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讲好新时代思政话题
——在“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 绥德县教体局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作者:李杰
发布时间:2024-03-20 20:58:39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时惟春月,繁花似锦。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 绥德县教体局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启动仪式。非常荣幸我校能参与其中,并作为代表在此发言。下面我就以《立德树人,讲好新时代思政话题》为主题谈自己的浅薄认识,不妥之处望海涵!
一、发挥独特优势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也饱含着人民领袖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心。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众所周知,我校是在“四师”旧址上创办的一所中学,是四师红色血脉的传承和延续,更是在四师、绥师辉煌历史的光芒中发展驰名。建校二十二来,我们身处红色福地,牢记四师先辈的奋斗伟业,承蒙组织深切关怀,学校各方面工作得到全面的提升。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我校考察时特别叮嘱:“无论是四师、绥师还是现在的实验中学,一定要把革命精神传承好!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考察是给我们上的最好的思政“金课”,我校始终怀着深厚感情、带着特殊责任,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二、强化党建引领
党的教育方针是我们办好教育的指南针。我校持续推进“牢记嘱托、立德树人”党建品牌,始终将党建德育工作摆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首要位置,着力打造有效衔接、分层实施、整体推进、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大思政”教育体系;把党组织建在教育教学一线,以党风引领师风,引导教师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理解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的时代价值。只有将时代发展的最新状态与三尺讲台关联起来,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才是生动而深刻的。
所以我们实中教育人始终立足课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宗旨,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从领导至一线教师坚持上好开学第一课、班会课、道法课、研学课等行走的思政课,用好绥德县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绥师旧址、地委旧址等红色资源,强化思政教学实践体验和感悟,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润物无声中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三、建优德育队伍
办好思政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意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那唯有率先垂范方有信赖追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一个榜样的历程。这就需要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
2022年,我校与榆林学院结成合作共建学校,双方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良好的思政教育平台,我们通过合作交流、共研共进、协同互助的形式,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思政认知和业务水平;“四师”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涵养了我校师生的家国情怀,学校相继涌现出中国好人、三秦楷模、省教书育人楷模、省师德标兵、省思政教学能手等先进典型。
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县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下,随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启动,各校全面培养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思政育人新格局,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见效!
四、创新育人模式
树高千尺,营养在根部。纵观当前教育的问题,还是育人理念、育人模式的问题,是人的思想问题。所以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需要沟通、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需要从幼儿时期就注重品德教育、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小学“播种”、中学“拔节”,从而实现在大学“孕穗”,真正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
我校于2011年开办了家长学校,近期又制定《绥德实验中学家风家教德育规划》,为家校交流搭建了思政教育家庭化的新平台;逐步编写《红色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形成思政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大思政课建设主体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形成架构科学、运行高效、成效显著的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让思政课一体化落地生根。
各位领导、老师们,教育之大关乎国运、续接古今,承载百年树人、恩泽万代的使命,教育之小就在我们身边的一言一行,濡染启迪、润物无声。就让我们携手并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不断优化思政教育一体化内涵,打破学段壁垒,凝聚形成大中小幼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