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推门听课”与“预约听课”
作者:安瑛
发布时间:2023-11-13 19:30:0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开学第一周,常规的“推门听课”,无异于在宁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平静的校园顿时炸了锅,支持声、赞扬声、批评声、抱怨声、抗拒声此起彼伏,褒贬不一,有老师甚至在朋友圈发牢骚:工作近十年了,从来没有人听过他的课,现在开学第一天就得迎接“推门听课”,紧张和焦虑困扰着他们,连晚上做梦都在想今天又会有哪位领导推门而入……听到这些,信心满满的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推门听课是学校管理者检查课堂教学最简单、最直接、最稀松平常的常规动作,没曾想却给老师们带来了这么大的不适。2021年8月,我受省教育厅的委派,前往陕北革命老区支教,担任教学副校长。做为学校管理者,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教室,走近老师,选择怎样的听课方式,才能在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与学生长足发展之间找到情感互通的切入点呢?
众所周知,“推门听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听课方式,听的是一种常态的课,原生态的课,目的在于随时检查授课者心理储备、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是否是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引领下解读教材,是否认真备课设计教案,是否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是否深度分析了学情,是否预设生成,是否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是否精心准备教具……以上要素都将为学校领导提供十分精准、详实的一手资料,为青年教师量身打造具有个性化的专业成长方案提供了契机。长期的教学常规和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推门听课”也有一定的优势:
一、推门听课”听到的是原生态课。原生态课即家常课,略去了许多人为设置的元素,能够真实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容”。教师解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师生互动的程度,教师工作态度、个人修为、班风班貌以及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会真实地呈现在观察者面前,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准备不充分的“败笔”,这种课堂教学的原汁原味暴露无遗。这为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创设了情境。
二、“推门听课”能够促使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不打无准备之仗。面对学校领导“推门听课”,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课前认真备课,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知识储备上很下功夫,在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上善思谋、敢创新,从而带动全校教学水平和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但“推门听课”也有些弊端,由于这种听课方式的简单和直接,会给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带来一些困扰,必然会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推门听课”的“生冷”方式让授课者心理上天然地产生抵触情绪。学校教学管理者采用听课的方式巡视课堂,原本就是一种学校教学管理方式的必须,本无可厚非。在短时间内也能对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但是,如果不打招呼,贸然推门而入,会显得很唐突,给授课教师带来心理和情绪上的不适感,没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尊重教师的劳动。长此以往,会让教师产生不被尊重,不被信任、缺乏安全感的消极情绪。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拉越大,甚至产生情绪上的对立。有些甚至为了迎合某些领导,依据领导的喜好,形成双重性格,领导喜欢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我就怎么设计教学思路,完全忽略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推门听课”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创作灵感源泉,首先就是在身心放松、神情愉悦的情境下,才能够才思泉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机智捕捉课堂生成。由于“推门听课”者的突然闯入,大多数教师会精神紧张,语无伦次,尤其看到领导严肃的表情,大脑会一片空白,不知所云。学生在教师突然变化的情绪影响下,注意力分散,很难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思考,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权意识、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广大一线教师对尊重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一种新的课堂巡查方式“预约听课”便应运而生,且一经尝试,就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强烈追捧。在我们学校,动作不麻利,开学前两周还是很难预约到展示机会的。
所谓“预约听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之后,跟教导处约定听课的时间、地点、班级、授课内容,学校教学管理者应邀前去听课。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预约听课”无疑是我们学校课堂巡查中的一股清流。
一、“预约听课”从审视听课目的入手,增强课的质感。课堂巡查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是为了监视、找茬,给教师难堪,因此学校教学管理者应持有“延时等待”的良好心态,给予老师足够的心理储备和知识技能的储备。当老师主动邀约前,他一定会深度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查阅相关资料,精准设置问题情景,预设解决问题的角度,预设课堂生成的多种路径,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教学管理,都会面面俱到,周祥思谋,用“有备而来”的积极心态迎接领导的检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预约”的课基本上代表着老师这一阶段学习研究的最高水平,长此以往,会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间接达到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我校四年级苏乐、马慧、李盈三位老师,尝试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让旧坛酿出新酒,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训练点,拓展思维、体会意境,达到语言积累运用的目的。课前独立备课时,首先博采众长,翻阅了大量的作者背景,本诗词的创作背景,欣赏众多名家的公开课,其次,请教师傅,在师傅的点拨下,完成教学设计的初稿,然后,与组内教师反复研课磨课,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经过千锤百炼的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三位老师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为学校的古诗词教学研究提供了优质的案例,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
二、“预约听课”从转变听课者角色开始,增强教师愉悦感。听课是学校管理者检查教师工作态度、教学能力的一种手段,是从管理者的视角出发,检查落实学校课堂教学各项管理制度的,与教师是一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是行政指令、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往往在教学中会跟教师产生情绪上的对立。“预约听课”让管理者变成了课程设计的组织者,为教师备课提供相应的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教师能力提升的指导者,管理者将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给教师,为教师备课提供建设性意见;这期间,管理者也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一起完成对教材的解读,流程的设计,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心态也会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管理者权力的执行者,变成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者;教学管理者转变角色,放下身段,走到教师中间去,以共同研究者的身份,与教师一起研课磨课,消除领导与教师之间的隔膜,使得教师真正体会到被尊重的愉悦感。授课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要把所有的缺点和不足,暴露给您,请您多读指教呢!”那一刻,我深感欣慰,因为我是老师们的良师益友。
三、“预约听课”能营造宽松的氛围,培植归属感。以欣赏的眼光观察课堂,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无论课前做过多么完美的准备,课堂始终是动态的,我们无法预知在课堂中学生的哪些奇思妙想会点燃课堂或者将课堂凝滞,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瑕疵,有些是课堂智慧不够,有些是思维训练点模糊,有的甚至课堂中出现硬伤……课堂上问题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心理打击有时候是致命的。因此,这时候,听课者需要用一颗包容心,去审视课堂,在评课的过程中,用中肯的态度,本着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深刻反思,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设计的二次创建,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升自信心,拥有团队归属感,构建和谐愉悦的教研氛围。
从教学实践来看,“预约听课”不仅是校园文明,人文管理的体现,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主张平等、互助、对话、交流,而“预约听课”所体现出来的正是教师与管理者平等的价值理念,如理解与尊重、交流与沟通、包容与信任等,从这个角度来看,“预约听课”与其说是一种听课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自然融和。这种思想传递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一份真情,使得管理者与教师在相互欣赏中共同进步,在相互尊重中彼此信赖,在课堂这个师生共生的生命场域中,教师们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拥有充分的心理储备时间,拥有自我认同的生命体验,拥有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变“让教师成长”为“我渴望成长”,完成了专业成长的自觉和自愿。
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预约听课”也让教师在接受挑战、理念更新、教法创新等方面更有作为,也反哺了教学管理者自我革新,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附属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