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聚焦“五个关键” 加快推进思政课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4-03-18 16:10:4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我希望自己可以成长为像张桂梅一样的人民教师,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让更多农村孩子踏进大学的校门。”在陕西师范大学“红色陕西·青年足迹”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汇编中,一名刚上大一的公费师范生这样写道。五年来,陕西师范大学立足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全面聚焦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坚持以高质量思政课建设引领卓越师范人才培养,聚焦“五个关键”,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明显改善。
抓好育人“关键阵地”,积极构筑“1+5+N”思政课程矩阵
学校2019年首批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突出强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各门思政必修课中的主题主线地位。在建好主干思政课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师范教育办学特色,从2017年起探索开设了“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特色思政课程,其中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相关经验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
拓展育人“关键渠道”,全力打造“红色陕西·青年足迹”实践教学品牌
依托“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示范高校”等6项“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学校深入探索“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路径,与延安革命纪念馆、照金革命纪念馆等3个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围绕“建党百年”“延安精神”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百万字的实践教学成果。
扩容育人“关键资源”,加快“‘延安’系列数字思政金课群”建设。精心组织制作的“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慕课成功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连续完成6轮开课任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线上课程和《延安·青年》网络微宣讲视频登录学习强国一级平台,总播放量2000万次以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线上课程登陆学习强国一级平台
锻造育人“关键力量”,实施“雁阵计划”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5年来,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数实现了翻一番的突破,学缘结构不断优化,职称结构大幅改善。现有思政课教师8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6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5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获批陕西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性思政课教学奖励获得者14人,省级以上教学奖励获得者34人次。
蓄力育人“关键成果”,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学研究。学校作为主编单位之一编写“马工程”重点教材《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读本》,2位教授参编“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第三版)》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导用书。2019年以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0项,教育部重大项目5项、一般项目19项,其他省部级项目76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发表论文125篇。
五年来,陕西师范大学紧紧围绕教师教育特色优势,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范大学思政课的辐射引领作用,在解决思政课建设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中积极发挥社会服务作用。通过3个国家级教研平台,2019年以来已开展覆盖6万余人次的思政课教师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活动。与28所中西部师范院校马院、国内上百所中小学建立了横向和纵向的交流研修机制,同时在省内外建立“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38个,创设了辐射面广的思政课教研平台,积极引领西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云南省金平县金水河国门小学、陕西宝鸡凤县中学等地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10余场。
在省内外建立38个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
在宝鸡凤县中学指导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
2019年以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生在教育教学一线就业889人,占学院全体就业学生约79.52%,其中,在西部就业学生621人,约占55.55%。为西部思政课教师队伍改善贡献了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