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充分发挥信息科学技术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和智库平台作用,紧紧围绕发展数字经济,开展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科学谋划实施,为陕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两个“率先”,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2017年,该校率先成立全国首家专业数字经济研究机构——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应用,提供数字经济高端智库、数字产业方向引领、数字业态成熟转化、数字企业孵化指导,与行业企业深化合作,探索出一条数字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提供了重要智力和人才支撑,并与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融合发展,将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2020年、2021年,该校在陕西省率先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两个本科专业,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早开展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校。

智库支撑、多元驱动,扎实服务地方经济。该校以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研究中心(A类智库)、数字化融合与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等智库为支撑,聚焦数字经济宏观运行、企业智慧化管理等重点方向,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2018-2023年连续六年发布《陕西省数字经济报告》,2021-2023年连续三年发布《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报告》等重要智库报告;为陕西省部分地市编制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撰写企业数字化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20余家大型国有企业,助力陕西省产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智化发展,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团队融合、学科交叉,提升学术话语权。该校多渠道筹措科研资金、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凝练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数字经济评测及数字资产估值定价等学科方向,支持高层次人才、骨干教师及青年博士梯次搭配,组建“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应用”“数字+社会治理”等一体化人才团队。快速响应西部尤其是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全力推动面向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成立了“西邮数字融合创新团队”等高水平、交叉型科研团队,初步探索出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交叉、数字经济与传统学科交叉的新路径。

方向引领、乘势而为,助推发展新动能。该校主办“陕西省社科联第三届三秦智库论坛暨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年会”“乡村振兴与数字电商研讨会”“西部数字乡村发展论坛”“新经济新技术背景下会计学科建设会议”,承办“西部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数字资产与数字治理创新论坛”“中国(西安)实体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数字陕西建设与合作高峰论坛”等十余项全国性会议;举办各类数字经济人才培训、讲座、报告会百余场,累计培训学员近万名,为地方数字助农助企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发起直播产业“领头雁”人才培养系列活动,与多个高校共同发起县域“领头雁直播电商讲师”培养计划,助力县域农产品上行。

创新探索实践,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数智化人才培养更具竞争力。依托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该校着力培养更具竞争力的经管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赴通信运营商、华为、字节跳动、隆基绿能、美团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的人数连续增长,大批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业务骨干。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数智化决策创新”等各级各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累计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部级奖项200余项。

服务地方经济结出累累硕果。近5年,该校数字经济相关论文、著作、社会调查报告、智库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其他厅局级奖项10余项。撰写的决策咨询建议《我省发展数字经济对策建议》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编制完成的《中石油(陕西)数字化转型方案》《数字经济与燃气产业应用融合研究》被企业高度认可并采纳,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与提质增效。

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已成体系。近5年,该校在数字经济类相关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出版《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数据资产视角下数字经济内部传导机制与模式研究》《信息生态视域的制造业绩效评价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等系列著作。在SCI/SSCI一区、自然基金委A类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论文《陕西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策略》入选陕西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

社会引领效应更加明显。该校指导合作企业搭建社区卫生健康数据检测平台,推出卫生健康管理系统、“设备远程维保”等,解决了政府和企业社会治理、生产保障的重要问题。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创新探索实践形成的“1+X”模式已生根见效,已成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的典型示范。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