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今年以来,咸阳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育人使命,怀揣时代命题,以人为本,综合施策,努力办好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抓党建,把稳政治方向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主题教育封闭式学习、解剖式调研、成果化交流,进一步把稳政治方向,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活动,抓实抓好“四史”教育和“思政课”大练兵,夯实“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配强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442名、专职副书记252名,向民办学校选派专职党组织书记24名、党建指导员276名,校外培训机构配备党建指导员111名,实现了教育系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开展“双培养”活动,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294名,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122名。开展中小学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双创行动”,全年创建省级“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学校10所,创建市级“五好”奋进党支部26个、“清廉学校”26所。

补短板,筑牢发展根基

分析研判咸阳教育的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筑牢教育长远发展根基。全面落实《咸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1-2025年)》,投入27.98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3所,增加学位2.39万个(其中主城区1.46万个),有效缓解主城区学位供给压力。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增床位2556个,秋季全市1400余名在外就读学生转回就读。组织全市校园长政治业务双提升培训,抓实校长带课听课评课。开展“讲述我的立德树人故事、深化五育并举实践”专项行动,遴选10位来自不同岗位的一线同志巡回宣讲,用亲身经历诠释“热爱教育、关爱孩子”等优秀品质,该做法被《中国教师报》专题报道。招聘教师1885人,让体音美等教师结构性缺编有效缓解。统筹“西咸、校地、校企”等优质资源,西安—咸阳建成跨市教育联盟15个、结对帮扶学校40对。开展“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引领提升乡村“种子”教师2500余名。选派校园长、骨干教师赴西安市中小学幼儿园学习交流培训1026人次,邀请西安优秀校园长、骨干教师来咸指导交流198人次。咸阳3所职教中心与西安3所高职院校实施“3+2”联合办学。建成集安防、会议、培训、大数据管理等一体化智慧教育中心。依托官网打造在线学习中心,遴选咸师讲堂、思政“微课”等优秀成果,汇聚国家智慧教育、江苏“泰微课”等共享平台,丰富教育信息资源库。自下而上开展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创客创意、教育机器人、教育编程”等4大赛事,荣获省级以上荣誉4大类200余项。

惠民生,致力提升质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五育并举落地见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打造“三个课堂”,筑牢学生五育并举的培养链。实施“课堂革命·咸阳行动”,做优第一课堂。以课后服务为抓手,“5+x”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以校外研学为抓手,拓展“第三课堂”。加强学校体育健康工作,举办校园“三大球”联赛,深入推进美育和劳动教育,组织开展中小学“唱响新时代”合唱展演活动,创建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5个。中小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230余项。在全省率先成立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咸阳市产教融合共享信息平台、14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2个职业体验中心、16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三动三新”打造产教融合“咸阳模式”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实施中职教育“双优计划”,5所学校确定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15个专业确定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专业。全市22所中职学校先后与省内外280家企业联系接洽,企业推送就业岗位14513个。全面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市级指导中心、县级资源中心、镇级资源教室全覆盖的三级网络,优化课程设置,“一人一案”加强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加强重度残疾学生关爱,量身打造送教服务模式。建立“助贷减免奖补”多位一体全覆盖全过程资助政策体系,发放资助资金9522.92万元,18万余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

优生态,推动健康发展

把优化教育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常议常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对市批30所民办学校进行年检,6所“不合格”依法惩处。“五限五抓五防”抓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围绕隐形变异、众筹私教、卷款跑路等重点问题,持续开展“监管护苗”等规范执法行动121次,查处违规机构89家,关停违规机构24个,清退资金34.58万元。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清风行动”专项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全市通报典型案例8起,处理违规教师10人。扎实推进“公民同招、同城招生、属地招生”,严查抢跑招生、掐尖招生,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坚持用“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底线思维抓安全,坚持用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抓安全,全市教育系统大局稳定和谐,投入400万,完成第三批6个县的生命健康体验教室建设。全年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2所、市级平安校园20所。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