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业观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和浓缩,不同的作业观折射出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三新”背景下,要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形式,做好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精准滴灌”,让“大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要思考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让更多的育人要素综合发挥作用。结合常年教学实践经验,顺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提出新型作业价值观,结合实践案例,让作业价值真正体现。

关键词:思政课 新型作业观 教学效能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作业观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和浓缩,不同的作业观折射出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有什么样的作业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业。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说:“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工作”。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形式,做好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精准滴灌”,让“大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

“三新”背景下,作为躬耕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要思考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让更多的育人要素综合发挥作用。结合常年教学实践经验,笔者的新型作业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最高目标。顺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设计适切的作业,让作业功能充分发挥,让作业价值真正体现。

新型作业观要求设计作业时要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很多理论原理内容抽象晦涩,要借助感性的媒介帮助学生理解理性的知识思维,必须立足学生实际,深入浅出、润物无声。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哲学部分是很多学生的“思维黑洞”,要想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关注00后学生的身心实际,体验情感、关注社会热点,深入学生内心,引发共鸣,启智润心。

作业设计还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进锐者,其退速”。高中思想政治课四本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三本选择性必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七本教材均有独特的思维逻辑,教材呈现单元、课、框、目各部分看似孤立,实则形孤神不孤,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单元中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大板块之间有严格的内在逻辑的,要克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乱串门”“原理与方法论不匹配”“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等学习困局,需要理清逻辑脉络,让学生明确知识间关系,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解构学习内容。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知识衔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前后相继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课堂外的延伸让“个性化作业”成为提升教学效能的必要条件。

书面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理论问题。应考技巧需要培养,针对某个专项的训练是需要的,但如果大搞“题海战术”,很难关照到学生的心灵启迪、价值引领,此文以2023年寒假作业为例说明新型作业观在实际中的运用及效果。学校配备的寒假作业有《高考必刷题》、《学考优化方案》两种,在和所带学生2025届政史地组合两个班的学生充分商议后,基于高二第一学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笔者沿袭每个假期作业设计思路,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一套“高定”政治作业。聚焦时政,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数字平台,和时代同呼吸共进步。走进生活,践行记录,弘扬正能量,感受烟火气,担负中国青年的责任。

20240301222832313-96-15f2f.png

怎样的假期才是有意义的?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放松休闲的日子,更是弯道超车的日子。在对学生调研的基础上,再次明确假期里和学生形影不离的是手机,学生每天看微信刷抖音,写微博晒自拍,忙得不亦乐乎,似乎天下大小新闻尽在掌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看到、听到的是不是社会的全部?别人说的可不可以拿来当成我的?为了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更为了在宝贵的假期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笔者为学生“定制”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社会实践是将万卷书和万里路的精髓浓缩在举手投足之间的有效方式,要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要让学生放下手机,走出信息茧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走进热辣滚烫的生活,感受大好河山的雄壮,感受亲人团聚的温馨。寒假开始后,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感受实践出真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曾经聆听过山西忻州一中吕羡平副校长来校所做《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落实》的报告,“细化落实,高效课堂的生命线”的理念让人印象深刻。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效能,要让教学常规的每个环节都稳步落地,寒假作业有布置,必须有评价和检查,学生放假回家,地理距离远离,心理距离不能远离,一个假期“不闻不问”,让学生完全脱离学习共同体更不可取。新课程倡导“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理念贯彻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的氛围,快乐主动高效高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作业批改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使作业批改成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动手能力、探究热情、张扬个性、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主阵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教师的期待和关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究,成为催发学生进步的动力。放假了如何面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让这一想法落实生效。我们专门建立的微信学习群中,“寒假共学20天”的挑战每天在进行。针对不同同学的学习特点,在微信群里打卡的有不善言辞的刘同学,有书写不规范的王同学,有成绩不理想的张同学和强同学,还有思维独特的南同学和偶尔放飞的赵同学……字帖书写展示、每日一题讲解、行万里路美照……微信群里的面对面让师生双方都更加期待开学的日子。

寒假结束后又回到学校,学生提交作业备检,完成情况良好,展现各自学习优势和个性。小刘、小王、小曹、小白、小魏、小梁、小石、小张、小胡、小屈……这部分同学选择的是“我来当老师”的自批自改的方式,认真做好每道题,写清思维路径,参照答案,及时纠错,完善思维漏洞,提升学习效能。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自己学习的机会,每一个红色的对钩都是对自我努力的肯定,自我学习的快乐在自批自改中发酵;出现错号不可怕,问题暴露的越多,纠错的机会越多,善于挑战的我们在每一个纠错的时刻更能激发求知的热情,培养自学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要思考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结合高中思政课程性质和县域高中学生学情,积极尝试多种批改方式,其中互批互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思政课中有很多需要学生互助学习的内容,学生互动探究、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学习方式是提升教学效能的有效路径。在生生互评的共同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同桌两人一组的学习共同体中互评,学生分别给对方所做的作业画对错、打等级、写评语、纠错再改,心理学证明,一个人若有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的机会,便能产生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形成一种连锁反应,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快乐。基于这样的心理基础,每个同学在生生互评中都能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换位思考”,亲身体验老师批改的情景,在给学习伙伴评价时更为细心,更愿意展现个人观点,提出改进意见,互助学习让学生对所学思政课内容更深刻地理解,进一步激发学习政治的兴趣,在感悟和体验中做作业批改的主人,做自我学习的主人,做不断成功的主人。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思政课要实现“精准滴灌”,就要坚守主阵地,唱好主旋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政课,主动去学,把思政这门“最难讲”的课上得“更精彩”,学得“更高效”,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延安市子长市子长中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