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人生的重要积淀阶段,也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学习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承及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具有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的文化遗产。它包括诸多方面,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科技等,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推动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塑造人格、表达情感,同时也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在幼儿培育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内涵与价值即便是在现代,对于幼儿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让幼儿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经历过历史的锤炼与打磨,积聚了民族精神与信仰,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融合,能够培养幼儿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何谓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读书、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它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它具有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等特点。幼儿指3—6岁学龄前阶段的孩童,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懂得通过探索寻求答案。因此,教师要更新培育观念,制定合理的培育计划,组织多样的培育活动,适时地为幼儿讲授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二、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幼儿培育融合发展

在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围绕幼儿喜闻乐见的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幼儿从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1.主题活动走入幼儿生活

传统文化是培育幼儿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教师开展主题活动时,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多形式、多资源、跨领域、跨学科实施主题活动,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设置多样化的、有创意性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幼儿就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笔者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引导幼儿深入探索、挖掘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让幼儿多元化地了解传统节日,如让幼儿通过手工作品学习传统文化中一些典型图案的构成,通过表演学习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表现形式,通过游戏了解传统游戏的由来与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轻松愉快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加深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主题活动的创作过程中,幼儿可以借鉴和学习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在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具有民族文化和特点的节日,在开展有关春节的主题活动中,笔者通过家园共育、社区联动等形式,组织幼儿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灯笼、年画等;让幼儿深入社区参与各项非遗活动,如做糖人、捏面人、制陶泥等,学习传统图案的结构与构成,如窗花,这些图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剪纸过程中,幼儿要根据图案的要求进行切割、折叠等操作,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力、小手肌肉和耐心,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泥塑,可以让幼儿了解传统雕塑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例如,让幼儿制作兵马俑(泥人),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兵马俑形象。在泥塑制作过程中,幼儿要把泥土揉成团,模仿不同的人物形象,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做糖人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生肖的作用与由来的,知道十二生肖与时间的关系、与年的关系,从中感受生肖的意义,体会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魅力,并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活动中,笔者为幼儿介绍了春节的文化背景、传说、风俗等,有效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理解。

2.丰富游戏内容,发挥传统文化价值

游戏活动是幼儿培育中最具影响力,实施效果最显著的教学方式,绝大部分幼儿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游戏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渗透和融入,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游戏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游戏的文化内涵,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熏陶。例如,在幼儿自主游戏环节中,笔者带领幼儿共同制作教具,开展舞龙舞狮游戏活动。舞龙舞狮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幼儿在舞龙的过程中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在舞狮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狮子的动作,了解了狮子的行为习惯,如开心的狮子、生气的狮子、行走的狮子、卧坐时的狮子。笔者还为幼儿组织赛龙舟活动。赛龙舟是由多人参与的竞技游戏,不仅要分工明确,还要多人通力配合。幼儿在活动中想要获取成就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智慧自行分组、共同商议、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龙舟比赛,从中体会的赛龙舟精神与内涵。此外,笔者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还适时引入了民间童谣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作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

3.有效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社会实践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具影响力且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帮助幼儿认识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有着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和节日活动,春节的社火、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极具热点,能够熏陶幼儿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从中获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拓展传统文化传承路径。例如,笔者在重阳节带领幼儿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老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在过年时,笔者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年夜饭,贴春联、窗花,观社火,走亲访友全面了解春节的习俗。

4.资源联动弘扬传统文化

古代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化知识,教师可以联动社会资源,通过参观、体验等方式让幼儿置身于相关场景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古人的生活方式。例如,笔者带领幼儿模拟参观了钟楼、鼓楼、大雁塔等历史建筑,让幼儿从中学习古建筑的搭建特点、古人的文化礼仪等。可以利用区域特点组织幼儿模拟搭建宋代建筑,在搭建中提升幼儿技能与创造力。在茶馆文化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学习泡茶、品茶技艺,笔者还为幼儿布置了一个类似于茶馆的场景,并在其中加入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如说书等,让幼儿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妙和魅力。通过这些情景模拟,幼儿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他们亲身参与和体验,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升了,独立思考、创新设计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可谓一举多得。

5.诵读传统蒙学经典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将其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传统启蒙读物让幼儿诵读,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民歌、民谣等。这些读物具有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双重功能,幼儿在诵读传统蒙学经典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蒙学读物具有一定的共性,大多采用对偶与韵语等形式编成,读起来朗朗上口,与幼儿的语言思维特点比较贴合,非常便于幼儿学习和诵读,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采用儿歌、童谣、绘画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带领幼儿通过诵读传统蒙学经典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注重民间艺术的教育作用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发展长河中,民间艺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又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民间艺术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扩大艺术视野,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发展,还能够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让幼儿从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童谣、民间故事、民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培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1.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化知识,教师通过日常保育教育活动将这些内容融入幼儿的学习中,不仅可以加强幼儿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认知,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传统文化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理解和解释一些作品、建筑和历史事件时还要用到具体的语言表述。这种交流和表述对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日常保育教育工作中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以此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而复杂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往往需要幼儿进行深入理解、分析,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传统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内涵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幼儿学习、了解了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古老建筑或历史事件后,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感知等进行探索和创新。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可以深度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深幼儿与中华文化的联系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幼儿带来很多启示。例如,在幼儿的人际交往、社会道德、家庭价值观培养等方面,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独特的智慧和魅力。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当中,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还能够启发幼儿在生活、学习、创造等方面的潜能,为幼儿成长为有追求、有品位、有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助力。

3.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已然来临,我们在生活中总能接触到各种外来文化,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较大的冲击,很多传统习俗和节日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对于树立民族自信心,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深知幼儿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作为人生启蒙阶段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4.能够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丰富幼儿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目前,幼儿教育更多的是知识教育,以智育为主。在幼儿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形式,还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总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思维模式、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有待形成,在幼儿未受其他文化冲击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作者单位   西安沣东第二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