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上是怎样的?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学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大学生小王说,“璐小兔”老师的课,备受学生欢迎,继续听这门“有趣”的课,成为下学期的“新期盼”。这门选修课为何如此让学生们心心念念?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与学生“零距离”交往 打破自上而下的授课模式

课堂上,能听到通古贯今的大家之言,也能了解古往今来的名人趣事;能领略唐诗宋词的绰约风姿,也能感受当下生活的烟火情怀……小王说的课程,就是“唐宋诗词鉴赏”选修课,教这门课程的王璐老师,总是穿着毛茸茸的衣服,还养着两只可爱的小兔子,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璐小兔”或者“璐璐老师”。 “课堂外,你会在朋友圈刷到王璐真实有趣的生活分享,也会在食堂里听到她真诚的美食推荐,更会在写作论文灵感枯竭时收到她内容丰富的‘资料大礼包’。”

与学生“零距离”交往,打破自上而下的授课模式,变“传授”为“分享”、变“教育”为“感染”,是王璐让众多学生爱上传统文学、认真享受生活的“不二法门”。

每次课堂都是更好的反思

“当老师是一个细致的活儿,要求我们用初心去坚守,用情怀去担当,用智慧去行动”。王璐说。

所有和诗词文学相关的课程都避免不了大量的文本内容背诵,而这也正是让很多同学对传统文学望而却步之处。“怎么才能把课上的活起来,让同学更好地接受呢?怎样才能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让同学感受到传统文学的意境之美呢?”王璐对自己发出追问,并不断进行着尝试。

她的课件极其简洁:一首诗,几条注释,几幅图画便构成了PPT的全部内容。她将硬性知识记忆从学生的任务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的也多是经过整理归纳,传递着情感温度的深刻见解。

“上课如何能够抓住学生的目光,怎么讲才能让学生对诗歌理解更加深刻,这是很有挑战性的!”绘声绘色的意境描述,可爱活泼的动作演绎,逸闻趣事的适当分享,音频视频的辅助理解,王璐的课堂就这样变得生动起来。同学们在欢笑声与审美的享受中,把重点知识内化于心,感受到思维漫游的奇妙快感。

课堂上,她还鼓励学生们表达自我。如果有学生对某首诗或某位诗人“颇有研究”,她也会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享。轻松无压力的课堂氛围让大家收获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下课后,王璐常会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学生再次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交流。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是王璐教学生活的一大准则。王璐说,“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接纳,要允许有学生没听懂课,理解有学生接受知识较慢,包容有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在王璐看来,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要求每位学生都拿高分,其实是一种很不切实际的做法。

“有学生对古诗词很感兴趣,有学生却只喜欢现当代文学,有学生希望考研保研,有学生却想要毕业后尽快就业。”认真了解每名学生的需求,提供恰当有效的帮助,在确保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专长,是王璐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成为众多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路人

与学生共享烟火人间。“分享”是王璐生活的另一重要话题。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归纳总结的王璐记录着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并从不吝啬与他人分享在生活当中的观察、所见和所思。

除了分享之外,王璐也在默默关心着学生的生活动态。有学生为学习资料发愁,王璐便整理好大量的资料文档发送到班级群里;有学生表示心理压力过大,王璐便挤出时间给需要倾诉和指导的学生们“开门诊”。在考研前夕,王璐还手绘了“考研加油兔”,为所有考研人加油鼓劲儿。

在王璐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实现了与学生“零距离”的良性互动,成为众多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路人,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璐璐老师既是我们的老师,也像一个活泼可爱的知心大姐姐,下学期还想报她的选修课。”“璐璐老师的朋友圈真的太有意思了,非常解压。”学生们的反馈正是对王璐作为老师最中肯的评价。

“寒假才刚刚开始,我就已经开始想念王老师的课堂了。”大学生小王说。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