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历史眼界和历史文化素养。历史学科不仅仅是简单介绍历史脉络,罗列相关历史事件,更是强调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展现应有的历史智慧。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史料运用得当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史观,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根据史实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只是让学生背诵考点完成考试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积极合理地运用史料,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史料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史料教学法与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相比更为灵活,它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揭露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各种弊端,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历史案例分析、关系梳理、走向讨论等过程中实现高效交流、沟通的学习目的。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教学法有着鲜明的特征,它尊重客观历史,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严谨性,遵循有一分史实说一分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史实的客观性,要使用严谨、专业的术语准确表达史实,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

史料教学法是围绕特定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展开的,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在展现多元历史的前提之下,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体验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度思考,充分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此外,教师在课前应围绕教学任务精心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史料,努力消除学生对于传统历史学科知识探究的刻板印象,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二、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用史料不仅能够辅助教学实践,优化教学模式,降低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使相关知识的呈现更立体、更丰富,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史料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造体验感丰富的历史教学氛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借助史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加以应用。

三、应用史料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史料的应用不够重视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图文史料,新教材尤其突出,这些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课后知识拓展的重要资源。教师如果只让学生圈点勾画、背诵记忆教材主干知识,而忽略了史料和地图,学生就难以开阔视野,无法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当前,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地忽视了史料的应用,导致学生对史料也不够重视,他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械记忆的知识就会逐渐被遗忘,学生对历史学科探究不足,理解不够,就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他们只是将历史学科当作一种应试工具。因此,教师要杜绝这种错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要充分尊重史实、重视史实,合理地应用史实,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对史料的应用不充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相对较大,分配给历史学科的时间相对较少,他们对历史材料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加之,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的密度过大,一味地摆出历史资料,让学生大量刷题,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学生无法通过重点史料吃透所学内容。部分教师并没有精准把握史料的合理性和精准度,使得史料应用缺乏科学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同章节知识点之间也未能有效衔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相关内容,学习效率较为低下,教师教学质量较差,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三)史料的应用缺乏合理性

当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应用史料时缺乏合理性。历史学科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如果以格式化的教学方法呈现相关知识,则无法真正凸显史料的生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很多教师不善于运用史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严肃呆板,教育观念落后,对重点史料不能合理取舍,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积极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史料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课前史料导入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史料导入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利用相关史料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史料的相关性和启发性,选择合适的主题,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合理运用类比、递进等方法挖掘史料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抓住线索,加强理解。第二,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敏感度。第三,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眼神、肢体、语言等与学生积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第四,教师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使史料内容更加丰富。在史料导入环节,相关知识内容不能过于生硬,必须灵活、有趣,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故事、追寻历史线索的过程中拥有直观和形象的感知。例如,在讲授古代文学艺术作品、文字演变发展历程等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让学生在学习史料时能够充分融入历史情境中,从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二)充分借助多媒体开展史料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史料,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历史情境中,以实现深入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目的。多媒体可以将历史材料进行简化,使相关知识和情境更加丰富和饱满。例如,很多学生对清宫影视作品耳熟能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影视作品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找出不合理之处,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洞察能力。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等纪录片,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知国力的变化,并结合实际因素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问题。

此外,史料的科学呈现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教师要合理筛选,强调知识点的关联性,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史料的逻辑性。在这种目标明确、立意高远、手段合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会有更加深入的思考,也会将知识转化成更多的人生哲理,使之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向。

(三)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查阅相关史料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利用史料的习惯,帮助学生从中积累相关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做好记录,积极探究,认真深思,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具备教育意义或尊重史实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如《三国志》《觉醒年代》等,让学生在学习这些影像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人物了解。历史材料中的一些人物相对较为单薄,学生在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之上要多角度地分析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在学习相关人物传记、趣闻轶事等资料时,学生可以积极查阅相关史料、解读历史,从而全面客观地评判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查阅史料的能力,并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独立进行拓展,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相关史料时会发现很多文献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史实,这些资料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在筛选史料时要选择一些趣味性浓厚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性地探究所学内容,从而提升个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讲授岳麓版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用“真理的味道”这个名人轶事作为史料导入新课。“真理的味道”描述了陈望道先生为了翻译好《共产党宣言》,在1920年携带此书英译本和日译本秘密回到老家,夜以继日地研读书籍中的思想精髓,在翻译时反复遣词造句,力求客观呈现书籍中的深刻道理。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引入这些励志、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资料,让学生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高中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这样的情境导入就是一个具体呈现。

(五)从相关史料出发进行辩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积极思考、探究,还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当学生探讨一个历史人物的功绩时,应从多方面思考,还要积极查证历史材料,就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展开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辩论式的历史课堂能够拉近学生和历史学科的距离,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解读历史人物或相关历史事件中丰富个人的认知,提高个人的理解能力。例如,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秦始皇。由于人们对于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教师为了让学生从唯物主义史观出发对相关历史材料进行深度探究,以“千秋功过秦始皇”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本着理性、客观的态度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极大地增强了自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六)强调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史料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寻找化解历史学科知识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口。在应用史料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其与问题引导进行融合,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理解知识,探寻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询问学生:“这则史料主要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解读历史材料,分析和比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西方文明史》中的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请问你们对材料中的这句话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前所未有的改变具体指的是什么?”问题导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研究材料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问题引导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环环相扣设置问题,追问击疑,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探究材料内容的过程中也能着重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分解,从而全面理解新航路开辟给欧洲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影响。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积极进行全面、客观地思考,掌握学习相关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形式比灌输式模式更具趣味性,有效化解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学生能够在研究相关历史材料的过程中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法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强行给学生灌输教学内容,而是以任务驱动、活动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八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