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繁笔总关情匠心独运写风流
——试析《林黛玉进贾府》中为何不写黛玉衣饰
作者:侯晓田
发布时间:2024-01-19 09:59:5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回,在这一回里,宝玉黛玉和凤姐等一系列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而且宝黛亦在这一回里初次见面。其中所体现的写人技巧历来为人称道。单以衣饰描写而言,亦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时而工笔浓墨重彩.时而淡笔写意取神,大师精当的文字每每让人物如在眼前,鲜活生动。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曹雪芹有多处描写服饰的文字,如写凤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写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即就是对一个小丫头,也不忘写上一句“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可全篇唯独对林黛玉的衣饰始终不提及一字,不管是在王熙凤的眼里,在众人眼里.还是在宝玉的眼里,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里的黛玉是一个观察者,作者要通过黛玉的眼睛写贾府,写贾府众人等。既就是写黛玉相貌也是通过宝玉的眼睛来写的。所以自然是写别人的多,写黛玉的少。也有人认为是因为这一回里的黛玉是一个刚刚丧母,前来投亲的孤女。想必该是一身素服。
但这些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在这一回里,书中重要人物集体登场亮相,黛玉虽然是观察者,但完全可以通过宝玉的眼睛来写黛玉的穿着衣饰,即就是一身素服,在曹公的生花妙笔之下,亦应别具一番风流韵致。也许真正的原因是曹雪芹有意不写黛玉的衣饰。因为不止在这一回里作者未著一字,甚至整部《红楼梦》中也少有她的衣饰描写。在那段著名的描写宝黛初见的场景中,曹雪芹刚刚不惜用几百字详细描述完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衣着外貌,却对黛玉衣饰绝口不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此,笔者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甲戌本里批道:“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甲戌本里还有这样的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
其实写衣是为了写人。无论使用简笔还是繁笔,其目的都是为了写出人的精魂。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衣饰描写用了繁笔,不只写了容貌、体态的细节.还详尽地写了她的服饰装束。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是精雕细刻,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王熙风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与华贵。更是写出了她对金钱、权势的热爱与贪婪,而这种恨不能把所有的荣华富贵、显赫地位都穿在身上的心态则宣告的是她的浅薄与张扬。其张扬的打扮与其张扬的出场,活脱脱写出了这个“泼皮破落户”的精髓。
而对黛玉,作者则选择了简笔。但这里的简不是随意的处理和潦草的对待。反而是极度的郑重和认真的选择。曹雪芹对林黛玉最为怜惜与钟爱,唯恐衣饰污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而用“空际传神”之笔,让读者去感受黛玉的“神采”。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一书中有这样的分析:在整个前八十回中,除了以斗篷串起整回书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逐一交代大观园中各人包括黛玉的外衣之外,“写黛玉,就连面貌也几乎纯是神情……通身没有一点细节,只是一种姿态,一个声音”。这种“如影纱事”的虚化写法,正是为了赋予“世外仙株寂寞林”一种没有时间性的缥缈感觉,“深得浪漫主义文艺的窍诀”。看来曹雪芹这样做是因为黛玉在作者心目中是一种神仙般的形象,不是具体到世俗中的。所以在容貌和衣饰这些描摹人物形象的环节上,曹雪芹对黛玉尽量采用了虚化的艺术手法的话,这样应该是为了突出强调林黛玉的神采,并不是简单的靠服饰来衬托的,对黛玉,作者更注重的是写意,正如国画中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在黛玉的身上多了一层缥缈灵动的美感。与曹雪芹同时期的脂砚斋在批注中对黛玉赞道:“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这样兰心慧质的女子,只有用虚笔写来,才能有诗一般的灵动,梦一般的幽远。
如果下笔去写黛玉的衣饰,那么就有可能让这个天上的仙女沦为炕头的贵妇。多了贵气,失了灵气。其实在第八十九回中,高鹗还真让黛玉穿上了“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支赤金扁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单纯就这一段描写文字而言,倒是不错的,但如果用来写黛玉,则俗而刺目了。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还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就是这一回里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宝玉第一眼见到黛玉,涌上心头的是惊喜.是似曾相识.是震撼,是心灵的沟通。在那一刻,是心有灵犀的交会,是前缘未了的亲切,是惺惺相惜的认同,所以虽多次细细打量黛玉.却无暇顾及黛玉的衣着打扮吧。
感悟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更能领悟曹雪芹作为文学创作大师的精妙之思,正所谓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一部《红楼梦》里所蕴含的东西的确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作者单位: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