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生活,回归生活
——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为例
作者:■文/吴姝姝
发布时间:2023-12-12 11:19:05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幼儿园应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幼儿发展核心素养建议,将劳动教育回归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把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生活、课程、游戏等之中,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培养幼儿优秀的意志及品质,激发幼儿劳动潜能,使幼儿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实情问诊把脉,明晰劳动教育方向
针对当下幼儿园整体实施劳动教育现状,笔者深入各幼儿园实地调研、查看、访谈,了解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整体推进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明晰方向,找准目标。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不被重视
劳动是幼儿应具备的能力,是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淡化了幼儿一日生活中劳动教育的融入,幼儿普遍存在不喜欢劳动、感受不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等方面的问题。
(二)劳动教育的内容流于形式
绝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劳动教育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存在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劳动教育认知仅停留在操作层面,忽视劳动内容的丰富性,且大多内容过于简单并流于形式,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意义不深刻等问题。
(三)劳动教育的途径较为单一
忽视“生活即教育”及幼儿的主体地位,劳动教育途径单一,且幼儿劳动教育被教育者所左右,大多数幼儿劳动教育均是在教师和幼儿家长指挥下进行的,幼儿没有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二、问题儿童立场,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一)形成幼儿园劳动教育方案
基于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及“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积极探索并实施劳动教育,梳理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目标,丰富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实施途径等,形成一套有效的劳动教育方案。
(二)促进幼儿劳动能力的提升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在一日活动中融入幼儿劳动教育的多种实施方法,利用日常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促使幼儿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提升幼儿劳动技能。
(三)激励教师不断更新保教理念
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保教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研究的态度捕捉幼儿劳动需求,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指导水平,丰富劳动教育途径。
三、知行合一,实践劳动教育探索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应具生活性、多样性、趣味性,注重学生日常劳动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应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幼儿园应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渗透;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提供劳动实践场域。
(一)生活中的劳动教育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基础部分
一是服务自我。服务自我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幼儿园各年龄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大中小年级组应遴选、制订、开发出适宜各年龄段的劳动教育活动和劳动教育项目,并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目标、有层次、有类别地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二是服务集体。服务集体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历练契机,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体现。在劳动教育中应坚持幼儿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引导幼儿参与班级管理,提升幼儿主人翁意识。尝试实现班级自治。例如,每日值日生任务卡、餐前按人数分发餐具、动植物角的养护、区域材料的整理、户外游戏的器械摆放等,让幼儿在提升责任感的同时增强集体服务意识,强化劳动技能。
三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渠道拓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形式应多维度、多层面,劳动服务的对象也是由自身延展到周围人群的,通过多元的劳动渠道、形式和内容,提升幼儿劳动意识与能力。例如,随着大班幼儿劳动意识、能力的不断增强,可鼓励幼儿用劳动服务周围人;以班级轮流的方式开展“快乐帮厨日”活动,让幼儿协助厨师准备当天餐点食材,择菜、削皮、清洗等劳动任务;又如“大手拉小手 成长路上一起走”活动,大班的小朋友帮助刚入园的小班弟弟妹妹在午睡起床后收整被褥、整理衣裤,带小班弟弟妹妹参加班级区域游戏等,帮助幼儿感受服务他人的价值与意义。
(二)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要部分
一是主题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结合幼儿园各年龄段的月主题课程内容,将劳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然融入其中。例如,大班月主题课程“红彤彤的新年”,幼儿动手包饺子、制作糖葫芦及腌肉等,感受劳动中的快乐;中班月主题课程“劳动达人”,在教师与家长的陪同下,幼儿走进特警队开展“萌娃进警营,警心暖童心”实践活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小小骑警”的威风,体验了擒拿术的神勇,萌发了对特警这一职业的好奇与向往。
二是社团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在社团课程中,让幼儿通过实操实现劳动教育价值。例如,木工社团中,幼儿通过机器进行切、锯、钉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木制作品;编织社团中,幼儿小手在织布机中穿插着编织各式各样的作品,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三是班本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幼儿为主体,凸显生活性、操作性、体验性,因此在班本课程实施中更应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活动有机结合,将劳动教育贯穿于班本课程探究全过程。例如,中班班本课程“面面俱到”,基于幼儿对香喷喷馒头制作过程的兴趣,开展“面粉大变身”“面团造型师”等劳动教育体验环节;大班STEM课程“沙区里的遮阳棚”,基于解决沙区遮阳问题引出班本课程,幼儿在调查了解遮阳棚制作方法后,大胆尝试小组合作这一形式,通过裁剪、捆扎、搭建、支撑等为沙区成功制作了一个遮阳棚,幼儿在获得搭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感受到劳动的欢愉。
(三)游戏中的劳动教育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游戏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使劳动教育更具趣味性,更容易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有趣、有用和有益。例如,在班级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职业体验区,“安康茶馆”中幼儿担任茶艺师体验洗、冲、泡、品的泡茶过程,“美发屋”里幼儿扮演美发师体验理发师吹、剪、烫技能,“育婴房”幼儿扮演育婴师给仿真娃娃穿纸尿裤,等等,将劳动内容游戏化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游戏也是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种植基地的劳动教育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载体
为进一步丰富幼儿劳动教育活动,园所可充分整合利用空间资源,为幼儿打造适合种植、饲养的劳动实践区域。例如,“小农夫种植园”中的小农夫体验活动,“班级承包种植园”里的种植区果蔬种植活动,以及植物生长日记、观察养护日记等均能让幼儿实现自主管理,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植物认领活动”通过标识牌让植物和幼儿之间产生认养关系,让幼儿更有兴趣持续照料植物的生长。设定班级集体“劳作日”,在固定的时间里,集体进行有计划的劳作,翻地、播种、浇水、除虫、采摘等,使幼儿充分感受和体会各种劳作项目;“果蔬采摘日”的采摘活动让幼儿体验果蔬从种植区到餐桌的挖、摘、清洗、品尝等过程,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快乐,“爱心饲养区”里,以班级认养的方式让幼儿轮流照料小动物,幼儿在劳动体验中萌发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社会实践中的劳动教育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延伸
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熏陶。例如,“共品花宴”活动中,家长和幼儿用各种各样的花制作出道道鲜花美食:槐花炒鸡蛋、玫瑰花饼、樱花慕斯蛋糕、桃花酥等;“收纳达人”活动中,聪爸慧妈们则带领孩子从选择收纳工具、讨论收纳方法、尝试分类收纳等方面对厨房里的碗筷、书房的书籍、卧室的衣物等进行收纳,在收纳活动中幼儿既积累了整理方法,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级家长会、家长微讲座、家长沙龙等形式,促使幼儿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导幼儿家长认同与支持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等。
(六)活动中的评价机制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推进保障
基于劳动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幼儿园应通过多元评价、多维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式,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水平、劳动教育实施质量、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在劳动教育中的指导水平、幼儿能力提升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从而有力保障幼儿园阶段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落实党的育人方针,传承劳动教育精神,丰富劳动教育形式,让幼儿在生活中感悟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达成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育人目的。
作者单位 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