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我们如何准备
作者:孙郡霞
发布时间:2024-01-17 12:45:10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陕西省教育厅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三级三类”基础教育骨干教师体系,旨在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教师群体,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几年来,全省中小学教师参与赛教的热情与日俱增,各个学校高度重视赛教工作和教师培训。每一年,我和我的团队都会为来自全市各校的参赛教师进行赛前辅导和课堂培训。在此,我将我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态度上,积极乐观
首先,确定目标,认准方向。心有目标,行有方向,当要参加赛教的想法油然而生的时候,就要想清楚,只是参加还是想要取得成绩,是感受赛教的氛围还是想通过赛教确实提升教材研读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是自觉自愿的还是被动参与的?如果目标不明,要求不高,最终的结果也就截然不同。好多选手,在第一次参与赛教的时候,是本着学习与积累经验而去的,目的是为第二年的一举成功奠定基础;也有好多选手,坚定了要一举成功的信念,目标明确,动力十足,这就为锲而不舍、积极备战、认真钻研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才能在校级、市级赛教中脱颖而出,最终参与省级赛教。
其次,着眼高远,立足实际。做任何一件事,要有高远的目标,还要有为实现目标持之以恒、磨杵成针的毅力。确定了参加赛教的目标,就要有为实现目标而拥有的端正态度。吃得下苦是第一位的。每一位参加赛教的老师,都要熟悉好几册书的内容,都要将常规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内容压缩凝练成二十分钟的授课内容,这些工作,都是需要时间的,也都是需要思考的。我们每一位教师,工作日时间都有本职工作要忙,也有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要完成,那么,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就要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我们学校参加赛教的老师,基本上从寒假就开始熟悉教材了,上班的晚上,备课都在十一二点钟,第二天,在完成自己工作之余,抽时间在其他班级进行磨课。每一天都是这样过的,每一课都是这样练的。其次,同伴互助至关重要。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让我们走的更高更远。学校在培训参加省级教学能手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先全员进行培训,讲解要求和程序,落实理论书籍的学习,指导二十分钟课堂教学的备课方法和上课策略;然后由骨干教师分组进行精准培训,从教材解读、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等方面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和训练。经历过能手培训的教师,在工作作风、专业理论知识、教材解读和课堂教学水平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面对结果,坦然处之。任何一件事,做了,不一定就能尽如人意。如果我们付出了努力,但既定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怎么办?心理落差肯定会有,但是我想,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不会出现一蹶不振的状态的,如果是这样,就曲解了教学能手大赛的真正意义。教学能手大赛的终极目的,是以赛促培,以赛促教,就是通过教学能手大赛这一项活动,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更上层楼。即便落榜,也属正常。所以,正确对待成绩和结果,看到自己在参赛过程中业务的提高,见识的增长,意志的磨练,才是参加赛教的正确认识。
二、方法上,精益求精
首先,教学内容要明确。
要在有限的20分钟时间内上好一节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不注意,便会出现知识落不实、知识面太宽、知识进行不完的情况。如何确定上课内容,就成了上好微型课的关键。
有的课题会规定课时上课内容,有的课题只有课题而没有规定具体内容,这就要教者根据课题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对教材熟悉,又或者是层次清晰、内容短小的课文,不妨进行研读课。研读课设计的内容,主要以课后习题或文章中的泡泡为重点突破。如果是教材安排一个课时需要完成的文章,也可以将两种融合,但一定要轻重有别,直入重点;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悉,重难点把握不准确,课文内容过长又有难度,不妨考虑上感知课。包括通读课文,处理字词,熟读课文,梳理脉络,训练朗读。如果有时间,可以加一点对下节课知识内容的铺垫。当然这些知识的选取与处理要张弛有度、轻重有别,不可平均用墨。无论选择哪一项内容,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有特色,有亮点,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在设计上有别于常规课堂的教学设计,才能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设计思路要清楚
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蓝本,一节课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与教师的设计思路密切相关。面对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陌生的学生与教材,紧张有限的备课上课时间,只有做到合理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板块)清楚,基本算是踏上了成功的道路。有的思路可以是“导课——感知内容——学习字词——梳理脉络”,有的思路可以是“抓中心句——突破重点难点——学习写作方法”等等。数学课,一定要遵循“由旧到新,由难到易”的设计原则。虽然是二十分钟,但是课堂结构一定要完整,导课,新授,练习,总结、作业环节还是要齐全的。
第三,课前交流要有效
一般赛教课,用的都不是自己班级的学生。说课之后,只有二三分钟的交流准备时间,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和学生达成默契,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前交流环节就至关重要。列举两位教师的做法,大家应该能够从中感悟一二。
王蓉老师,和学生用文言文交流,她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对话如下:
师:吾乃延小之——
生:师
师:姓王,汝可称吾——
生:王师,王先生
师:今与诸生相见,甚喜,汝——
生:亦喜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王老师用不一样的语言开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进入了上课的状态,可见用文言文这样的语言开场,魅力不可小觑。
冯菁华老师,因为她带二年级,所以带来一个关于二年级学生的笑话,然后便声情并茂的开讲:有一节课,她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课文,有一位学生老是低着头不听讲,她便把这位学生叫起来,问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听讲,这位学生死活都不开口。气得她说“今天不给我说个一二三,你就别坐下。”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位学生说话了吗?说了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笑着说:“这位学生说了,一、二、三”。冯老师说:“确实如此,这位孩子就是小声说了一、二、三。”听课的师生们哄然大笑,师生的陌生感就在这样轻松有趣的笑声中消失了。
第四、教学理念要先进
课程标准从2001年开始,就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还有现在提出的生本课堂、生命课堂、绿色课堂等等名称,其实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20分钟的课堂,虽然短小,但是理念依然要落到实处。学生实实在在的在思考、在动手、在合作、在交流,就是课堂教学理念的体现。这一点,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最直接展示,千万不可轻视。
第五、竞赛程序要演练
因为是二十分钟的课堂,和我们习惯了的四十分钟授课时间不同。老师们一般在内容和时间上不好把握,加之备课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所以在进行参赛之前,学校要组织模拟演练。从抽课、备课、说课、答辩到上课,反复组织,反复模拟,让教师在模拟竞赛中熟悉程序,克服紧张陌生之感;在模拟竞赛中熟悉内容和时间,逐步把握20分钟课堂的授课容量和时间。只有反复模拟,才能熟能生巧,达到心态平和地进赛场,心态平和的面对成绩。因为这个演练模拟的过程,不仅仅磨的是课,还磨着教师的心态和精神,意志和耐力。
老师们,只有经过涅槃,才是真的成长;只有参与比赛,才能在记分牌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参与赛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就是对职业的一种敬畏。唯有对职业心存敬畏的人,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
作者单位:延安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