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研修要做到三备一观两分析
作者:李爱霞
发布时间:2023-10-17 14:50:2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摘要:新时代背景之下,教师的教不能再单打独斗,要集体共同研修,共同进步,本文提出集体研修课前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三备,实践时要做到“三眼”一观,评价时要做到“两分析”。
关键词:集体研修,三备,一观,两分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杂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这句话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可谓一语点明教师集体研修的必要性。目前,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为网络的无限包容,学生,家长,社会各层面的视野都被拉大,如果老师还固守一个人,一本书,一支粉笔,一个讲台,那势必会限制教师的视野,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汇聚集体之力,运用集体智慧进行教学研修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老师结成“教研共同体”的必要性。笔者做为学校数学教研共同体负责人,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集体研修要做到做到三备一观一分析。
所谓“三备”就是课前“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备课第一步当然是备教材,而集体备教材要做到“整体备,章节备,课时备,定时备,二次备”。备教材时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检测习题和达标作业。”对同一个年级来说,只有做到这五统一,才能真正以老带新,融合集体智慧,让年轻人了解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与目标要求。备教材可设计以下备课流程:
(一)备课组长制定计划分配备课任务(第一学期放假前分工)
(二)假期先行个人备课,拿出初案
(三)网络交流集体研讨,初步形成共案
(四)开学后进行章节分析细化,新课一周前PPT具体到人,与教学设计配合再备。
(五)结合班情学情,个人二次备课
(六)教学实践后反思性教案---补案
(七)重点课集体再研修—形成精案
(八)资料留存积累教案集---可持续
而对教材的内容方面备课组各成员要做到“明全部内容,明目标要求,明重点关注,明时代精神”。
1.明内容
以课本为核心指南,各册内容装在心,知道教什么,怎么教,目标是什么,怎么达到目标。数学的教学说白了就是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实践应用三大块。对于这三大块老师要明了一是概念和性质的形成提炼过程(出发点),二是概念和性质的应用(着陆点),三是各版块目标难度的把握(降落点)。四是对中考题型烂熟于心,并变幻思维角度,思考考查角度(辐射点)。
2.明目标要求:
依据国家教育目标,主要要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近两年在这个目标指导下,中考考题整体降低难度,降低入门题难度,让容易题更容易,提高落点,突出试题的思维性、灵活性,从而弱化区分度、增强信度和效度。从中考看平时的教学一定要主抓基础,激发思维,总结规律,关注育人,向外探询。
3.明重点关注:
备课时要重点关注课题学习、问题探究,思考其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蕴含的契机和内涵。
4.从课标要求分析,教学要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实际,避免让学生陷入偏、繁、难、怪及死记硬背,要体现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科思政的落实。
备学生是备课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对学生研究的透彻了,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果,而研究学生要研究下几点:
1.研究学生的困难点在何处。
多年的教学经验累积可知,学生在思考分析提炼解法时困难,常常是老师讲了无数遍,学生确不懂,或者当时勉强懂了,过一下就又迷糊了,这其实就是没进入解题思维圈,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2.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
简单说就是要求老师对班上每个学生了如指掌,明白学生的知识与应用累积在哪个阶段,以便针对性教导。
3.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
明了学生渴望被关注,渴望鼓励,渴望体验成功。
4.研究学生的成长目标。
教育最终是育人,不要把每节上的僵硬干巴,一个活泼生动的老师才是学生的最爱,一节生动有趣诗意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看到远方。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老师不要心太切,恨铁不成钢只会让师生对立,家长反感。要引导学生要有平常心,学习是长期的事情。只要坚持学,就会有收获,不要因为一两次成绩差就有挫败感。分层给学生召开鼓劲会,在会上提出相应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要有区分,习题量要有区分。
基础薄弱的同学,就反复练习基础,达到熟能生巧之目的。采取方法,练过的再练(如老师手写例题或学生自己手抄例题,错题,课堂练,日日练,周周练,以考试代练。)中等学生也就是腰部学生要排除“嘴上我懂了,动手就错了,成绩考差了”的现象。解决办法建议:明算理,动嘴小声说,配合动手做,规范过程进行基础训练。对优秀生的基础也要强化,要灵活变形训练,让他们条理清,思路明会做,会讲。对特别困难户采取个别谈心,一一攻心的方法,让他们自己行动起来,从课本例题开始,从最简单的做起,一天进步一点点。本着鼓励还是鼓励,这次线上教学,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间断适时适度鼓励可以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疫情期间线上学习两个月,因为鼓励用的到位,笔者所带班鲜有人欠作业,还有一部分同学居然比平时认真,直播时不断抢麦讲题,明显有了质的飞跃,在体验成功时他们明了聪明和迟钝都是学习累积的结果。
同时老师要想办法调动家长督促孩子的积极性。家长也是要鼓励鞭策的。虽然平时每一个老师都把学生当儿女一样教导,但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那绝对不是自己的亲儿亲女。很多事情还是让人家的亲爸亲妈出马才是王道。
课堂教学备学法比备教法更重要,以学定教,只要学生的学法恰当,教师的教法自然就随之确定,所以集体备课中大家一定要讨论设计恰当的学法。学法选择要遵循“还教于学”原则,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让学生先自学,能在动手探究中会的,就让学生在做中学,老师要做的就是设计好有挑战性的任务单,让学生在完成阶梯式上升的任务过程中不断感悟思考,真正做到悟中学,思中学,课堂中要每低起点,小步走,每一步走结实,不慌不忙,不怕慢,慢中学生自己领悟了,慢就是快,要让板书回归课堂,发挥教师示范性,优生示范性。课堂做到以下几点:
1)每节课老师至少规范板书一道例题,给学生模仿。
2)学生做题前有意识分版面安排书写,先让卷面达到整齐。
3)遇上难题从已知写起,推一步算一步,或许会柳暗花明。
老师做好示范建模,学生可在模仿中逐步内化并创新。
“一观”是指集体研修除备课外还有一重要的环节“观课议课”。每个教师只有不断地把文本上所备的课,头脑中思考的环节动态呈现出来。集体观课是带着研究的角度开始的,所以不能盲目。佐藤学说“教育研究有三个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这三种视角对应着宏观、中观和微观。”飞鸟,在高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然界视野最开阔的物种,俯仰天地,追逐星云,对整个局势有清晰判断。在前期的备课中,作为备课集体中的每个老师已以对全部教材和学生作了全面研究,其实也可以说已经启用了“飞鸟之眼”。蜻蜓,几乎贴地飞行,更容易亲近,它看的不是宏观层面,而是中观,对具体环境,小气候下的生态有更好的认知与把握。在章节研讨和班级再备课中老师们其实就是做了中层的审视。蚂蚁,每天都在用身心丈量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气息,它们对一线的专业问题有最透彻的理解,用行动改变着土地样貌和生态。那么观课的环节就当用蚂蚁之眼去具体审视。观课前可以分工,要对老师的教学环节,评价语言,课堂组织,学生课堂上每个时间节点的动作,神态,思考,甚至思维遇阻的时间点,遇阻的问题,同一问题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创新点,师生之间互动是否自然流畅和谐都要分层锁定目标,从课的开始细致观察和记录。特别要说明的是观课老师要改变以前的听课方式,不要老坐在后面一动不动,只关注老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不管学生学和效果。改“听”为“观”是有多层意义存在,观课者也要像做课的老师一样沉入课堂之中,对学生,对课堂做出客观准确的记录评判这是集体研修的意义所在。
集体研修中还要特别关注考后分析,由学生学习心理可知,学生对每一次的检测是很重视的,有经验的老师善于抓住这个契机,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设置科学合理的考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并进行阶段学习分析。笔者以为这个环节是集体研修的关键之关键。
毕竟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课堂改革,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还是要评价,评价具体还是落实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上,这种考查无论采用等级还是量化评价,都是有其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笔者的经验是同年级备课组在每一次测评结束后,首先是阅卷老师积累经典解题集,即在阅卷的时候把学生好的思路,好的方法,书写美观的,或者典型错误都收集整理做成一到两页PPT,阅卷完成后所有的题都汇聚在一起形成本套试卷的典型集,然后备课组针对性反思,总结优秀的层面平时是怎样指导学生学的,共性问题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典型错误,课堂上应做如何调整。然后是带课老师反思针对自己的班进行反思,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形成方案。
老师层面的分析完成后,在试卷讲评课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分析,先让学生学习课件中的优秀解法,再对课件中的错误进行针对性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试卷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做出错题集。
教学中集体研修是单调而漫长的过程,如何把这样的研修进行的生动有序有趣有效,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同仁积极参与讨论。
作者单位:安康市汉滨高中西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