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要求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通过思维的开发有机结合。因此提出了要重视思维型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的要求。

教师是课堂变革的执行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转变育人方式和推进教育评价改革都需要靠教师们落实,因此教师也是思维型教学理论实践的中坚力量。开展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当前深度推进“课堂革命”、实施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的需要,也必然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从而带动教师专业的新发展。

一、“思维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

思维型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以思维来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之外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认知或意识,强调师生双主体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或创造性思考,改变知识型课堂教学中照搬照抄教参的现状,重视学生对文本、材料或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创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型语文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用思维将三维目标统一起来,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思维活动,通过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启发性与思维的深刻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对话和交流,提问是必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思维具有主动性,要求教师基于启发性问题进行对话教学。在思维型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启发性往往与思维的深刻性相结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进而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把握文本内涵或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二)多元思维碰撞,学生参与性高

思维型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师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以多重对话进行多元思维碰撞,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高。教学中的对话可以促进思维碰撞,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思维型语文教学中,对话主要发生在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包括“教师—学生的对话、学生—学生的对话、教师—文本的对话、学生—文本的对话”。在“教师—学生对话”中,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要自觉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表达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表达空间,认真倾听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学生对话”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相互对话的机会,增加开放性或者探究性问题的分量,并将问题的解决交给学生探讨,这些启发性问题在课文中没有明确答案,促使生生之间通过沟通、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师—文本对话”中,提倡教师将教参作为辅助工具,视文本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表达自己的特殊阅读体验。在“学生—文本对话”中,通过学生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体验和领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文本的内在价值。

(三)教师的预设与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相结合

思维型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思维型语文课堂教学以人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对预设的方案作出调整,摒弃以教师、教参为权威的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开放接受学生合理的思考成果或探究结论,使得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灵动性质。

二、思维型课堂教学研究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结合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际情况,按照“专业知识与教学理念、课程与教材理解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等四个方面分项研究,整体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加强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深入研究学生思维

引导教师转变语文教育理念,关注和发展学生思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深度学习,从而改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关系。通过实践研究、理论创新、重回实践,指导教师们转变教学方式,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入手,提升教师理解、运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能力。

提升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实践研究,指导教师重新认识语文学科与课程的价值,以思维为引导重新建构语文课程,重视知识的理解与链接,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生成的能力,建构符合思维型教学理论的语文课程文化。

提升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调整教学策略,在活动组织、问题设计和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以及对知识、方法、态度进行应用迁移,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教师应创新和发展思维型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进一步融合,建构思维型教学理论的课堂文化,并进行思维型语文课堂建模。

研究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样” 和“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两个维度、六个方向着力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的建构能力和组织效率。重点关注教与评的内容和方法是否促进学生的思维展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投入到学习中,高阶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激发,是否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路径和思维结果,是否注重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培养,是否帮助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并有效解决问题。

促进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师生关系的改变。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同时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改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关系,进行深度学习。

(二)建构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阶梯、评价和提升体系

教师成长需要经历新任教师、胜任期教师、专家型教师等阶段,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目标和途径不同,需要符合该阶段教师的特点。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从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三个层面,实施分层指导和实训。

对新任教师,培养其熟练掌握思维型教学理论,提升其基础能力和运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能力。对胜任期教师,加强其教育能力、学科教学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其运用思维型教学理论和发展学生思维力的能力。对专家型教师,促进其进行思维型教学理论研究能力,提升其学术能力,包括思维型课堂教学改革引领能力和创新理论能力,从而形成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培养模式与体系。

(三)以课例研修为途径,开发指向思维型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系列培训课程

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例研修,作为教师校本研修的方式之一,使教师研究学生学习与思维发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为教师发现、理解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思维活动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证信息,从而推动教师日常教学的改进,以及通过改进教师的学习观与学生观发展教师核心的专业素养。

以课例研修的模式作为师训课程的行动框架,促进区域教师研修机构成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发区域教师研修课程,促进教师深度参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例研究,从而提升思维型课堂教学能力。一是基于教师自身需求确定课例研修主题,保证研修贴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课例研修共同体精心设计、确定研修目标,包括课例研修目标的课程目标与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三是以课例研究的方式实施培训方案,融合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和实践反思,融合教师现场教学、教育观察技术、教学同伴研究过程、教育科研中行动研究方式和教研成果整理过程,使执教教师注意在教学中贯彻研究的意图,使观摩者围绕研修主题深度参与,增长实践知识;四是撰写观课报告和课例研究报告,作为研修课程的作业或评价内容,通过成果表达促进个人知识的显性化。

20231107104455516-17-afa90.jpg

思维型教学理论着手于课堂教学关键要素、关键环节的研究,为教师建构基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本架构。将思维型教学理论融入教师专业成长中,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觉学习、践行思维型教学理论,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方式和习惯,发展专业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立项号:2020XAGH283)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