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和数学
作者:李爱霞
发布时间:2023-10-17 11:10:2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教过很多孩子,有的语文学得很好,数学提不起来,有的数学学得不错,语文却很一般,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我感觉到这部分孩子们对这两科都有很好的触点,只是没有找到其中链接的桥梁,而在语文中最有阅读感和激情的莫过于诗歌了,所以我决定从诗歌入手,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以自己为活教材,我先理了理诗歌和数学这两者之间的必然和偶然:用我自己来分析必然的是我从小既喜欢诗歌,又挚爱数学,诗歌是感性的,而数学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学几何部分时,那些变化莫测的几何图形,像一个个迷宫,吸引着我不断去找寻最佳的谜底,而诗歌的无穷想象与语言张力又与几何那样相似,让我常常在其间自由地徜徉与沉醉。偶然的是我并没有因为学习数学而丢掉了诗歌,也没有因学了诗歌而忘却数学。每每在历经了数学理性而缜密的逻辑思维之后,总愿意让自己的思想沉浸在诗歌飞翔的翅膀下,让大脑作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考,这样的放松真是惬意不已。常常是:我的数学演算本上涂写了很多长长短短的句子,而我的作文中又经常像数学样作严密的论证,我一边在数学理性的空间里细心探索,一边又在诗歌的快意中纵情欢笑。
我给学生上课时最爱说一句话:“像数学一样思考,像诗人一样想象”(甚至曾作为我班教室的文化标语牌),无独有偶这想法刚好与上海著名诗人铁舞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他的那本《诗歌教学实录》封面上就显眼地刊印着这样的句子。这本《诗歌教学实录》汇编了他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整个诗歌教学试验的过程中,他就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并训练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他甚至把数学上的演绎与归纳和诗歌结合起来,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训练学生如何展开想象,如何选用最符合自己心境的而且出新的词语,在最浪漫的时间理性地把这些生活的瞬间用诗歌记录下来。他不停地向学生传授:“要诗意的栖居”这个人人向往的最高境界。他帮学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找到一种科学的浪漫的放松方式,也让很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诗歌这件有意义的事中,他记录了很多和学生们的对话,那些孩子们对诗歌的痴迷程度让人感动,他们主动积极的思维,为了探询一个用词,表达一个情境常常探讨很久,他们把课余时间用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中,而不是像其他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一些言情小说之中,这些试验班的学生,因此而写出了大量让人惊叹的句子。
受到启发,我先找来班上这些两面偏科的学生谈了我的想法,让他们加入这个小试验:在严谨的数学中发现诗歌的源头,在浪漫的诗歌里感受数字的魅力,一些日子后学生纷纷给我汇报:
学三视图时,发现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诗句用来体会数学多形象啊,讲勾股定理课本选用了中国《九章算术》中“池中之葭”十分相似,“今有池方一丈,葭(芦苇)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这道题诗意盎然。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有: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学生说这些古代的诗词及古诗算题一方面给枯燥的数学插上诗意的翅膀,另一方面能让自己在数学中领略了诗歌的语言魅力。而反过来,诗歌:“一去二三里,三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七十枝花”等等这样用数字串起来的诗如此内蕴十足,却又深入浅出,简简单单十个数字勾勒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像数学那样简洁明了,不蔓不枝却又有血有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字和诗歌的融合如此美妙,那么语文这个学科和数学的融合更是美不可言了,让学生明白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之间实际上有多么紧密的联系。
除了引用,我常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用诗写出来,让学生品味,如学生上折叠专题时我写到:《折叠》
辨清折叠线
找准重合点
寻觅相等线段相等角
这是分析折叠问题的核心
我一再地给学生强调
看他们低头沉思
我忽然突发奇想
如果把一个人的生与死
沿光阴折叠
核心会是什么呢
当时学生读了,都很兴奋,都表示既要学好数学还要学习写诗,更要学好语文。
数学研究和学习需要解题,而解题过程需要反复思索,终于在某一时刻出现顿悟。例如,做一道几何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添了一条辅助线,问题豁然开朗,欣喜万分。这样的意境,想起了辛弃疾几句词所描述的意境: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年前带过一个从小酷爱诗歌的孩子,常在来了灵感后,对家长说:我要写诗了,然后关上屋门在诗的王国自由遨游。也许有人要说了,这样的学生还能学好其他科目吗?是的,原来他就是一心钻在文字里,数学稍有低落,在课余的时间里我把他的那些小诗一一读完,并每首每句作以点评,再找来很多优秀的新诗让他阅读,提高他的语言感悟能力,尤其是当铁舞老师把他的新书邮寄过来时,这个学生视为珍宝,他按上面的课时每天定量完成任务,按上面的训练程序对自己进行训练,并一一拿来让我审阅,一些日子下来,他的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自己的体会到:“这本书让他明白原来自己的生活处处都有诗意”,数学和物理的天空中更是诗意浓浓,他从此下定决心像数学一样思考,像诗人一样想像!因为他的努力,一段日子下来,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大有提高,他在课堂上反应之快也远远超出其他同学,因而学习和诗歌一起并进,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他的家长曾欣慰地给我说,这是诗歌的力量!
美国人E·T·贝尔在其《数学精英》一书中说:“没有诗歌头脑的数学家不是完全的数学家。”而我更愿意以诗人的心解读数学,并用数学家的脚步追寻诗人思考的轨迹!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数学问题,使数学思维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情境啊!试想:这样的试验如果一直长期地在中学生中进行,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若干年后人们的个人素养和生活质量,更不用说解决简单的语数偏科问题……
发表于《陕西教育》2019第3期
作者单位:安康市汉滨高中西校区


