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县中发展的总体目标。目前,县域高中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天然弱势的县中能否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完成县中使命,仍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探索。本期刊发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问题的调研报告,以具体经验为例,探索县中的良性发展之路。


新高考改革对县域高中来说,既是办学挑战,又是发展机遇。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为例,结合陕西省教育厅委派西安中学整体帮扶子洲中学的先行经验,综合分析了县域高中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一、调研的背景

陕西省子洲中学地处陕西省北部子洲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生源和师资流失严重,家长教育意识淡薄,这些因素限制了子洲中学在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发展。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高一年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分析的能力,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的自我认知程度,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以及相应的大学专业的了解情况等;二是高一年级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等;三是高一年级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类型,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情况等;四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配置与新高考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匹配情况等。本次调研采取了个别访谈、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向陕西省子洲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家长以及全体高一年级教师发放网络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288份。

三、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对学生的挑战

在新高考背景下,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而这导致县域高中面临的生源流失问题愈加严重。通过选课而组建临时教学班的学生基本是“上课聚,下课散”。基于此教学环境,班主任对学生的监管存在“空白时段”“空白区域”,如果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高度自律能力,容易出现学习成绩“大滑坡”的现象。新高考实施“必考+选考”的选科组合,要求学生必须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具有相对明确的未来规划,要能够综合多方因素做出理性决策。

调查表明,4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科学、系统的规划,39%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及未来发展。新高考需要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利用选科、选考规避弱势,提高高考竞争力,但家长的学习和指导能力、高考信息获取和政策理解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学校教学管理的劣势都会对学生的选择产生限制。

20240104100537380-49-73bb2.jpg

(二)对教师的挑战

新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倒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着眼教育新动态,要让学生带着知识、拥有素养、怀揣梦想走进高校,走向社会。与此同时,要创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中提升素质,锤炼本领,促使教育返璞归真。

据调查,该校高一年级教师中只有15%认为自己对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非常了解,38%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领航员”,既要为学生“铺好路”,又要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40104100537385-91-3ed1a.jpg

(三)对学校管理的挑战

高考改革推动了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单一“行政班”管理模型,学校管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班级管理可能存在诸如考勤、课堂纪律等“盲区”;二是学生德育管理可能出现“白板”;三是行政班、教学班并存,每年选科人数的变化可能引发教师结构化缺员等问题。学生根据志愿选科后,由于该校学生体量小,组成的十个班级成绩差异特别大,首选科目为物理的班级中,成绩最差的班级与最好的班级相差69分,因此教学评价、教师绩效量化也需要与新高考模式相适配,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四)对硬件设施的挑战

县域学校硬件设施普遍落后,尤其是与选科走班配套的教室数量、智慧校园建设,或是没有,或是不够完善,学生的选科、分班,教师的排课、调课,考试的组织、评价反馈等工作,都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新高考改革的落实还需要社会资源的协同,社会资源包括职业体验、社会实践场所、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未来的设想。对于县域普通高中学校来说,社会资源的缺乏已成为限制其发展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原因。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文化设施也相对匮乏,各种公益性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学习的社会资源相对缺乏。

(五)家校生三方对新高考缺乏认识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新高考改革的认识较为浅薄。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受地域、认知水平等影响,对新高考改革相关政策的认识较窄,对选课走班、生涯规划、高考赋分模式等更是一头雾水。如多数学校将生涯教育片面理解为指导学生进行选科或专业的选择,仍将生涯教育的重心放在考试分数上;很多县域高中的学生家长则因为自身文化水平和工作类型的限制,对生涯教育知之甚少,对孩子的未来没有明确规划。

调查表明,该校只有12%的家长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78%的家长都是农民。在外打工的家长难以陪伴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始终坚持唯分数论,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很难给孩子未来的规划提供建议。而大部分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规划意识,但缺少对自我意识以及兴趣爱好的探究,不能认清自身所具备的职业潜能和优势,且不清楚各类职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导致家长不会指导、学生盲目选择、学校对新高考改革落实不彻底。

20240104100537381-99-39fc7.jpg

四、整合资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一)加强校际合作交流

以县域空间为载体发生的教育改革在最大程度上展现了乡村地区教育振兴与城乡教育融合的客观情况。在重构县域教育生态过程中,首要步骤是强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共享。陕西省子洲中学一直受到陕西省教育厅的关注,在教育理念、教育设施、教师发展等方面得到多方的支持。融合强校课程资源与教科研优势,构建课程群;借鉴兄弟校的改革经验,优质普通高中和县域薄弱普通高中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在成为陕西省西安中学“名校+”体系成员的几年来,陕西省子洲中学变化显著,学风浓郁、教风严谨,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有力遏制了优质生源和师资的流失。

20240104100537385-9-38488.jpg

(二)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决策部署,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让学生“能选、会选、优选、妙选”,学校将任课教师转变为发展导师,为每位学生配备发展导师,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组织多场新高考讲座,为学生设计优势学科决策表,并模拟选科,充分发挥“三全育人”功能,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三)加强选课走班管理

综合分析陕西省子洲中学学生、教师、教室以及课程体系等资源配置后,学校制定了选课走班实施方案,构建了“双班运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双向引领(班主任与发展导师),双向奔赴(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以行政班为核心开展在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如早操、班会、课外活动、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并以行政班为单元进行非走班模块的教学和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在固定时段、固定教室、固定座位进行走班上课。为此学校应制定《选课走班管理办法》和《选课走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守则》,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解决课堂考勤问题。

(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高考选拔的是“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发现问题,能够分析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刷题机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试题研究等方面要有所改变。一是“名校”“+校”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实践相结合、活动反思相结合、赛教帮教相结合,加强协同备课,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二是加强高考试题的研究,提高平时考试命题的质量。深刻体会新高考“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命题思想,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情境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式体验、大单元模式等。

(五)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建设智慧校园,覆盖学校日常办公和教学管理的“选、排、管、考、评”五大方面,从“选课、排课、考勤、考务、评价”五个维度,将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化,构建智慧校园教学闭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互联、人机互动。

(六)优化教学质量评价

学生选课走班后,班级组合不同,无法直观比较各班的教学质量。为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必须制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陕西省作为第五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此次改革中再选科目将实行等级赋分。等级赋分的优点是实现了大类中学生的横向比对,将六门高考科目同时纳入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此外,还可据此对行政班进行评价,评估班主任的工作成效和班级发展潜力。缺点是受生源质量差异、样本数据较少、试题难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等级赋分不能完全等同于学生未来高考的分数,可能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造成干扰。

学校可以根据生源质量的不同,调整赋分规则。一是直接套用省级赋分规则,生成等级分,反馈学生在本校的相对位次分。二是修改赋分区间,县域高中生源质量较差,只有在实行等级赋分后,才能得到每个学生在大类中的总分,要适当压缩A等和B等的赋分区间,比较班级成绩的增量,对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估。

(七)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国家课程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必修课程是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而设置的课程。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自然人文、学校特色等开发设置。分层课程可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按照课程内容、课程难度、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外的课程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研究型三个层次,整体协同推进,分级实施。学校或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类型确定考核方式,结合即将上线的“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要求给予学生考试评价、等级认定或赋分评价。

县域高中是城乡教育的纽带,寄托着人民读书改变命运的期待,关乎着教育公平和国家未来。面对新时代、新变局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老高考过渡的“双重加试”,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常态应试”,县域高中要在名校引领和帮扶下,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秀教师资源轮岗的模式下,打好守正传承的“持久战”,打好守土尽责的“阵地战”,打好创新变革的“运动战”,凝心聚力,坚韧恒久,促进县域高中教育教学高质量、可持续、再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陕西省子洲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