资源,践行劳动教育

幼儿时期的孩童认知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他们通常以直观操作来感知身边的人、事、物,并从中获得认知发展。而劳动教育的内容多源于生活,终极目标就是教会幼儿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师应遵循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从生活中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充分感知劳动教育的内涵,激活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主生活能力,助力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力”教育思想的本质。

(一)利用班级劳动,激发幼儿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无处不在,在幼儿的班级生活中也同样如此,班级劳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更好地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力”教育思想,笔者从幼儿最熟悉的班级劳动着手,让幼儿在班级劳动中逐渐激活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笔者制定了班级值日制度,每天让两到三名幼儿负责教室卫生,从擦黑板、倒垃圾到打扫教室地面、收拾桌椅、整理活动区域内的玩具等,都由他们共同合作完成,当天的值日生需要在入园后进行值日签到,并开始履行相应的劳动职责。此外,笔者还安排了两名幼儿担任监督员与打分员,在监督值日幼儿劳动过程的同时,要合理地为他们打分,每周还要安排一次班级大扫除,让全班幼儿一起将教室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幼儿不仅能拥有舒适、整洁的活动室,还能切身感受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乐趣。这对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团队意识,锻炼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笔者还积极引导幼儿进行劳动环境创设,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班级劳动活动。例如,在班级张贴值日表和值日流程图,指导幼儿正确、快速地进行劳动;在工具摆放区张贴每种工具的介绍及使用方法图,便于幼儿参考和操作;在图书角张贴图书整理流程图;在玩具区张贴玩具清洗及整理指导图示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各项劳动方法,调动幼儿劳动的积极性。笔者通过挖掘班级生活资源的方式将劳动渗透班级劳动教育中,使幼儿在充满生活力的教育中获得良好的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二)基于一日生活,锻炼幼儿自理能力

虞永平教授曾言:“幼儿阶段的劳动,主要是为自己服务的一日生活的劳动。”幼儿的一日生活主要包括吃饭、穿脱衣物、盥洗、如厕等内容,这些也是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应巧妙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利用这些自我服务的日常劳动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和生活习惯,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主、热爱劳动的好少年。

例如,在进餐环节,笔者引导幼儿自主用餐、自主服务、自主整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辛苦,明白浪费粮食的可耻。同时,笔者在餐前为幼儿介绍了“饭前饭后要洗手”“饭后要将食物残渣倒入垃圾桶”等用餐规矩,助力幼儿养成正确的用餐习惯;在午睡环节,笔者通过儿歌,帮助幼儿掌握了午睡前自己脱去外衣和外裤,午睡后自己穿上衣服、系上纽扣、拉上拉链等这些细小的生活技能,这不仅在无形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更好地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盥洗环节,笔者指导幼儿自己漱口、如厕,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让幼儿在劳动教育中不断成长。此外,笔者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在班级组织了一日生活劳动展示,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如针对小班的幼儿,笔者组织了“穿脱衣物谁更快”活动,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穿衣服、脱衣服等任务,并比比谁花的时间最少,胜出者就能获得相应的玩具奖励;针对中班幼儿,笔者组织了“看谁夹得多”活动,让幼儿用筷子在规定时间内将毛线小球从一个盘子夹到另一个盘子,夹得最多的幼儿就能被评为“劳动小能手”;针对大班的幼儿,笔者组织了“叠被子大赛”或“我会系鞋带”等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劳动水平的提升。笔者正是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方式,让幼儿逐渐掌握了相应的生活技能,并在分层次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在激发幼儿劳动意识的同时,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三)巧借家务劳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生活即教育”的本质是指“生活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只有将生活和教育融合起来,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加真切的教育效果”。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启蒙者,只有家园合力,才能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深化幼儿的劳动感悟,促进幼儿劳动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与家长达成共识,利用家庭劳动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幼儿感受家务劳动的辛劳,拉近亲子之间的感情。

例如,笔者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劳动教育知识讲座,让家长明白劳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获得家长的全力支持后,笔者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家长一起制定了幼儿家务劳动计划,让幼儿回家后也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晚饭前,让幼儿端盘子、摆碗筷,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尝试干一些简单的切菜、洗菜等工作;晚餐后,与幼儿一起洗碗、拖地、擦洗桌子,让幼儿从中体会家务劳动的繁琐。幼儿看到打扫后整洁、干净的家,就会理解做家务的意义,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甚至还会在劳动中理解父母的辛苦,如有的幼儿了解了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就会自发地在睡前为父母洗脚、铺床、捶背,通过这些小小的举动回报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此外,在日复一日的家务劳动中,幼儿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和生活习惯,他们看到父母打扫卫生就会自觉地参与进来;看到晾衣架上的衣服干了就会自觉地收起来,并叠放整齐;看到门口的垃圾也会随手倒掉,做一个爱劳动又孝顺的好孩子。笔者正是借助了家园共育理念,将劳动教育渗透进家庭教育中,不仅引导幼儿学会了各项家务劳动,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性,同时,拉近了幼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幼儿的家庭责任感,这就是生活教育的力量。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领悟劳动价值

陶行知“生活力”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以一日生活为契机,寻找各项教育活动的切口,劳动教育也不例外,而教学情境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师不妨围绕现实生活为幼儿创设生动的劳动情境,以此促进幼儿对劳动教育价值的领悟。

例如,笔者为了引导幼儿了解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工作职责,领悟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提前搜集了不同职业的人们劳动时的图片或视频,在活动中展示给幼儿,幼儿在图片或视频的渲染下,很快就了解了不同职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清洁工为了保持城市的整洁,还人们一个干净、舒适的家园,他们需要每天在马路上扫起人们丢弃的垃圾,还有不断飘落的树叶;还有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不顾自身安危穿梭在车流中,他们的劳动价值就是守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忙碌在各个岗位上的工人,他们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等。当幼儿初步了解了各行各业的劳动价值后,笔者带领幼儿走出课堂,让幼儿看看在外面真实工作的人们,观察他们的劳动内容,了解他们的工作意义,并鼓励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职业,如医生、教师、律师、司机、保安等,让幼儿穿上职业装,拿上职业专用道具,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帮助幼儿更加真切地体会不同职业的特点、内容,以及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这样不仅能小小地实现一下幼儿的职业梦想,还能使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人的价值,增强对自我、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明白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笔者正是用生活化情境让幼儿在直观的感知中初步领悟劳动的重要意义,并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体会各行各业的劳动内涵,明白劳动的使命和价值。

三、开展种植活动,塑造劳动观念

有些幼儿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养成挑食、浪费食物的坏习惯,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切地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对粮食的种植没有概念,体会不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如农民伯伯在田地里插秧除草,在果园里采摘蔬果等。教师不妨将劳动教育与种植活动结合,让幼儿体验播种、除草、浇水、施肥等过程,自觉养成珍惜粮食、爱护植物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树立幼儿正确的劳动观。

例如,幼儿园可以专门开辟一块田地,并按照班级数量进行分片,让每个班级都能分到一片专有菜地,在硬件设施齐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相应的种植活动。如,在每周二的自由活动时间,笔者都会带领幼儿来到菜地,让幼儿穿上雨鞋、工作服,拿上水桶、锄头、铲子,指导幼儿锄地、播种,并告诉幼儿菜苗成长的过程还要定期浇水、施肥、除草,这样菜苗才能健康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由于是自己参与种植的菜地,幼儿自然十分上心,时不时地会去菜地查看菜苗的成长情况,还会自觉地为菜苗浇水、施肥,十分急切地盼望着菜苗快快长大。待到菜苗成熟、结果时,笔者带领幼儿拿着小菜篮、小铲子,让幼儿戴上小手套,去菜地采摘蔬果,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采摘的乐趣,享受劳动的快乐。笔者还不忘提醒幼儿将自己采摘下来的蔬果带到班级生活区,师幼共同做成美味菜肴,与家人一起品尝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幼儿的成就感满满,他们参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此外,在班级美工区,笔者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利用各类植物的枝叶和瓜果皮、果实等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够了解各类植物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并从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笔者正是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种植活动,让幼儿亲历了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了劳动的快乐与辛苦。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劳动兴趣,让幼儿更加懂得食物的珍贵,养成节俭、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组织社会实践,丰富劳动体验

“社会即学校”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意思是 “教师应当将社会也作为一所学校,并巧妙地运用社会中的各类资源来进行教育,幼儿会在社会这所学校中互相学习、不断进步。”因此,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妨合理地利用一些社会资源,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让幼儿在“生活力”的熏陶下更好地领悟劳动教育的内涵。

例如,笔者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开展志愿者公益活动,让幼儿化身志愿者为养老院的老人送温暖,帮他们打饭、整理衣物、打扫卫生,给他们讲故事、表演节目,老人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度过快乐的一天。还让幼儿担任社区环境保护大使,让他们清扫社区垃圾,去除各类小广告,修剪社区的花草树木,用小喇叭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笔者还带领幼儿去消防站,向消防员叔叔学习消防知识,再让幼儿讲给社区的老人听,向他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为社区安全出一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逐渐对消防员这个职业产生敬仰和向往之情,进而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学习身为祖国继承人的责任和义务,体会“劳动最光荣”的实际内涵,并在各类社区活动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劳动体验,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态度,增强幼儿参与社会服务的兴趣,使幼儿逐渐成长为一名爱劳动、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好少年。

总之,劳动教育的本质就是幼儿对世界万物的探索过程,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应当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力”教育思想作为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具体的课程实施情况,为幼儿创设各种劳动教育活动,提供各类劳动机会,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与艰辛,调动幼儿的劳动积极性,使幼儿在“生活力”的感召下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