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各级各类教学能手比赛普遍采用微型课这种评价载体。笔者作为一些微型课活动的评委,发现有些参赛教师在上微型课的过程中,经常会进入下面一些误区。

混同微课。“微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某个切入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型课,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是一节教学环节完整、教学要素齐备的常规课的浓缩。

滑向说课。说课面向评委,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一种虚拟性设想。“说课”的侧重点是“说”,要说清楚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是“纸上谈兵”,告诉评委“我”准备怎样上课,以及为什么这样上课。而微型课是在实施上课,从教学导入到小结,从提问到点拨,从归纳到拓展都要落到实处,要实实在在的展示出来。说课犹如设计师在介绍自己设计的图纸,而上微型课是在依照图纸具体施工建设。

根基不稳。驾驭教学的基础是基本功。有些参赛教师在教态上,举止紧张拘谨,手足无措,眼神游移不定,手势呆板,表情紧张,气场沉闷。在板书上,缺乏设计,随手写来,顺笔而成,字字不稳,一板散乱。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精华的展现,是帮助听课人掌握所听内容的要点。板书不苛求于书法,但必须呈现出工整规范。在语言表达上,有些老师口头禅不断,哼哼哈哈,发音不准,腔调不圆。课堂语言表达应口齿清晰,干净利落,准确生动。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厚积才能薄发。

理念落空。有些教师平时似乎理解了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主导的内涵,张口新课程,闭嘴新理念。但上台展示的教学全景让人觉得教学理念和实践是两张皮,油浮于水。看来,道理再懂,关键是要落实和操作,知道不见得会做,一打道理顶不上一个具体的贯彻落实,我们要让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落地生根发芽。

过程失当。赛教中有些老师上课面面俱到,教学详略不当,重难点不突出,教学主题线索不明晰;有些老师教学导入绕圈子,讲排场,不新颖快捷,教学展开前松后紧,甚至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节奏急促紧张。微型课在内容和环节的拿捏上,既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又要主次分明,合理取舍。微型课在教学节奏上不能像赶集,匆匆忙忙,紧紧张张,方寸不稳,举止失措。书法上有一句话叫“作草如真”,我们应从这句话中体会一下微型课的课堂节奏和韵律。

目中无生。赛教中的微型课不同于常规课,教室里只是象征性的配置一些学生。教室里学生少不是参赛教师占有课堂的理由。微型课堂上应展示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中的学生活动,设问、探究、指导、点拨、评价,这些“过场”要有呈现,同时学生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秀场。上课教师眼里虽然看不到全体学生,但心中一定要有学生,要善于“无中生有”。

微型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认识微型课,上好微型课,我们在微型课比赛中反思成长。

作者单位: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