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阳县不断探索家校共育的理论性、科学性与技术性。主动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大力推广协同育人新模式。积极借助各类传播平台,深入宣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举措、实际成效和典型案例,广泛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育人优质生态圈,擦亮全县家校共育特色德育品牌。

科学推进,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大力宣传并推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家校共育工作方案,修订家长学校章程。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

联系家长,提升家校凝聚力

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一种常态化的密切联系,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落实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评。让家长明确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主动配合学校依法依规严格管理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建设与发展、学生成长及落实“双减”工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优势,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不断提升家长学校办学水平,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为家长提供更加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大家访活动、班级网络联系平台等家校沟通机制要不断健全,家庭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家长学校每月开办1—2次专业课程,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回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具体的指导帮扶,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和特殊家庭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端口前移,上好两个儿童阳光课程,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干预。

激活资源,达成协同育人共识

该县始终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动加强同社会有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活动等,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吸纳社会各界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