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日,从省、市公布信息获知,宜川县2023年共有33名教师荣获省、市骨干教师称号,59名荣获县级骨干称号。其中省级骨干7人(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能手3人、名师培养对象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各1人);市级骨干26人(名师4人、学带8人、能手14人);县级骨干59人(名师16人、学带19人、能手24人),成绩喜人。

政策引领,加快骨干体系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市、县三级每人每年6000元、3600元、2400元标准发放骨干教师建设经费,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性。为促进骨干教师均衡流动配置,县委编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骨干教师和职称指标分配、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每年根据学位数量,按比例给各学校分配“三级三类”骨干教师数量,超出分配指标的,教师可申请到有指标的学校工作后,方可享受骨干建设经费。这项举措,深化了集团化办学改革,激发了四个集团核心校11名城区骨干教师主动申请到三所乡镇学校支教交流的热情。从期末综合评价显示,三所乡镇学习综合指数均有所进步,特别是11名支教老师所代班级综合指数提升幅度明显,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目标。该项举措,从根本上均衡教师资源,提高骨干教师成长积极性,引导骨干教师向乡镇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健全机制,促进教师成长自觉。县教科体局联合人社部门制定了《骨干教师遴选认定、培养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省市县各级骨干的遴选条件、认定程序、职责任务、管理要求,强调了学校在骨干培养、骨干管理等方面的职责要求。特别是在落实骨干待遇方面,县教研室建立健全了全县骨干教师档案,制定了《骨干教师待遇落实考核细则》,严格实行年度考核机制,杜绝不在教学一线、不能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骨干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甚至“躺平”现象出现,打造激励、公平、专业机制,激发教师成长自觉。同时,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采取邀请专家来宜开展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指导县级遴选比赛等办法,精准培训,整体提升,确保每一名参赛市级、省级的选手实力强劲。2023年,宜川县推荐2人参加省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评选,全部被选;遴选推荐21人参加教学能手比赛,其中14人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3人被市上推荐至省上并全部荣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遴选推荐4人参加市级教学名师评选、9人参加学科带头人评选,斩获4个名师、8个学带;参加县级骨干评选认定的教师,数量上首次达到200人,不少学校反映,校内今年首次出现了“主动参与、多人竞争”的自觉成长良好态势。

搭建平台,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争取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落户宜川,利用21名省级名师和“名校长+”项目,成立了24个名师工作室(坊、站),为我县6所基地学校、22名“种子”教师和210名“影子”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搭建成长平台。通过专家诊断、名师送培、访学跟岗、团队学习等方式,通过三年努力,让名师、名校长的成长历程在宜川得以复制、孵化,成长一批名师,使全县教师精神面貌、专业水平和思想状况深刻改变,推动宜川教育再上新台阶。项目实施以来,邀请省市学习共同体项目名师、专家75人次,来宜举行送教送培活动两次,开展培训17场次,举办名著共读、悦读共享等主题阅读、研讨、交流5次,直接参与、受训教师4500余人次。此次荣获省市骨干的33名教师,其中4人为县级工作室(坊)主持人、15人为“种子”教师、7人为“影子”教师。

教师的高度决定教育的高度,教研的高度影响教师的高度。2024年,宜川县教研室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优教聚才”部署要求,在教科体局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培养管理机制,加快骨干体系建设步伐,创造性推动落实“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深入实施,为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