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需要相应行业的实践检验和反馈,旅游人才培养也不例外。现阶段,旅游行业发展出现的各种矛盾大多指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笔者查阅文献,实地走访各地不同景区,体验不同酒店,归纳分析旅游景区、酒店等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旅游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共性问题分析

我国大小旅游景点很多,其中5A级景区318个,“十四五”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共推介57条“国庆、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促使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各种旅游形态竞相迸发,景区游客激增,然而交通、食宿、设施却显得捉襟见肘,各种问题凸显,游客吐槽抱怨不断。

1.旅游设施管护水平不高

景区设施是旅游景区为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增强游客体验感的必备硬件。但普遍存在:一是数量配置不足,如公厕、休息座椅、摆渡工具、餐饮、服务补给点等;二是设施品质不高,陈旧老化。如一些景区的安全防护栏年久失修,公共卫生间设备老化,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不能满足旅游旺季接待游客的需求。

2.景区创新性延伸服务不足

各个景区服务设施、内容大同小异,特色服务、个性化文创产品严重不足,新业态、新场景及文旅新装备缺乏。例如有的景区故事性很强,却没有相关展演节目;有的景区配套酒店入住体验差;景区和文创产品单位联系不紧密,没形成富有景区特点的产业链等。

3.旅游衍生品同质化严重

大部分旅游者喜欢在旅游区购买旅游纪念品,该产品具有地域特色,承载着当地的风俗文化,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作用。笔者实地走访处于不同地市区的旅游景点,一些景点的旅游衍生品千篇一律,毫无地域特色,附加值低,严重影响了游客对商品的购买欲望。

4.信息化建设不强

各旅游景区在管理信息化、工具科技化方面有所不足。一是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导致信息使用、更新维护等方面不能满足游客实际需求;二是信息化建设质量不高,科技技术支持力度不够,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孤岛”现象突出。

二、原因分析

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人员教育培养不足,与市场发展需求有一定脱节,致使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客群体验效果不佳。

1.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为了实现更好的出行体验,游客希望获得更优质的服务,获得内外身心的放松,这些服务主要由景区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实现。在实际体验调查中,中高层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缺乏、导游及一线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及能力较差等问题,在不同景区、不同酒店等均有不同层次的表现。主动服务、温情服务的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

2.管理人员思想较为落后

随着游客的消费趋向不断发生变化,一线员工的诉求或价值点也在变化。管理人员知识相对陈旧,依然用旧模式管理现代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相对落后,未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不明晰,“PERT”网络分析及“5S”管理模式鲜见运用。

3.从业人员创新意识不足

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来自对旅游知识、市场信息的充分储备,对该区域具体情况的充分掌握,对客群情况的调查研究。目前国内部分文旅行业同质化的旅游衍生品和旅游设施均无法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区域文化融合度远远不够,数字化技术在行业的应用较为鲜见,体现出行业人员学习思考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强的问题。

4.复合型人才匮乏

经过学校旅游相关专业知识训练,同时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这导致景区信息化建设质量普遍不高,新场景、新业态不能持续涌现,互动式、智能式文旅产品乏善可陈,管理系统信息化不强,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人力物力浪费较大,游客现代化体验效果差。

三、对学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根据以上对旅游景区共性问题的梳理及成因分析,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模式培养出旅游市场紧缺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显得尤为紧迫。学校旅游人才培养应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紧贴市场,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调整或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1.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针对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旅游行业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其中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服人、勇于担当等是新时代年轻人需要学习传承并在实践中认真践行的思想。在旅游专业教育中要加强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教育,注重沉浸式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养,做到言行得体,知行合一。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将服务标准化和特色个性化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客户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消费需求。

2.加大引进师资,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专业理论教学必须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大力吸收先进理念和成果,多元引进国际师资,加强有关专业的中外合办力度,加强国际国内教育教学交流,注重提升现有师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背景,同时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以全新的理念和不拘一格的形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养真正满足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合格管理及服务人才。

3.科学规划专业,合理选取教材

旅游主管部门应召集行业职业经理、有关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等开展多轮专题研讨会,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旅游行业实际需求,科学规划旅游专业,同时以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遴选优质教材,培养理念先进、综合素质高、服务水平强的行业精英或服务人才。

4.提高工学结合度,强化实践能力

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在现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制订各课程实践计划,确定学时,保证效果。联系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各旅游公司、景点、酒店等,加强校企联合,根据专业结合课程特点定期轮训,一方面,安排学生定期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邀请企业管理层进行专题授课,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学习的有效性,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工学相长,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学校、学生和社会三者联系紧密。学生是核心,是各行业未来的建设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将学生培养为行业的建设者、执行者是学校的本职职能。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掌握新时代学生的成长规律,更新旅游人才的培养理念,营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乐于体验的校园氛围,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操作、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岗位需求的实践能力和技术。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