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195915491-9-f9a25.jpg_scale.jpg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要求,今天我就以“做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者”为题,谈一谈我的教育追求与实践。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父亲曾是一位乡村教师,他躬耕教育,乐教爱生,一言一行深深的影响了我。于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报考了向往已久的师范学校,1990年,带着优秀毕业生的光环被分配到西安市未央区的一所农村小学,从此走上了三尺讲台。

这所学校当时有12个班,370多位学生。学校虽小,但却成为了我梦想起飞的地方。当时我虽然年轻,但在做人做事方面却有了一定的人文情怀。

记得刚入校时承担的是一年级的语数包班教学,但心中却装着更多学生的成长。记忆最深的是,我除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把在师范学到的新广播操教给了全校12个班级的孩子。

也曾记得,1993年,我调入陕西省西安小学,只因放心不下自己班级的学生,顾不上休完三个月产假,剖腹产一个多月后便回到了自己的班级,又一次走进自己最心爱的课堂。

也还记得2014年,西安市经开区扩大公办学校优质办学,我暂时离开位于市中心的陕西省西安小学,走进了30公里外的渭河南岸,一个当时略显荒凉而偏僻的地方,将办学理想扎根于此,开启了西安经开第一小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质的办学之旅,这一待,就是整整七年的时间。

《易经》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当代教育人,我们如何做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一、弘道明德,做中华经典文化传承的推动者

我从小喜欢古典文学,特别是古诗词,于是从入职开始,就把适合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以故事化、情境化、趣味化、画面感的方式分享给全班学生,并和孩子们一起背诵,一起交流。尽管当时只是一所农村学校,但持之以恒的古诗诵读却丰盈了整个班级,孩子们课间互相背、课前集体背,有些小组还进行古诗词下的表演与创编,或者和我一起分享诗词中人物的情感与品质。小小的班级,相互分享的却是中华文化中最崇高的审美;小小的年龄,相互交流的却是中国传统中最不屈的精神。

后来,我来到西安小学,传承经典文化依然是我不变的追求。特别是到了高年级,不仅引领班级学生积累鉴赏古诗300首,也把小古文100篇纳入班级诵读。中国名句赏析、成语故事阅读、历史故事交流,《论语》篇章理解,都成为孩子生命成长中最珍贵的营养,我和孩子们沉浸其中,教学相长,共话成长。

孩子们在与经典文化的对话中,丰盈着自己,也照亮了班级。我带班的17年里,班级几乎每年都会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也有近10次被评为省市区优秀班级,也还获得过国家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励。也许,一首古诗词,一篇古文、一则历史故事,都是一个小小世界,文化探源中,积淀成为我所带班级学生的生命底色。

二、启智润心,做培根铸魂因材施教的践行者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书香中国建设”,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我和我的班,我的学生也有着难忘的书香故事。在我初入教坛时,便有了一个朴素的理念,那就是认为读书是唤醒孩子成长、班风建设的不竭动力。    

记得04年我带的是西安小学的五年级四班,接手这个班时,走进教室,看不到求知的眼神,看不到期待的目光,我在想,孩子的心灵如果不种满鲜花便会荒芜成野草。于是,我以“读写”为理念,强化班级文化底蕴,和孩子们一起探寻精神的支撑点。记得当时《读者》这本杂志特别畅销,我和部分学生每期都买,我们一起,看谁读得最快,也会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进行交流与评论。一起阅读,一起分享,成为我和孩子们最快乐的学习时光。慢慢地,孩子们眼里有了前行的光,成为了我最想遇见的样子。

记的这个班最调皮的一个孩子,姓周,我刚接手这个班时,他每节课都会带领个别男生故意迟到,甚至敢挑衅每一位学科老师。此时,我又一次想到了我一直沿用的“读写”理念,我给他送书,和他交流书的内容,并在他稍有进步时,在班级给他开“记者招待会”,分享他的读书随笔。三个月时间,他变了,变得每天早晨一到校,便会读书或者提笔写感受,写得正投入时,上操铃声响起,还就会略带顽皮、略带恳切地对我说:老师,我这个时候突然有写作灵感了,让我写完吧!在读与写中,我和这个孩子的心渐渐走在了一起,书香中他开始变成班级正直正义的捍卫者。

如今,不管是发展西安小学,还是“一长多校”下的经开一小、经开八小、经开十八小的办学,我都把“读书”作为核心建构,推动班级每月同读一本书,推动学生个体阅读排行榜的建立,推动读书小明星、亲子阅读、书香班级、课本剧表演、经典篇目诵读与演讲等多元化评价工作。

2022年国家新课程标准出台,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我带领团队把革命者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以及《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大国工匠》《大师》等书籍、视听作品纳入阅读体系,并不断开展爱党爱国诗歌朗诵、演讲等活动,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2023年4月,我的工作室和西安市教科院合作举办了西安市“同读一本书”课堂研讨活动,也在陕西省教育报刊社举办的第一届“三秦教师阅读论坛”中进行专题分享。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为我内心深处的一项使命。

三、求是创新,做乐教爱生心有大我的躬耕者

教师的根在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寻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至关重要。特别是2014年我被派到经开一小担任执行校长。面对十几位年轻人和上百个可爱的孩子,作为特级教师的我,若拿不出基本的课堂模型就无法支撑起年轻人高质量的课堂,也就更谈不上孩子们高效率、高素养的学习。于是我大量阅读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人的教育论著,深入分析于永正、李吉林等语文前辈的教学特点,并结合自己几十年语文课堂实践,凝练出了“三段式九模块语文乐学”课堂模型,即低年级“快乐识字+多方式朗读+手写训练”;中年级“朗读感悟+要素交流+读写结合”;高年级“朗读鉴赏+群文阅读+以文化人”的基本架构,确保年轻人聚焦学段重难点做好语文教育。

特别是高年级,群文阅读下的“以文化人”在实践层面取得突破性成效。孩子们学到《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时,我们便会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城南旧事》,并以交流和随笔的方式感悟英子身上所映射出的人性光芒;学到《鲁迅》单元时,我们便会和孩子一起阅读《孔乙己》《祥林嫂》等,批判当时社会的无情与冷漠,引领学生做一个有情感、有情怀的人。  六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惊奇的发现,经开一小学生不仅呈现出读写能力强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人”成为孩子们飞翔的翅膀,在名家名篇的沐浴下,孩子们拥有了更加深邃的思想与更加宽广的情怀。

六年的研究与实践,“乐学语文”被陕西省教育厅和人社厅评为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我也在这这一前行的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省市区三级名师主持人,省市领航校长培养对象,西安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 也带领团队出版了3本乐学语文教学法用书,12本学生阅读用书,25本学生作文用书。

六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也同样发现,与名家名篇对话中,我和老师们不仅开阔了自己的教育视野,思想与情怀也有了质的升华。由关注自我发展走向了关注广阔的外部世界,并渐渐有了胸怀天下的心。近几年,在上级的要求下,或者各区县校长、老师的积极联系下,陕西省各区县有30多个学校都和我们团队建立了“名校+”关系。特别是在“组团式”帮扶方面,我们团队60多位“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组成帮扶队伍,每个单周会轮流走进乡村,实施“五个一”计划:“每周一个学科团队走进被帮扶学校、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学科报告、深入一个年级了解学情,帮助一个学科教研组提升质量”。每个双周,接待多个学校乡村教师的跟岗学习。

前一段时间,也就是10月中旬,我们接待了周至县、淳化县、吴起县、子长市,以及咸阳风轮小学五个区域的教师团队,印象最深的是淳化王姣姣等3位语文教师的又一次来校学习,他们说他们太珍惜跟我们团队一起学习的机会了,他们希望每天至少能听课五节以上,研讨能达到两节以上,说去年一周的学习就是这样的。又是整整一周的接待,我和我的团队没有人感觉累,只因为一颗颗心怀天下的心在为共同的梦想而悦动。

也记得2020年,为了解决家长急愁难盼问题,我和团队承担起了经开八小的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三年多时间这所学校成为家长满意度极高的区域优质小学。

也记得2022年,团队又一次承担起了上级赋予的重任——经开十八小的办学,对应社区桂雨兰庭家长们担心我由于接管学校太多而推辞,推选代表发来这样的信息:我们桂雨兰庭大部分业主买房之初选择这片没有成熟社区、没有商业,没有地铁,荒无人烟的地段,唯一吸引我们的就是和社区一条马路之隔的经开一小,我们对经开一小充满了期待,对自己的孩子也充满的期待......我们期待自己的孩子在您这样一位有教育家情怀的教育家管理下的学校学习成长......由于家长与社会的信任,经开十八小去年一年级招生达到17个班,今年一年级招生达到22个班,成为西安市新生班级数量最大的几所学校之一。家长代表发来这样的信息:感谢遇到您这样优秀的教育家,这是我们孩子的幸运,也是我们家长的幸运。

20231108095752946-92-f52fe.jpeg

择一事,终一生。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面对党和人民的信任,我和我团队的教师们,唯有以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做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者,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才能挑起这一重任。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