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的急剧变化,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出,近三分之一的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处于低自我概念水平,他们会把来自于同伴、家长、教师等人的消极评价作为判断自己人格的标准,导致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低龄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成为一名身心健康、自信阳光、热爱生命的人。

一、小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

1.学生生命意识调查

学生生命意识调查问卷共有10道题目,包括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生物的认识,以及急救知识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小学三至六年级200名学生中有97.2%的学生乐于交朋友,98.1%的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92.4%的学生喜欢观赏植物,但46.4%的学生不能与父母正常沟通,47.2%的学生不能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52.4%的学生不了解人身体器官的位置和结构,66.7%的学生不能理解运动和呼吸的关系,72.3%的学生不认识身边常见植物,15.6%的学生不会处理摔伤等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知,学生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喜欢大自然,喜欢交朋友,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但几乎一半的学生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且不会调整消极情绪。大多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认识比较浅薄,对植物的认识仅停留在图片或视频上,部分学生对一些意外事件的生命应急救护知识了解较少。

2.学生生存能力调查

学生生存能力的调查问卷共有10道题目,包括防火防震演练、小电器使用、家务劳动和生存环境认知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在校内参与过消防、防震演练,但65.5%的学生面对油锅着火、烫伤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87%的学生会使用电吹风和电风扇,43%的学生会使用电饭锅、微波炉和空气炸锅,30%的学生会使用豆浆机、榨汁机和电热水壶,98%的学生会扫地、拖地、擦桌子,71%的学生会洗碗,34.1%的学生会做简单的饭菜,会洗衣服及切菜。60.9%的学生能完整说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21.8%的学生知道雾霾的起因,41.8%的学生了解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学校不仅重视安全教育,还组织过地震和火灾等逃生演练。学生的劳动意识较强,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过家务劳动,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家用小电器,但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强。

3.生命价值调查

学生生命价值调查问卷共有5道题目。调查结果表明,有74.9%的学生关注与生命价值有关的内容,喜欢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讲解的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生命急救等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内容,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尊重生命,100%的学生认为动物的生命很珍贵,不应该随意捕猎;8.7%的学生认为植物是没有生命的,可以随意踩踏;4.8%的学生不愿意与残疾人做朋友;5.8%的学生认为陌生人的生命与自己无关,且不重要。

从以上数据可知,学生对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已经有了初步感知,但少数学生并没有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虽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却没有认识一草一木皆有生命。因此,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持续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流浪动物救助、社区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从中感受人性的温暖,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小学科学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的挖掘

1.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生命教育目标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共设置了13个核心概念,其中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人类活动与环境等5个是生命科学核心概念。新课标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设置了不同的学段目标。其中,在科学观念维度方面,1—2年级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特征和生长过程,了解其生存环境条件;3—4年级学生能区分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能简单分类,认识动植物的结构及其功能,了解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5—6年级学生要认识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能简单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现象。在态度责任维度方面,新课标强化了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要求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知态度设置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2.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

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为例,不同学段中都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一年级上册第2、3、4单元分别介绍了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等生命知识,下册第4单元是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多姿多彩的植物;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介绍了土壤中的生命;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介绍了人体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等,下册第1、2单元涵盖了植物的成长过程,以及植物适应的不同环境等生命知识;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介绍了不同动物类群,第4单元提示学生安全使用生活中常用的小电器,下册第3、4、5单元分别是昆虫、生物的繁殖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生命知识;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包含了人体的大脑及开发利用,下册第1单元介绍了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六年级上册第2、3单元介绍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化石和生物的进化,下册第2、4单元介绍了丰富的生态学及生物的多样性等生命知识。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融合

1.融入生命教育的原则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时,要认真研读教材,针对不同学段制订不同的原则。对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观察开始进行生命教育启蒙,初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例如,在讲授一年级《感官观察》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豆芽、水培大蒜,让学生观察大蒜遇到水长出“胡须”的过程;一颗颗小小的黄豆泡水后种皮会脱落,“小尾巴”越长越长,这是它的根。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生命,感受生命的变化。对中段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生命教育可以在简单实验活动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生命现象的体验感。例如,在讲授三年级《植物与环境》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探究莲的叶柄和地下茎的秘密、探究卷柏被称为九死还魂草的原因等实验,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还要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讲授六年级下册《生物的栖息地》单元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为学生讲解少年法布尔研究蝉鸣发生器的故事;二是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栖息地、食物链、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命科学概念。

2.融入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珍爱生命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利用图片、ppt、小视频外,还可以通过探究式实验、栽培饲养、生命知识竞赛、专题讨论或辩论,以及研学考察等多种方式渗透生命教育。

探究式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讲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种子萌发”一节时,教师应聚焦生命科学中的3个核心概念,让学生以绿豆为研究对象,设计和操作种子发芽影响因素探究实验, 从中了解植物的重要器官,初步认识种子的功能,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植物的意识。

栽培饲养是很多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养昆虫”一节中,教材以蚕宝宝的一生为学生呈现了动物的生命历程。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蚕,让学生在实践中会见证蚁蚕从蚕卵中钻出、蜕皮、结茧、成蛹、变蛾的变化过程,从中感受生命成长过程,体会生命的不易和奇妙。

生命专题讨论或辩论也是小学科学教师常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学生在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中了解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后,可以就“动物与人类的生命一样重要吗”这个论题进行讨论或辩论,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近年来,各小学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研学活动,不仅是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也是生命教育途径的有效创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多途径为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传递生命教育理念,使学生树立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  西安市高陵区西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