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数学素养的高低与计算的正确、迅速、合理、科学有着直接关系,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新课标、新理念及“双减”政策实行的背景下,我认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一、积跬步以至千里——口算上打基础

1.领会算理,掌握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想会算,且算得又对又快,理解算理是关键。因此,教师要讲透算理,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算理,科学掌握计算方法。

在讲授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时,我详细地为学生讲解了算理,帮助学生掌握了多种计算方法,如常见的凑十法、凑整法、珠心算法、竖式脑算法等,以此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此外,我还为学生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组织了口算卡片对对碰、口算比赛令、口算应用解决生活问题现场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要求学生必须口算过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人常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学生口算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必须坚持天天练、课课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五六年级的口算在现实生活常常遇到,这些计算无特定的规律,必须强化记忆。如圆周率的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其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分母是2、4、5、8、10、16、20、25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把握学情,适量练习

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在口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个体与整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在练习中要去粗存精,题量要适中,类型要丰富,梯度要增强,如小试牛刀(基础练)、更上层楼(变式练)、破茧成蝶(提高练)、开动脑筋(升华练),这样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口算,又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学生掌握得好,可以减少量;学生掌握有困难的,适当点拨,强化训练。

二、学而不思则罔——估算上动脑筋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感培养和估算是重要的方面,教材十分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加、减、乘法的估算中,我采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凑十法、取中间数法、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根据生活经验估计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比较哪个最接近准确数,并说明理由,以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为学生学习除法的估算打下了基础。

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正确处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因为会倾听才会交流,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我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合理地评价他人,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发展。

例如,人教版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长拿124元钱去超市买饮料,每瓶饮料3元,班长拿的钱大约能买多少瓶?

学生列式:124÷3≈

第一种

124≈120

120÷3=40

大约等于40瓶

第二种

124=120+4

120÷3=40

大约买41瓶

第三种

124≈150

150÷3=50

大约等于50瓶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以上方法是否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

拉普拉斯曾说过:“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在智慧的碰撞中,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在实际问题中,学生要合理地找近似数进行估算。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估算,而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笔算上下功夫

笔算是学习数学的不二法门,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性及速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1.明算理,记方法

小学阶段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用丰富准确的语言描述表象,还要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细思考,勤练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离不开计算,在计算教学中,尤其是混合运算,我让学生先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解答方法,然后分析部分与整体的数理关系。另外,在笔算练习中,我特别注重尺度的把握,既要使学生练到位,计算准确,有成就感,又要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增强练习效果,提高计算能力。

3.多归纳,勤总结

有些教师和家长常埋怨学生慌张,计算容易出错,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笔算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唤醒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认真思考,吃透知识点,认真整理平时易错、易混、易忽略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将其制作成小卡片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积极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反思,他们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用游戏,促内化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的训练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学生互相出题。这种对答练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

(2)恰当运用棋牌类益智游戏。教师可以利用算24点的游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学生的计算兴趣。

(3)巧用竞赛。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及时给予学生奖励。

(4)限时计算比赛。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所有题目,教师应及时给予奖励。

(5)结合常用的小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小游戏有很多种,如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夺红旗等。无论何种竞赛或游戏,教师都要精心组织,合理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关注每个学生,让训练收效丰硕。

四、众里寻他千百度——简算上找窍门

数学家苏步青曾说过:“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在计算教学中,有些运算有特定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深钻研,巧运用,找窍门,提高计算能力。

1.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主要是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率、分配率,商不变性质等。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让学生了解哪类题目用运算定律计算更加方便、快捷。

2.凑整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凑整法计算。凑整法就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整十或整百再进行计算,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加上,多减的要加上,少减的要减去。

3.拆分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拆分法计算。拆分法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

4.发现规律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例如,计算一个数乘10、100、1000……只要在这个数末尾添上一个0、两个0、三个0……

5.寻找技巧

一个数乘11的计算规律是:“两头一拉,中间一加。相加满十,别忘进位。”

求个位是5的数的平方时,只要将十位数加上“1”后乘以十位数,后面再添个“25”,就是最后得数。如15×15=225、25×25=625、35×35=1225、45×45=2025。

五、泛观博取——以问题碰撞为探究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重结果,又要重过程,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技能的讲授过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领悟过程,还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真问题来自不同想法的碰撞过程中,有真问题才有真参与,才有真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教师可适当示弱,让学生以问题为探究点,激活思维。我认为,教师要像吴正宪老师一样编织一条五彩缤纷的智慧彩带,吸引着、召唤着、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神奇与快乐。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制造困惑、冲突。面对新知识或未曾研究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利用原有经验解决,但在解决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困惑,这就是认知困惑点。

例如,在讲授图形的密铺时,我出示了几种图形,直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并问学生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学生凭直觉说道:“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都能密铺,圆不能。”对于正五边形和不规则四边形能否密铺则出现了分歧。对此,我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拼一拼,并让他们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说道:“看似规规矩矩的正五边形在组合时有一点空缺,不能密铺,而不规则的四边形却能密铺。”我又问道:“这是为什么?”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我适时出示课件进行了演示,并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原来相交于一点的四个角恰好是四边形的四个内角,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一定不会有空隙。”由此可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敏捷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六、问渠哪得清如许——以数学思想为渗透点

数学课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巧的堆砌,更不是单纯的逻辑推导的完整体系,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学习,汲取知识和方法,探寻规律,理性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精髓,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亲历知识的源与流。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升华,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小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如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统计的数学思想,找规律推理的数学思想,算筹法思想,旋转、平移、割补法思想,圆周率的发现思想等。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渗透这些思想,还要及时对其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彰显数学文化品性。

例如,在讲授不规则石块体积怎么量一课时,讲完长方体体积、正方体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些漂亮的不规则石块,让学生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学生将不规则的石块放入水中,通过计算水上涨、外溢或下降的体积得出了这些石块的体积。将不整齐的转化成整齐的这种转化思想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学生活学活用,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七、举一而反三——以猜想、假设为质疑点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曾说过:“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孩子接近数学,而是应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数学。”数学课就是走进生活、走进学生。教师要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进行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数学化、思维化”的过程,活化、深化学生思维,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刻性、灵活性、全面性。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内容呈现、策略选择、流程环节、习惯培养、探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不断创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会学、爱学,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数学是自然、真实的常态课,教师要用简约的形式、实用的手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近文本,学习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乐于尝试,勇于假设,大胆质疑,逐层探究,活化思维。

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让学生先测量,后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如下图所示)。

20231023104049149-85-b199b.jpg

5×7=35cm2   4×7=28 cm2

这道题出现了两个答案,有可能一个是错的,还有可能两个都是错的。我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证明它的对错吗?请说一说原因。”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通过猜想、假设、质疑、验证的方式,利用割补法转换的数学思想水到渠成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面积=底×高。

八、读书不觉已春深——验算上求精准

人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计算要精准,思维要灵活,验算最关键。验算是通过计算检查问题答案,以确定答案准确性的重要方式。学生计算数学问题时,要仔细的检查计算步骤、计算方法和答案,力求精准无误。

每做一套数学题,我要求学生用好四部曲:“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是读题、审题、分析题意;二想是思考找出最佳解决思路和方法,若有困难,再次深入思考;三算是根据思路正确列出算式,计算准确结果;四查是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如加法可以用交换位置的方法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差来验算,也可以用差加减数来验算。乘法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也可以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的方法验算。除法可以用商除数,再加上余数进行验算,也可以用被除数除以商看能否等于除数。有的学生混合运算的顺序容易混淆,我用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了混合运算方法:混合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减;如果遇到小括号,先算括号里后算括号外;运用规律要改变,弄清题意细思量;一些数据要记牢,提高算速有帮助;技能技巧掌握好,定要正确、迅速与整齐。

数学计算还有很多类似的能找到规律的题,教师不仅要多发现,还要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技巧,提高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感受计算的价值,享受计算的快乐,提升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陵区杨陵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