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部分的艺术品是基于生活素材而创作出来的,这里不仅包括创作灵感、主题,也包括创作材料。而废旧材料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品,它们往往会被当作垃圾扔掉,很少会被再次利用。事实上,废材也可以成为学生手中的创作材料。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融入废材元素,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废材进行再次创作,让废材摇身一变成为创意十足又兼具艺术美感的手工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创意潜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使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让废材创作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助推剂”。

一、观察——了解废材,体会价值

一切的创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与理解之上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就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用眼观察,用手探索,这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想在美术手工课中引导学生利用废材进行创作,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性教他们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发现废材的美、废材的独特之处等,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废材的理解,最终有效实现废材再创作。

例如,教学《我们身边的线条》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线条,教师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废旧线材,比如毛线、丝线、铁丝、麻绳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这些线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有的用眼认真观察,有的直接用手触摸,在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之后,有学生说:“毛线看上去非常柔软,但摸起来却有些粗糙之感,铁丝看上去非常光滑,摸起来却异常坚硬。”也有学生说:“麻绳看起来有些毛糙,但是非常牢固,而且也相对较粗。”还有学生说:“丝线非常细,却有着异常的光泽,而且摸起来有一丝丝冰凉的感觉,既轻盈又柔软。”在初步观察之后,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线条,有衣物上的各类线纹、家居物品上的各种花纹,也有建筑物的多样纹路、装饰品的独特线条,还有自然界中的水波纹、石头纹、树纹,甚至是小动物身上的各种斑纹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各种物品都有独特的线性特征,并展示一些用废旧线材制作成的艺术品,让学生在感受线条魅力的同时也能感知到废材的利用价值。最后,教师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寻找生活中废旧物品的独特线条,学生对此充满兴趣,有的找到旧布上的线条,有的找到废旧饮料瓶上的线条及麻布袋上的线条,还有的找到旧毛巾上的棉线、弹性十足的橡皮筋、废旧的数据线、旧电线等,通过层层观察,学生发现这些线条变化多样,充满个性化的魅力,有些物品的线条甚至还需要从整体进行观察才能看出它的真正模样,同时学生也逐渐了解到原来废材也有再利用价值,不同质感、不同形状的废材能通过再创造成为创意十足的艺术品。

二、体验——恰当指导,合作创趣

当学生完成对废材的观察,加深了对废材的认识和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实际创作,但创作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因此,在进行美术手工课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指导,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协作与思维碰撞中挖掘自身创造力,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完成废材再创作,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

(一)有效引导,激发创作灵感

在废材创作过程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学生学习的指路灯。生活中有很多废材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而这些装饰性的发现,需要教师不断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正确、合理的指导教会学生废材手工制作方法,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产生创作灵感,最终创造出各种新奇、具有艺术美感的废材作品,获得审美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提袋的设计》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废材装饰之美,就在课堂上专门开辟了一个新环节——线上商店,这个商店的名字就叫“奇妙的包店”。教师在课前搜集了各式各样的手提袋,然后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有生动有趣的卡通图案提袋、活泼呆萌的小动物提袋、五彩缤纷的花纹提袋、异域风情浓郁的民族风提袋、充满墨香的水墨画提袋及造型奇特的个性提袋等,这些提袋无论是造型、颜色还是图案都千奇百怪,充满了艺术美感,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是由各类废材制作而成的,比如有的用废旧布料拼缝而成,有的用各类麻绳编织而成,还有的用彩纸树叶作为装饰点缀等,学生看到这些稀奇古怪的提袋都感到十分惊奇,创作思维立刻就活跃了起来。随后,教师又进行了实际的现场创作演示,只见教师先用剪刀将橘子皮剪成一条条的丝条状,然后再用铁丝将橘子皮一条条串联起来,做成一朵小雏菊的样子后点缀在手提袋上,一款充满橘子香的手提袋就创作出来了。看完教师的操作,学生的创作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开始积极投入创作,有的学生利用树叶拼成了一个小动物造型贴在手提袋上,有的学生用毛线编出可爱的图案点缀在手提袋上,有的学生则用旧纽扣和碎布拼成了小汽车图案缝在手提袋上等,当他们感到思维受阻或遇到操作问题时,教师也会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最终学生都用废旧材料创作出了各种奇妙的手提袋,展现了无穷的想象力。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适时指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的奇思妙想跃然纸上,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美术创新能力。

(二)小组合作,展现集体智慧

团队合作也是美术手工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更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在进行废材创作时,教师要巧妙设计一些团队合作活动,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表达自我想法,倾听他人建议,发挥自身优势,在充分交流、探究中找到废材创作的有效方法,最终合作创造出一件件优秀的废材美术作品,展现出集体智慧的强大力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童话城堡》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完成“梦中城堡”的创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城堡实物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城堡有什么特点。有学生说城堡都是由各种立体图形组成的,也有学生说城堡的顶有三棱锥也有球形,还有学生说城堡的窗户多数都是半圆形的,而门是由半圆形和长方形组成的,等等。学生将城堡的特征描述十分到位,随后,教师又展示出了自己利用废材制作的一座城堡模型,并向学生讲解模型制作的方法、材料及步骤等,同时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创作“梦中城堡”。学生对这一任务充满热情,积极组建合作小组,一起设计城堡外观,一起寻找合适的废旧材料,待前期工作完成后,学生又开始组内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材料剪裁,有的学生负责城堡框架搭建,还有的学生负责城堡的外观装饰,等等,最终学生创作出了各种各样充满奇思妙想的城堡,比如有的小组利用废旧纸盒子搭建城堡框架,然后再利用塑料瓶子制作城堡的圆形楼顶,最后还用废旧彩纸为城堡装饰,有的小组专门挑选了一些粉色材料制作了一座粉色公主城堡,圆了女孩子们的少女梦;也有的小组专门从家里找来了废旧羽毛材料,为城堡装上了一对翅膀,还有的小组在城堡四周装上了废旧彩灯,让城堡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等等。教师正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在思维交流、协作中实现了自身创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智慧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体验到合作共赢的创作乐趣。

三、实践——巧设活动,丰富经验

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手工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能力的形成或提升是需要经过一定训练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练习,为学生营造适合操作的教学环境,并巧妙利用废材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获得手工实践训练,从而逐渐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环保意识,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创作方面的启发,激活学生创造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美术审美水平、创作能力及美术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开展主题活动,丰富美术想象

研究表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容易调动自身各类感官,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感悟。主题活动是实践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类活动能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核心点进行思维发散,调动自身的各类感官,从而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利用废材进行手工课教学时,不妨也巧妙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围绕着特定主题进行废材搜集、创作思考及手工制作,充分调动学生各类感官,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美术活动体验,最终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做笔筒》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以“我的奇妙笔筒”为主题的手工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各种废材,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创意十足的笔筒,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废材的再利用价值,废材也能“变废为宝”。同时,为了让活动更加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小提示,比如想做圆柱形笔筒的学生可以先寻找一些圆柱形材料,像塑料瓶、易拉罐等,想做方形笔筒的学生可以寻找一些废旧纸盒子等,学生还可以利用彩纸、彩笔装饰笔筒。学生对“制作笔筒”这一主题十分感兴趣,并在教师的提示下快速确定了自己的笔筒外观和材料,比如有学生突发奇想将喝完的可乐瓶剪掉上半部分,用剩下部分作为笔筒框架,然后又利用旧报纸将可乐瓶四周包围起来做成了一个充满复古风的圆形笔筒,有学生则巧妙选择了旧毛线自己编织出了一只呆萌小兔子笔筒,也有学生直接拿来旧纸盒子,将其剪、贴、拼、搭成一个正方形笔筒,然后又用旧纽扣当车轮子贴在笔筒底部,最后用彩笔在笔筒上画出车窗等图案,制作成一个可爱的汽车笔筒,还有学生利用矿泉水瓶作为笔筒框架,又用碎彩纸拼成一个大熊猫图案贴在笔筒上,让整个笔筒显得愈发可爱、憨厚,等等,这些笔筒作品虽然都是利用废材制作出来的,但十分生动、有趣,且创意十足,充分展现了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教师正是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围绕“笔筒制作”这一主题展开想象,经历作品设计、废材搜集、动手制作等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培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废材再利用价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学生美术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美术审美能力。

(二)组织创新活动,发展创造力

任何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付诸实践的基础,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都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这也是学生创造力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美术手工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征,巧妙开展一些有关废材创新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不断想象与思考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发展美术创造力,最终实现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变垃圾为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创意大PK”实践活动,比如各式各样的糖纸这类物品在生活中通常都会被人们当垃圾扔掉,但事实上糖纸是可以进行创意利用的,糖纸的颜色一般都是花花绿绿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来引导学生进行废材创作。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好看的糖纸,然后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一些曲别针、针线、画纸、彩笔等工具,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糖纸进行美术创作,在活动最后环节进行成果展示,评选出最有创意的手工作品并将其展示在班级作品栏中。学生本身就对糖纸充满了探究兴趣,这一活动恰好激起了学生创作欲,在一番联想与操作之后,大部分学生都创作出了令人赞叹的作品,比如有学生用糖纸将曲别针包住,使其成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椭圆形小物体,然后再用针线将这一个个小物体串联起来,形成一根根五彩缤纷的链条,最后再将这些链条贴在门框上就变成了好看的门帘,有学生则将糖纸一张张编织起来,再圈成一圈就变成了五彩手链或项链,也有学生用糖纸折成一只只千纸鹤,再用针线串联起来贴在墙上就成了好看的墙饰,还有学生更是别出心裁用糖纸做了一幅花朵贴画,画里有五彩的蝴蝶,有盛开的花朵,还有碧绿的树叶,可爱的小鸟,整幅画既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又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感觉,非常有创意。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将糖纸制作成笔筒、手提包、花束等,让原本没用的“垃圾”变成了兼具艺术美感和实用性的“宝物”,这也是美术手工课的魅力所在。教师正是通过开展创意实践活动,既使废材有了新的存在价值,又使学生获得了动手能力的锻炼、美术创造能力的提升和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之,废材创作是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强力催化剂,不仅消除了传统手工课的枯燥与乏味,为美术课堂注入新鲜活力,还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开发学生美术创作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领悟到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当然,废材创作是美术手工课“新秀”,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实现美术审美与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润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