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带着理想向着远方的修行,一路会有很多未知的盲点。如果要让这条修行的路走得从容而坚定,那么在行囊里揣上一张属于自己的教育地图,是最好不过的事。

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推广普及新教育实验,绥德县教体局于2021年1月29日发出关于组织教育工作者加入“新网师”的通知,从新网师2021年春季招生简章里我读到了“寻找尺码相同的人——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生命”,这短短26个字如灯塔之光,直射我心膛,我被这道亮光深深吸引住。但也读到了“新网师”起点较高、课业较重、要求较严,我又有一丝犹豫:我现在担任九年级数学课马上面临中考,再加学校的行政工作,我担心自己能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新网师”学员?

2019年也是我职业生涯发生变化的一年,当我度过了从教生涯的入职期、成长期,想要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国度的时候,突然看见了来自教育理想世界投射过来的那束光——新教育,我苦苦追寻的专业成长与精进不就是需要这样的灯塔指引吗?此时不入,更待何时?斟酌再三,我还是正式向学院提出了申请。根据要求,我卡着点于2月6号晚提交了一份5809字的不能称之为阅读史的个人阅读史,在忐忑、期待中等待录取结果。2月10日早上刚睁开眼睛,便看到工作坊成员许钰梅(她已经是新网师学员)老师发来微信说我被新网师录取了,有一丝小激动。对新教育,我神往已久;能加入新网师,和尺码相同的人一起啃读、前行,着实让我有些兴奋;2021,我踏上寻找自己的教育地图之路......

2月19日—23日是新网师2021年上学期新学员开学培训,每一场讲座我都用心聆听、感悟。通过5天的培训,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新网师的价值观:热爱教育、热爱真理、热爱生命,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聆听了榜样学员的成长蜕变之路,我知道,选择了新网师,就选择了告别:告别过去的舒适区、

告别过去的浅阅读、告别迷茫与彷徨;选择了新网师,就选择了新生:你会从经典书籍的啃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使教学更有勇气;选择了新网师,就开启了专业阅读与写作之旅,与同尺码的人共读共写共生活,会书会友会自己。培训圆满结束后便是我们的选课、买书、预习作业等程序,我看了本学期的课程表,也认真的看了选课说明,内心是比较纠结的。新网师学制三年,修满120学分方可毕业,而每门课程仅10学分。这就意味着每学期我至少得选2门课程,可考虑到我本学期担任九年级数学,还有学校的工作,我希望把学生的、学校的、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好,最后慎重选择了一门课程《教师阅读地图》。

对我这个理科生、学困生而言,真不敢好高骛远,得老老实实的开始啃读。正如郝晓东院长所言的“马拉松现象”:站在起点上,所有人都信心十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在途中许多人逐渐掉队、退出,没有坚持到终点。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在新网师这场学习马拉松中,最大的障碍不是外界,而是自身;学习

求知的过程,也是与自身本能、习惯、偏见斗争的过程,也是与自我处境、环境抗争的过程;对于生命来说,这不是需要避免的干扰,也是滋养成长、朝向幸福的养料;没有黝黑的淤泥,哪有洁白的莲花?我希望自己在新网师这场学习马拉松中能坚持到终点,哪怕是最后一名!

3月4日开课前的第一次作业是对朱永新老师的阅读理念“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理解。在之前上交的我的阅读史中,我自认为自己还算是数学老师里面爱读书的人,阅读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可是加入新网师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阅读是如此的浅薄,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对“阅读滋养精神”理念的认同。虽然我是数学老师,偏偏又对阅读颇感兴趣,虽不求甚解,但又总是情有独钟。所以,一路走来,我的确是看了不少书,与我(一个有社交恐惧的人)而言,读书真的丰盈了我的每一个日子,让自己少了一些盲从与人云亦云;作为女人,希望通过读书成为更好的我自己,而非空有一副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尽管现在或许将来还是草莽);作为母亲在中小学阶段我和儿子共读,是希望母子之间能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能有共同的情感和价值与愿景,点燃共同的生活和生命,我很享受这种感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若除了课本、教参和一些辅导资料之外,再不涉猎其他方面的书籍,岂不是会出现教人读书的自己却不读书的尴尬?毕竟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始终认为读书没有学科界限,不只是所谓“语文教师”的事,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承担着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使命,那么自己的灵魂是否饱满充盈呢?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在学渊书店掏了几本适合我的学生读的文学书,送给孩子们读,我和孩子们说:“这每本书是献给静享阅读的你们,你们是孩子,而我是和这些书擦肩而过的曾经的孩子。”阅读孩子们喜欢看的书,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就和他们多了一样共同爱好,师生之间的心不知不觉便贴近了,往往感觉不到所谓“代沟”的存在。

6月12日,在我校首届青蓝工程启动仪式上,我从自己刚刚网购回来的新书中,精心挑选了5本,让5位师傅分别赠与5位徒弟(希望未被高阁,希望不是我的单相思)。以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总觉得读书是治愈教师情绪耗竭、无意义感带来的倦怠的不二良药;自己读过的每本书,都会成为自己通向教育理想之路的铺路石。当然,读书其实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事,读什么、何时读、以什么方式读,都与自己的背景、个性、专业、兴趣和习惯等有很大关系。我以为好的书籍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人的事,干净而自由,很纯粹、很私人、很彻底,至少于我是这样的,可能是我的精神体质如此吧。说实话,我真的很需要这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悴,甚至会憎恶自己。老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定要慢慢读才能读出逻辑,读出精神。当然,读书也不是无底洞,对不同的书要区别对待,流行的书翻翻就过去了,经典的书可得慢慢读。这就像是交朋友一样,生死之交跟点头之交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接触书本,就是接触有趣的灵魂;打开书本,就是打开全新的自我。

因为追求、因为信仰,我们相遇新网师。我相信新网师是一个大熔炉,能炼去浮躁与喧嚣,能锤炼我的自律与坚持。我愿意投身这个熔炉里,淬炼自己、超越自我。面对那么多优秀的同仁,“井底之蛙”的我叩问自己:我拿什么教育阅读地图来叩开教育的幸福之门?这样的追问,我想就是“会自己”吧。那就让我们这些“尺码相同”的人更好地读书走到一起——一起读更好的书,一起更好地读书,读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地图,一起更好地过“这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绥德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