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双慧眼
作者:李翔
发布时间:2024-03-09 22:57:09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摘要:作为班主任老师,拥有一双慧眼,即:一、寻找千里马: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二、给马分类,各行其道:对于不同个性和成长环境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学生口服心服。三、驯养头马: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领军人物,带动激励其他梯队学生积极进取,建立健康竞争心态。
关键词:慧眼 潜质 分类 榜样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测试,一共四步:
第一步:请用1分钟看看四周,数一数有多少种红色的东西。
第二步:请把看到的红色东西的数目写下来。
第三步:请闭上眼睛默想一分钟,回忆刚才所看到的所有绿色的东西,把数目写下来。
第四步:请睁开眼睛,再去看看到底有多少绿色的东西。
初看这个测试时很不以为然,但后来在书房里做这个小测试时,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一共注意到了四十三种红色的东西,包括书桌上的鼠标垫,喝空的饮料罐,台灯上小小的按钮以及书柜里红色的彩绘盘子和系红色围巾的公仔。而我所看到的绿色东西总计却只有两件:书房窗帘上大篇幅的绿色背景和书柜上大的绿色包装盒。我忽视了许许多多绿色的东西,包括自己身上穿的绿色棉衣和身后碧绿茂盛的盆景。
这样一个简单的测试,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事实:我们的眼睛往往只看到我们想要它看到的东西。
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尤其是二、三层次的班级,我们会按照自己心目中“优秀尖子生”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甚至于对尖子生的衣着长相都有一种潜意识的模型,比如他们一定是外表俊朗,两眼灵光,浑身透出才气的人。然而这样判断的结果却往往带给我们自己巨大的失望:我们看到的没有美玉,唯有沙子顽石。而就在这一群沙子顽石中,一定会有那么几颗,甚至十几颗,也正冲着我们轻视的眼神、漠然的神情,暗自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以我在这里想谈的一个话题就是:借我一双慧眼。
说到“慧眼”,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早在韩愈的《马说》当中就有“世有伯乐然而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良马固然有它普遍的外形,而这样品貌俱佳的良马,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又有多少会出现在二三层次的班级中呢?而如果我们的班级是一片草原,我们就要关注身材矮小,X型后腿,奔跑时四肢迈步不正,但是却速度奇快的蒙古马;如果我们的班级是山地,那我们对川马就要刮目相待了。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对它们的描述是:刻苦耐劳,有长力,十里路内不及其他马,但二三十里后却越跑越精神。
我在2003年担任第三层次班级高一七班班主任时,当时班里一名学生入校成绩是三百七十多名,而且感觉性情孤傲,即使在当时的七班,他也并不显得出色。而我在一次晚自习无意中看到了他的一篇随笔,全是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憎恶情绪和对初中生活及朋友的依恋,但在那篇言辞相对激烈的日记中,我却感觉到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一种少年学子的才气。后来在和他的谈话中,发现他却是位很有思想和主见的男孩。所以,在他一次考试失败后,我引用了2003年全省文科第一名学生的一句话“我已是全班最差的,我不可能比这更差,那我每付出一点,每迈出一步,都只可能是进步,不可能退步!” 我相信他会从这句话中去揣摩分析,汲取力量。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这句话对他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后成绩一直稳步向前,后来高二选择文科,2006年高考全省第二。
我常常在思考,即使是高新一中二、三层次的学生,放在其他一些学校,也都是佼佼者、尖子生,为什么这些学生在其他师资生源较差的学校却可能获得成功?——因为他们是被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们自信满怀!我们需要的更多的也许是给这些孩子多一些关注、多一份信心、多一份鼓励。给一缕阳光,让露珠去闪烁,让金子去发光;让我们的眼睛亮起来,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就会亮起来!
但是并不是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千里马,我们的学生也并不都是准北大清华生。那么我们怎么做?
“一双慧眼”的第二点就是:给马分类,各行其道、各尽其能。
哪些马是急行军,哪些适合长途跋涉,哪些适合托运货物,哪些只能农耕,要根据它们的品种及特点设立不同的目标调教,同时调教的方法也因“马”而异。每个教师的风格不同,管理方式也不相同,但最终的效果都应是让学生口服心服。这就要求我们能洞察学生的性情思想,根据其不同个性、成长环境,或严厉、或幽默、或语重心长、或点到为止,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一次上早读时我让学生读课文,一学生在下面看《半月谈》,这是一本政治时事刊物。直接批评会影响他甚至其他同学的心情,但不批评也不妥。这天正下着雨,我便在讲台笑着叫了他的名字,说道:“我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君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班哄然一笑,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当,也能够理解老师的用意,马上取出英语课本读书。
同时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并帮助督促实现。特别是对于那些先天智力因素很好但学习习惯却不够好以及另外一些天资一般,却特别努力、有信念和毅力的人,更要多一些关注。
有一学生由于分科前拉下的功课比较多,刚上高二时,目标只是考“一本”。随着学习成绩的进步,到高二第二学期时是选择一本中较好的学校。高三第一学期末具体定位北师大,到了高三第二学期时目标便转为清华。老师的指导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一切按照计划方案顺利实施,高考结果如愿以偿。
一双慧眼的第三点是要记住:马群奔驰靠头马。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良好的班风,首先就要树立恰当的激励目标、建立良好的竞争心态。担任2006届文科班班主任工作时,虽然当时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较弱,但培养的四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领军人物在班级的确起到了“头马”的作用,激励一批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赶超、拼搏进取,整个班级也就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团结上进的班风。这样在高考中自然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2009届文科班在高二分班时,学生学习基础非常弱。而树立班级的灵魂人物就是当务之急。人往往就是这样,你把他定位到什么样子,他也就奋斗到什么程度。通过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多次沟通,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终于挑选出几个“苗子”,希望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崭露头角,成为“头马”型人物。
当然,在确立激励性目标时,也要注意目标设立的科学性,要想到它所引发的各种可能后果。比如在文科班,女生偏多,在青春期设立异性激励目标,往往会竞争不足、欣赏有余,而设立同性目标又易欣赏不足、嫉妒有余。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正确及时地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班上曾有一名女孩在分班后第一次期中考试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我并没有马上找她谈话表扬,而是暗地注意观察她的变化,因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和心态。过了两天她便哭着来找我说受不了其他同学的眼神和言语。我平静地听她哭诉完后告诉她,我给她的回应将是两种态度:第一种是立刻安慰她,并和她一起对于其他同学的表现愤愤不平。第二种则只有一句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告诉她;“当你遭受别人的嫉妒时,说明你优秀;但同时说明你还不够优秀-----因为如果你足够优秀、足够强大, 别人就只有佩服你而不是嫉妒了。”女孩认真地听完我的话,沉思一会儿,告诉我:“我明白了,老师,我选择第二种”。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懂得:用一双溢满阳光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因为我们只有拥有良好的竞争心态、宽厚的处事心理,我们才能够乘风破浪,也才不会辜负一路走来的沿途风光。
这就是“一双慧眼”。
那又为什么是“借我”一双慧眼呢?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没有集体的合作,成就不了个人的英雄!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在班级培养领军人物,还是将后进生转变成优生,或是高考前的填报志愿,每一步,都倾注了所有代课老师的辛勤付出与精诚合作。所以我曾感慨地说,一届学生毕业,我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北大清华学生数目的突破,而是代课老师这个团体中浓厚的友情……所以说,这双慧眼,是一同合作的老师们借给我的。他们借给我一双慧眼,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教室的光明……而我们收获的则必定是一个世界的春天!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