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互动学习氛围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给学生持久不竭的动力,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征服欲、表达欲、成功欲。”可见,创设活动情境是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习作教学中更应该大力倡导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活动场景、生动的活动方式、身临其境的活动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盎然兴趣,更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真实情感的强烈欲望。

那么,习作教学中,活动创设的情境又有哪些类型呢?

一、用音频技术创设情境

音频技术应用于习作教学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浸润期间。比如优美的音乐、具有故事情节的视频片段等,它们做为一种视觉符号,一种习作材料,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模仿。。

音频技术在习作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将日常生活场景拍成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情感,进而形成文章;也可以作为课文拓展之后的一次小续写,比如,给人物编写不同的结局,给故事编写不同的结尾;还可以播放一段动物世界、卡通剧,使其成为童话、寓言类的想象文……科学设计,恰当运用,音频技术将会为习作带来不一样的显著效果。

二、用组织活动创设情境

教师按照预设的习作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能带给学生震慑和兴趣、触发学生心理感受、引发学生情感碰撞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真实情境,在头脑里留下印象,在心里萌发感受,进而在教师引导下,将真实的感受落笔成文,完成习作内容。

在一次《学写场面》的习作课堂中,教师先用PPT呈现两幅学生拔河的图片,然后出示关于拔河比赛的场面描写,师生一起分析场面描写所用的方法。当学生明白场面描写要有点有面,有总有分,还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后,教师马上进行情境创设,怒气冲冲地指着一位女同学大声呵斥,在场的师生面面相觑,被呵斥的同学满脸通红、无所适从……教师的脸色却阴转晴,和颜悦色地告诉学生,这是为练习场面描写而创设的一个小情境,引导学生依据场面描写的方法 ,将这个情境记录下来。像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预设而成的,而学生并不知情,所以很容易进入情境,并且很容易产生真实的感受。可想而知,这样的习作效果,自然是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组织活动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课中预设,也可以是课前组织,比如科学实验、观察事物、手工制作、各类比赛等等。比如听到一位教师说学校组织的“感受生命”的活动,五人为一组,感受五分钟死亡的过程,内心很震撼,感受很深刻,也有很多想说的话。诸如这样的活动就可以在习作活动中开展,学生一定喜欢,也一定有话可说,有字可写,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目的。

三、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人类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工具便是语言。精湛的语言描述,可以使人入情入境,可以激发潜藏的情感,也可以使人浮想联翩,如临其境。以教学《学写说明文》这一习作课为例。课初,教师将白萝卜的特点用猜谜语的形式描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下,根据“白身子,绿帽子、圆肚子,上青下白细胡子”的特点想到这是白萝卜。在老师抓住物品主要特点的描述中,学生猜出物品名称,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写物品的第一个方法——抓特点。其次,又用同样的方法描述白萝卜的作用,描述中用上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白萝卜的作用,并分析总结出一些简单可用的说明方法。朴实的课堂上,只有老师生动的描述声,就在这种轻轻的描述中,学生不仅感受到物品的形象,更是从中习得了方法。

语言描述最适用的,当属情感类习作。只有教师情引的巧,言讲的妙,优美的词语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一定会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动而辞发,挥笔如流云”。

四、用感官体验创设情境

一般课堂中,老师习惯用听、看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接受学习或体验学习。其实,感官体验中,嗅觉和触觉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更容易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位老师在指导习作课《学写特点》时,给学生说,讲台上的纸箱中放了许多宝贝,你们只能用闻和摸的形式感觉它,认识它;也只能描述它的形,它的味道,不可以出现它的名字。然后让学生蒙上眼睛,挨个去闻纸箱里面的东西,并伸进一只手去摸。最后让学生用含有两种修辞、最少用三种标点符号的句式写出来。学生在老师这样的要求下,好奇心得到充分调动,每个人都想将他触摸到的、感觉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表达欲望异常强烈,自然而然地,习作兴趣达到最大化,不吐不快,一吐为快的感觉浑然而成。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只有通过一定的情境,才可能以情激情,以情动情,才可能诱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也只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才会爱上习作,乐于习作。

作者单位:延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