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修订后的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明确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提出了通过任务群的完成实现课程理想向实践育人的华丽转身,让课程实施为学生成长服务。综合性学习正是落实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任务群理念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 综合性学习 教学策略

一、以经典课文为切入点,增强文化自信

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必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需求,统编教材在一二年级的一些课后习题中渗透了综合性学习,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分别以“中华传统文化”“轻叩诗歌大门”“遨游汉字王国”“我的小学生活”为主题。教学中,我们以经典课文为切入点,增强文化自信。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升国旗》一课时可以创设北京天安门升国旗的情境,让学生观看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搜集交流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等相关资料,通过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展示,了解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意义,培养国家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再如教学三年级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华传统文化”时,引导学生在《古诗三首》中了解“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课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关于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诗歌、习俗等在全班汇报交流。在学习古典四大名著后组织学生开展“名著展演”“寻找身边的名人”等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关注社会生活

生活处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教学中一定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在体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分享交流、增强主人翁意识。如在“轻叩诗歌大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在《短诗三首》感受母爱伟大,在《绿》中感受神奇想象中体会诗歌的魅力,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诗歌歌颂美好的事物、奇特的想象,表达内心的感受,最后开展“诗歌朗诵会”“创编小诗集”等活动。在“遨游汉字王国”时组织学生调查作本、街道招牌、标语中的不规范用字,撰写研究报告;学习了《观潮》《走月亮》一单元课文我组织学生开展“寻找家乡的印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向游客介绍家乡的美景、美食、名人、特产;近期疫情爆发,所有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许多老师、党员自觉加入自愿者行列,面对这些最可爱的人,组织孩子们也行动起来用歌舞、书信、绘画、画报、抖音等形式为最美逆行者致敬。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增强了语感,激发了想象力,锻炼了表达力,学会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三、以评价激励为导向,培养责任担当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被肯定,学生也不例外。评价激励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积极主动,有的冷眼旁观,有的热情帮助同伴,有的只顾自己……所以,我们要设计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对那些表现积极的同学和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激励,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让更多的同学向好向善发展,主动担当。比如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对小组展示的效果和每个人的表现分别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让那些积极参与、热心帮助同伴、表现突出的同学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加积极主动投入活动,同时引领其他同学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担当作为精神。

四、以素养发展为目标,提升生命价值

教育的目标是提升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目标,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引导学生通过“介绍传统节日”“讲讲我国发明创造”“我给中国文化遗产代言”等实践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轻叩诗歌大门”中鼓励学生“诵读诗歌”“创编小诗集”等系列活动中培养语感、丰富积累、大胆想象、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遨游汉字王国”时通过“寻找汉字的根”“猜字谜”“有趣的谐音”“书法的魅力”等系列活动中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汉字文化,提高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我的小学生活”中通过回忆讲述自己小学生活中有意思的人和事,设计制作交流分享毕业纪念册等系列活动,懂得感恩老师、母校,珍惜友情,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作者单位:商洛市商州区职中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