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人”成为学校的中心
作者:杨安平
发布时间:2024-01-13 16:02:2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监管机制。”学校要加快实现卓越发展,必须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变革自上而下的压制、管控式管理为多元共治、民主科学的现代化治理方式。
如果把利用各种制度、“非人性”的管理称之为“硬管理”,那么“软管理”是针对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的“非人性”特征而提出来的,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的“人性化”管理,具有内在的柔性约束力、驱动力和客观、持久的影响力。“软管理”的要义在于唤醒、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参与意识、共创意识,充分尊重、信任、欣赏、激励每一名教职员工,激发教师工作内驱力和创新力,让“人人”成为学校的中心,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学校是一方池塘,治理生态决定未来发展。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下,学校领导者如何有效实施“软管理”,形成民主开放、活力向上的教师文化呢?
一、以高尚的人格感召教师
领导者要做公廉的标尺。“公生明,廉生威。”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就是从公平、公正地对待学校一切事务中获得的,是基于教师、学生发展本位说话、行事,尤其是与教职员工的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绩效发放、孩子上学等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要不计个人得失,不计恩恩怨怨,不分亲疏厚薄,一视同仁,以一颗“公心”“仁心”去尽全力为老师们谋利益,自然能赢得教师的信念和尊重。
领导者要做教育的行家。教育管理者不仅是行政领导,更是价值领导、教学领导,要抽出时间参与听评课、教研等活动,发言要诚恳,富有指导性,要说到点子上,让教师心悦诚服,教师的工作也就不敢马虎懈怠。
领导者要做勤勉的楷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效仿的榜样,是一种召唤,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管理者严于律己,爱岗敬业,率先垂范,无形中会对教师起到感染和熏陶作用,引领务实、进取的团队作风建设。比如在脱贫攻坚、疫病防控、优质均衡创建等重大工作,在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家访等中心工作方面,要走在前,引好路,做示范,成为教职工工作作风的风向标。
二、以开明的任用发展教师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形成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这是有关领导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学校管理也可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校长要在了解每一个教师的情况后,“不拘一格用人才”,给每一个教师安排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岗位。如教学能力强的老师,把他树立成教学骨干;懂经营管理的老师,让他参与后勤管理;爱好教研的老师,可任命为教研组长;擅长信息技术的老师,就让他负责智慧校园建设等。要给每一个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他们就会更加爱岗敬业,学校的工作也才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三、以充分的民主信赖教师
交给教师决策权。尽可能地让教师参与管理决策,这也是民主管理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要充分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职能作用,实行重大事宜、重要决定、规章制度经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实施校务、财务公开,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监督,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扬他们的创新精神,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激发教师自主性。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学校中最成功的自主管理模式就是班级管理。把一个班交给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只要在遵守法纪法规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怎么管理,那就是班主任自己的事了。学校管理也可将此方法推而广之,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分成若干,如学校食堂、宿舍、信息技术、后勤、安全、宣传报道等,要实行自主管理,敢于用人,敢于压担子,放手让教师去干,这样教师工作起来就没有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高。
拓宽沟通交流面。“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教育管理者不管平时有多忙,都应该挤时间走出办公室,到教师中去倾听“民意”,与他们真诚交流,让他们说出对学校管理的意见或建议,更要有耐心去倾听他们的“牢骚”,并进行思考和过滤,让教师们的言论成为改进学校工作的一面“镜子”。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提出的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因此,管理者走到哪里,不要说这不对那不对,而要多倾听,随时反思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或疏漏,不断完善管理。
四、以恰切的表扬激励教师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有些夸张地说,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其实此话颇为有理。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种隐秘,都想时常得到别人的赞许、肯定和认可。对别人成绩的称赞,既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又是一种信任和友好。因此,作为学校领导,不要吝啬对教职工成绩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可以很好地推动工作进一步开展。当然,表扬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要注意表扬的艺术性。
诸如,表扬可采用多种形式,有时只言片语,有时一个眼神,有时一个动作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表扬要看对象,对待不同的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从性别、年龄上看,对女同志、年轻人要不吝表扬,表扬,再表扬,对男同志、老教师要肯定,肯定,再肯定;表扬要注重时效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表扬的有效度为80%,滞后表扬的有效度仅为7%;表扬的范围要适当扩大,一所学校如果长期只表扬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就容易造成大多数人对表扬无动于衷,甚至产生反感,而被表扬的少数人也会成为“孤家寡人”。
五、以温暖的情怀感染教师
日本麦当劳董事长藤田说:“感情投资是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教育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师与管理者之间需要交流与关怀,需要协作与支持,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宽容的胸怀和真诚的情感,能尊重教师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难处,善待他们的失误,能想教师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诸如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职称评定、评优树模、孩子上学、婚丧嫁娶之类的事务,学校要充分重视,并为其出谋划策,把教师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教师们就一定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工作的强大动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怎么会不尽心尽力工作呢?
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学校治理,要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共同的温馨家园、快乐学园、精神田园。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人文关怀,修订完善了教职工伤病、产假、生日祝福、离退休等看望慰问制度,实施教师生活“六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直系亲属丧事必访,婚产必访,家庭不睦必访,生活遇有重大困难必访,家庭发生意外事故必访,以此加强对教师的生活关怀。另一方面,发挥好工会、教工之家的职能,组织开展庆祝教师节、妇女节登山、游艺、越野、观影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间的情感交流,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六、以广阔的平台成就教师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作用。
德业双修、文化育人是学校名师优生培养工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校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将师德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创意地组织开展各种节庆祝活动、“我身边的感动”师德演讲、“一封家书道真情”最感人的书信创作、好书共读等活动,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魅力教师”“学校良师”专栏,轮流推荐教师教书育人事迹或展示教师成果作品,利用学校电子屏、校园广播等媒介,宣传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典范,让教师在精神盛宴中获得心灵洗礼和人格塑造。这种“被看见”、被肯定的过程,可以增强教师的归宿感、存在感和幸福感,提升教师的魅力素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得真实、愉悦而有意义的生命体验。
有人说,三流的管理靠权力压制,二流的管理靠制度规范,一流的管理靠文化浸润。“软管理”是一种内隐性的管理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高阶理念,其精髓是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激发每位师生自我成长、自我进化、自我完善的主观愿望,用心、用情、用力去重构学校发展美好愿景,实现整个教职工团队、学生及家长共同的价值追求。当每名教师的内驱力和主动性被充分激活,开创性地去教书育人,去做管理服务,我们还担心什么工作干不好呢?
作者单位: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