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本诗是宋代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全诗讽刺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处在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吹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较好的古诗学习基础,对古诗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想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大意,,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感悟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熏”,会写“熏、杭”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题临安邸》,背诵古诗.

3.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思政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创设情境,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3.通过对本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查阅资料法、朗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迁移运用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读懂古诗题目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借助相关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预设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陆游的《示儿》,这是陆游临死前写给儿子的遗嘱。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陆游心情的字是哪个字?“悲”(板书),我们来看,这个字,下面是心,表示的是心愿,上面是非,表示意愿没有达成,合起来意思是因为心愿没有达到而悲伤、痛心。那么,陆游到底是什么心愿没有达成,让他如此的悲伤痛心呢?(用诗中的句子回答)板书:不见,出示图片、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陆游一生经历了水深火热的战争的苦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看到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多么盼望王师能来解救老百姓啊!致死也不忘要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陆游和百姓看不到九州大同呢?王师他们都干什么去了呢?让我们来读一读林升的这首《题临安邸》,看看当时的社会现状到底是怎样的。(板书  题临安邸)。

二、了解诗题

齐读诗题《题临安邸》,借助注释说说你从诗题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知道了“题”“临安”“邸”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诗题的意思。

三、走近作者

学习任务一:了解一位诗人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年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思政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强调“邸”“熏”“汴”的读音。

2.读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味(指导学生朗读时做到声断气不断)。

3.指导书写“熏”。

五、明诗意,悟诗情

学习任务二:了解一段历史,体会一种情感

学习诗的前两句

1.自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插图说说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创设情境,感悟诗情

看到这群只知道吃喝玩乐、不顾百姓死活的权贵,你们着不着急呀?急什么呢?(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又会把杭州占领了)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照这样下去,临安将难以安宁,想到这里,我们担不担忧?我们再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采访学生(愤怒 愤怒  愤怒)我们再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诗的前两句。

思政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4.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再读这两句诗。

过渡: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王师、皇帝、权贵他们在干什么呢?

学习诗的三、四两句,齐读。

陆游为什么有如此的胸怀呢?他爱国,他为人民着想,他热爱祖国。出示这份资料。所以他30岁的时候,他奔赴战场。但是,他寄予希望的王师和权贵们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题临安邸》,圈一圈,你从哪些字感受到了这些王师权贵们的堕落?看到这个“醉”字,你想到了这些王室权贵们在干什么?这是纸醉金迷的醉!他们在那里饮酒,天天喝的烂醉如泥,所以,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这些唱歌跳舞的是什么人?(王师权贵)难道他们不知道国土被侵占,不知道金统治区人民的苦难?

忘记了什么?板书忘,忘记了责任,忘记了使命。陆游一生寄予希望的这些王师权贵忘记了责任和使命!

“熏”下面是火,上面是食物,被火一烤散发出各种气味,使原本清新舒服的风也变了味,这里的暖风还是西湖边上的风吗?是靡靡之风,是奢靡之风,是腐败之风!

这个不忘和忘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1.自由读诗的三四句,说说你有哪些疑问?

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当时的淫靡之风。

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纵情享乐的南宋统治者。

2.这两句诗中那个字让你看到了当时统治者的状态?你能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醉态?

3.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是“烂醉如泥”的“醉 ”,是“纸醉金迷”的“醉”,是“醉生梦死”的“醉”。

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过渡:在这山河沦陷的日子,统治者却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美景相伴、美酒作伴、好歌作陪,权贵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于是诗人发出感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汴州”在哪里呢?关于北宋的汴州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1)学生交流

(2)出示《清明上河图》等相关资料,指名交流。

(3)带着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4)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过渡:南宋当权者本应该挑起收复中原的担子,共商收复中原大计,然而他们却在这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你能说一说诗人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    当权者    醉生梦死

           林   升    忧国忧民

像这样的爱国诗还有很多,陆游68岁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春雨,铁马冰河入梦来”,85岁时声泪俱下的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连弱女子李清照都忍不住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南宋当权者依然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让我们用朗读读出诗人的愤怒和担忧

思政点: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创设情境,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总结拓展

本节课我们利用借助诗题,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了诗意,感悟了诗情,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接下来请大家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学生自读古诗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3.思考:当时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谁能用文中的诗句来回答。

4.学生交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愿望一次次落空,失望之中泪水流尽,令人心生酸楚。

对比朗读:一边是南宋朝廷山外……另一边是北宋百姓……当醉生梦死和遗民泪尽同时出现在你眼前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气愤、酸楚)

过渡:百姓在苦苦期盼,而统治阶级早已经忘却了国破家亡的耻辱,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怎能不令人愤怒?让我们带着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背诵这首诗。

现在我觉得,这首诗它非但不柔美不恬淡,反而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此时我的内心无限悲愤,孩子们,此刻你们又是怎样的心情?(悲伤、愤怒、气愤)让我们和央视著名主持人一起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来缓解我们内心的悲愤之情。

总结:面对强敌的入侵,沦陷的家园,林升和岳飞都用他们自己的笔调表达着收复山河的愿望,爱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七、升华主题

学习任务三:传承一种精神

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诗了解了一位诗人、一段历史,我们深知,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中华少年,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担负起复兴中华之责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满怀激情的向祖国母亲宣誓: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负青春;强国有我,未来可期!

思政点: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八、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题临安邸》

2.搜集南宋其他爱国诗人的诗作,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爱国之情)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作者单位:商洛市商州区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