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学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将数字化教学更好地融入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措施,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向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必将给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如何把握好教育数字化机会,推进课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落实思政课培根铸魂重任的关键。

一、高校思政课开展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计其数的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不同价值观念碰撞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个人身份认同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淡化。思政课是一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是在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中逐渐成形的。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然而,在传统的思政课模式下,相对死板的教学一直无法达到课程预期目标。因此,思政课融入相对活泼的数字化教学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事实上,以在线、实时、可视、大空间、大数据、高存储、高传输为特征的数字化教学,使得思政课教育更加智能化、智慧化。思政课数字化为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课堂过程性管理、老师精准性指导提供了更多方便。我们要立足于数字化教学的发展特点,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加以有效改进,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及时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数字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现实挑战

1.数字教学资源有限且应用深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政课普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增加了一些信息化手段。但目前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在思政课上的运用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与管理学生方面,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来充实课堂。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够。VR技术、3D眼镜等虽然开始进入课堂,但资源的应用深度不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数字化的技术属性与思政课的融合还有待加强。

2.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尚未完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网络思政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维习惯、生活学习等都呈现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态势。高校思政教育也紧跟时代步伐,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推进网络思政平台建设。但网络思政平台的建设还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一方面因为网络思政发展时间较短,网页的制作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单一,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关注度和点击量常常需要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督促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多数平台存在服务重叠现象,如今很多类型的“大思政”云平台层出不穷,但很多都是照搬其他网站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而高校学生则需要在很多网络思政平台进行打卡,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不足

数字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应该充分应用其革新教学方式,重塑教学模式。教师只有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创新理论和方法,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目前,思政课教师对于数字技术的认知具有局限性,这大大削弱了数字技术与思政课之间的融合度。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信息化教学环节,如多媒体教学、学生管理环节,但对于其他教学软件,如虚拟仿真教学、互动教学等的使用率极低。同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部分教师排斥数字化转型,有部分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术能力不足。

三、数字化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1.扩大思政课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深度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游戏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优秀数字游戏作品所蕴含的强大魅力与传播能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所具有的互动性与参与感对现在的大学生更具吸引力。笔者认为如果能将之运用到思政教育中,要比从PPT、书本中获取知识更具魅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目前,思政课通过VR、3D等技术营造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但市面上给教育行业匹配的数字游戏资源较为粗糙,大多数仍是宏大叙事与理论性说教,相比其他数字游戏资源显得过于呆板和单调,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笔者认为可以在市面上寻找做得比较优秀的数字游戏资源作为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进行展示,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叙事、丰富的情感交流,这种高品质的可视化享受是当代高校学生获得认知的一种途径,有利于扩大思政课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深度。

2.建立高校自己的网络平台

网络思政平台是思政教育的宣传阵地之一,相较于其他自媒体平台,高校自己的校园网络平台更具本校特色,更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借助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点,对学生开展网络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加强校园网的服务作用,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相关的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理解当前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到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广大学生与“主旋律”思想的距离,提高他们思想上的认同度。其次,高校的主题网站要及时更新,紧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丰盈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最后,适当对自媒体平台进行筛选,减轻学生压力,重视校园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和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增强平台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寓思政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强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效果。

3.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素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发现自己学的知识技能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了解网络、学会一些基础操作到运用网络将思政课教育与新型软件技术相结合,这些给思政课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数字教育的效果与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影响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要提高数字化操作能力,这样才更能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现思政课“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的目标。

高校要积极实施“青蓝”工程,注重取长补短,交流互鉴,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教师可以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上指导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同样可以在网络技术方面对老教师进行指导,提升老年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数字化的创新突破,并结合实际给予硬件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数字化教学技术的转型。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做+创”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2JDSZK11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