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朗读又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但在四十分钟的具体教学中,多数教师并没有特别重视读的训练,大多数教师都把功夫花在了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上,以讲代读、以答带读的事情比比皆是,谈不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更谈不上有感情地去读书。学生不敢读书,不会读书,又何谈培养良好地语感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与朗读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对朗读的有效指导将会对学生掌握读书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领读,教给方法。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读书体现在朗读不出声,没有抑扬顿挫,读起句子来结结巴巴,更没有感情。读完之后,没有任何感受,这些都是属于不会读书的表现。对于这些不会读书的学生,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领读,领着学生张口读,通顺地读,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地读。其次,在读得过程中,提出阅读要求,读完之后,检查朗读或阅读结果。常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张口朗读的习惯,就会形成在朗读中思考、朗读中理解的习惯。

2.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如果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特别是一些表达情感的语言和营造气氛的句子。如果教师在这些地方进行范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就能很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含义。如果教师在范读的过程中,提出学生听读要求,那会更有效果。如听朗读,想画面;听朗读,画出句子断句和停顿等。在教师范读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文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进步。

3.指导,体会文本。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在重点词语上,重点句子上,重点段落中,都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的放矢地指导朗读。比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中词组训练时,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描写春天的“花红柳绿,姹紫嫣红,蜂蝶飞舞,溪水淙淙”;一组描写冬天的“寒风刺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冰雪料峭”。让学生朗读地时候,想象词语描写的景色,比如看到“花红柳绿,姹紫嫣红,蜂蝶飞舞,溪水淙淙”的春天,你的心情会怎样?怎样读才能读出你的心情呢?让学生充分感受之后,再训练朗读。对于描写冬天的景色,面对“寒风刺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冰雪料峭”这样的冬天,你又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体会后再训练朗读,朗读水平一定有提高。所以,一切朗读离不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文本是通过读者的朗读体现其生命和情感,读者又是通过朗读来表现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现形式。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人如寒冬、对友如暖春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师情感的流露除有声语言外,还可以运用体态语言作辅助表达。身体语言学认为:人们可以用身体的各种动作或姿态来表现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态度,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朗读教学时,可以运用体语提示学生读,用目光激发学生朗读的情绪,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用手势表示朗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这样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朗读情绪,而且提示朗读技巧;不仅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且指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为学生插上语言感悟的隐形翅膀。

作者单位:延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